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51年3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陈云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共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  相似文献   

2.
范鹏 《求实》2014,(12)
"计划"和"规划"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可以通用,但在经济领域,二者的含义则有明显差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效仿苏联开始制定五年计划以快速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我国编制和实施的十二个五年计划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期,五年规划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重大作用,它是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重要实施手段,是汇集全体人民改革智慧力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依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一五计划把建设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并首先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工业单位的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工业的卓越组织领导者之一,李富春直接参与了156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为156项工程的顺利完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晓夏 《新湘评论》2005,(11):58-62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共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1949年10月—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目前全国共编制了九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一年实现。1953—1956年,国家用  相似文献   

6.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7.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了五个五年计划,现在进入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当前,第六个五年计划正在编制,这就要求我们对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加以认真的总结,以便把我国的计划工作搞得更好。正是从这样的意义出发,我们重新学习陈云同志的《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几点说明》,感到格外亲切。  相似文献   

9.
正二战结束后,在德意志领土上出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东德"和"西德",分属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新中国于1949年10月27日同东德首先建立了外交关系,而西德因受制于美国,不承认新中国。1955年西德同苏联关系正常化之后,中国政府曾发  相似文献   

10.
<正>背景介绍九三二年十月一日,苏区全国总工会执行局机关报《苏区工人》第二期第四版,用漫画形式介绍了苏联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麦尼笃炼钢厂的成功建设:“苏联五年计划的完成,麦尼笃炼钢厂现已成为世  相似文献   

11.
何燕 《支部生活》2010,(8):52-53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特别是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具备了基本条件。1951年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历经1951年到1954年,我国五年计划的首次编制初步完成。全国各地也随即一边编制一边实施,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雅尔塔协定的正式称谓是《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它是由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于1945年2月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一个小城雅尔塔签定的。当时的中国政府领导人蒋介石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苏联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这是在外交和道义上对我国抗日战争的极大支持。苏联还从物质上支援我国抗战。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年,就向我国提供四点五  相似文献   

14.
孙立忠 《湘潮》2011,(11):50-56
1957年10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应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毛泽东率团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中国代表团成员还包括:宋庆龄、邓小平、彭德怀、郭沫若、李先念等。  相似文献   

15.
小资料     
从“一五”到“九五”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新中国成立后,除1949年10月—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全国已编制了9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1953—1957)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七五”计划开始,中央都提出五年计划《建议》,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指导性文件;自十四大始,党的历届五中全会的主题均定位于审议五年计划《建议》,每一次都结合新的实践与时俱进,在发展理念上有新的突破和拓展。此次十六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康·伊·科瓦利50年代初曾任苏联外贸部副部长,负责对外经济联系。其后任苏联对外经委主任。他参加了中苏关于苏联援助中国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会谈,本文是他的回忆录,发表在《远东问题》1989年第3期上。原题为《1953年斯大林与周恩来的莫斯科会谈,1954年赫鲁晓夫与毛泽东的北京会谈》,全文约2万字。本刊作了部分删节并改换了题目。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新中国历次五年计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了十个五年计划来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已于2005年10月11日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编制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建设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以推动国家建设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积累的一条十分成功的经验。五年计划的制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针,而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又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运行状况。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五年计划,对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未来中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19.
一、匈牙利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匈牙利解放前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有“三百万乞丐”之称。1946年2月1日,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权建立后,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国有化。1949年,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1950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工业总产值占国民总收入的64%。但是,由于照搬苏联模式,也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经济上,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建设“钢铁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87%。重工业占工业投资的93%。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初,一场空前规模的大垦荒运动在苏联掀起.为解决这一运动所急需的劳动力,苏联政府于1954和1955年对其侨居中路多年的侨民进行了集体遣返.在苏联遣侨过程中,中国政府在维护主权和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自始至终对苏联政府的这一重大外交步骤予以积极配合与协助,而苏联政府也在总体上尊重了中国政府的主权、利益与意见.双方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合作,从而保证了苏方集体遣侨行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