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民工荒"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并非偶然,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原因,二元户籍制度是"民工荒"发生的制度根源,社会保障权益的缺失是"民工荒"形成的动力因素."民工荒"已给农民工、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从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进行探析,提出了解决"民工荒"的途径,以期早日促进农民工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2.
"民工荒"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敬文  邓爱秀 《求实》2005,(7):45-47
一向被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我国,自2004年春季以来却出现了民工短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企业的直接因素,也有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和落实等深层次因素.提高工资标准,落实农民工的市民待遇;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加强农民的转移培训,提高民工持续就业能力,可以有效缓解"民工荒"现象,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挑战中国用工体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建社  朱明  谢蓬勃 《求实》2006,(8):57-59
在曾经“民工潮”汹涌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一种令人瞩目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问题,即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焦点。是真的“民工荒”?还是“民工荒”现象掩盖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的根源在哪里?看来,我们如何认识和解决“民工荒”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民工荒”呼唤用工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当今农民工队伍的主流。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行为与他们“有工就打”的前辈有着不同的目的与动机。当今“民工荒”实质上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民工荒”,它正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现实的务工环境中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民工荒"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从报刊上看到东南沿海一些 发达城市出现"民工荒"的消息,引起笔 者的深思。 人们普遍认为,当前全国的就业形 势普遍较为严峻,就业压力非常大,"就 业难"是主要问题。但是今年以来,不少 地方出现了"民工荒"。一方面,"就业难" 依然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 突出;另一方面,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 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大量的民营企业却 招不到人。如果是招不到高级技工、技师 之类则属正常,然而这些企业招不到的 却是他们需要的大批的熟练劳动和简单 劳动的民工,这一奇怪现象值得研究。 "民工荒"现象的背后是什么 一是企业支付的劳动报酬普遍偏  相似文献   

6.
曾小龙  胡武贤 《求实》2008,(1):55-57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同一来源地的农民工长期居住在某一特定区域,形成同乡聚居现象.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农民工同乡聚居给社会管理带来了隐患,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冲突.本文就"同乡村"管理难题提出了"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治理方略,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跨地区联席会议互动机制、解决农民工的现实困难和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以来,殊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的情况,即所谓的"民工荒".尤其以珠江三角地区形式严峻.并有向内地延伸的趋势.20多年来,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呢?本文对"民工荒"的现象进行分析.主要抓住"民工荒"是政府政策和企业管理体制合力所致,结合其出现的原因.分析"民工荒"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政府如何面对“民工潮”与“民工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春节刚过就有媒体声称,全国进入"抢聘"农民工的时代,北京和天津等23个城市将在春节后大规模招聘民工,港资厂林立的珠三角正面对更严峻的"民工荒".3月份,仅深圳市便需"急聘"工人四十万,广州亦出现逾十万的职位空缺.但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教授却认为,从人口结构和劳动力数量上看,中国的现实人口应该不存在"民工荒","民工潮"仍将持续20年以上.面对这两方面的消息,不禁引起人们的疑问,我国目前面临的到底是"民工潮"还是"民工荒"?面对"民工潮"与"民工荒",政府该如何作为?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即已进入矛盾凸显期.要保证当前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就更加需要认真对待社会矛盾和冲突.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我国一些基层党政部门却出现了"体制性迟钝"的不正常现象.这种"体制性迟钝"主要表现出行政过程性迟钝、认知性迟钝和利益性迟钝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社会群体会自发地形成新的社会组织来满足其自我需求,维护其利益,这是非正式组织产生的逻辑根源.本文以义乌农民工非正式组织为个案,分析了同乡会等农民工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和有效性,及其与体制内工会组织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民工荒"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桥 《新视野》2005,(1):67-68
近期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实际上反映了非公企业劳动关系的恶劣状况,民工用脚投票,表达了对企业的不满和抗议.民工荒警示我们需要对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牺牲劳工权益的后果以及中国的国际形象进行更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突然出现企业工人大量短缺的“民工荒”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量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民工荒”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水平低,务工条件差,基本权利受到侵害;国家扶持“三农”,农业收益有所提高。进而,文章由“民工荒”现象、原因分析而展开关于“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的深层次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变迁下的中国"农民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谢建社  郑百灵  谢蓬勃 《求实》2004,1(5):89-92
"农民工"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是中国社会变迁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对中国农村以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冲击,更是"三农"问题的热点话题."农民工"的产生是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它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社会的进步意义,它将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显示出其历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我国农民工"过劳死"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农民工"过劳死"具有负面社会价值,不符合社会正义,是偏离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个最高社会价值目标轨迹的,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民工荒"问题入手,深入分析了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制度歧视、惠农政策、有效需求不足、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传统观念以及利益比较,进而阐述了农民工回流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了多个相关对策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的情况,即所谓的"民工荒"。尤其以珠江三角地区形式严峻,并有向内地延伸的趋势。20多年来,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呢?本文对"民工荒"的现象进行分析。主要抓住"民工荒"是政府政策和企业管理体制合力所致,结合其出现的原因,分析"民工荒"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0,(5):66-66
今年初,我国出现大面积“民工荒”。一些企业拿出高薪却招不到农民工,一些农民工特别是“80后”、“90后”,除了对劳动报酬、发展前途等颇为关心外,还对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特别在乎,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前不久,本刊编辑部收到两封来信。一位老一辈农民工发出了“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咋能说丢就丢”的呼声,而一位新生代农民工也无奈地表达了“我为啥游走在城市的边缘”的困惑。本刊特约请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据报道,最近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去年冬春之际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求职无门的场景犹在心头,短短数月,出人意料的"民工荒"又引发另一场紧张。  相似文献   

19.
民工荒,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用工需大于求的一种表现,最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随着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内地一些省会城市也出现了这种现象。9月2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四川也现民工荒建筑工月薪5000》节目,对四川的“民工荒”作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现象探析:一个产业转移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艳 《探索》2005,(2):94-96
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与产业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分布集中于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导致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的滞后,因此,产业的过度集中引起对农民工的需求过于集中在沿海地区。于是,当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内地经济有所起色时,沿海地区必然出现民工短缺。而“民工荒”的出现将导致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压力增大,促进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