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山区位于六盘水市北部,是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所在地。区境毗邻水城、纳雍、赫章、威宁等县,总面积472.84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回、仡佬等31个民族。1987年12月,根据国务院批复,水城特区撤销,分设为水城县和钟山区,六盘水市下辖的县级行政区由3个变成4个。钟山区行政区域的主体沿水城坝子展布。水城坝子四周为喀斯特峰林,其东西端各有一孤峰,西为上钟山,东为下钟山,是为钟山区得名的缘由。钟山区  相似文献   

2.
<正>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六盘水。从1965年成立西南煤矿指挥部,到1970年成立六盘水地区,再到1978年12月建市,六枝、盘县、水城这三个原先分属于不同地区、偏远落后的农业县,整合、建立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十万大军奠定基业"守着富矿山,过着穷日子。"这句话说的,正是1964年以前的水城。虽然名字里有"城",但水城能称得上"城镇"的只有县机关所在地,面积仅0.1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  相似文献   

3.
水城县是六盘水市所辖县区之一,位于市境北部,东邻六枝特区、纳雍县,西接威宁县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毗盘县、普安县,北界赫章县,土地总面积3584平方公里,居住有汉、彝、苗、布依等26个民族。水城县境明代为水西宣慰司辖地。水西分中水、下水和底水,水城即是底水。清雍正十年(1732)因军事需要在水城坝子下钟山西麓筑土城(乾隆二十四年改修为石城)。城濠外四面皆平田,春夏河水暴涨,田地隐没,上下数十里渺渺然若湖海,故得名水城。四周围墙曲折环抱,形如荷叶浮水,故又名荷城。  相似文献   

4.
正六盘水高新区正以打造国家级高新区、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为目标统领,强力支撑六盘水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三线"名城新高地、中国凉都新引擎。奋斗点燃希望,奋斗成就未来。2018年10月1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变更认定为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六盘水高新区)。  相似文献   

5.
正水城县依托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茶叶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多措并举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六盘水早春茶,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水城春"茶做出了最佳诠释。"高山云雾出好茶","水城春"茶叶以色翠、质厚、香高、味醇广受茶友喜爱,"春未到、  相似文献   

6.
正水城经济开发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建设融资渠道,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经济建设呈现持续、稳定、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水城经济开发区在省委、省政府,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四化同步"主战略,按照"县区建设一体化,产城互动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推进一体化"的战略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建设融资渠道,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经济建设呈现持续、稳定、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完成工业总  相似文献   

7.
正过去五年,六盘水高新区坚持"兴产业、建城市、聚人气"的总体目标,以"产城融合"为抓手,紧紧围绕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公共配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整合有效资源,持续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这是奋斗的五年,也是辉煌的五年。"十三五"期间,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六盘水高新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打造东部新城"和"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战略定位,奋楫争先,砥砺前行,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正钟山,"中国凉都·六盘水"一颗璀璨的明珠。高原明珠·三池三湖——瑶池、凤池、龙池,明湖、德湖、天湖,好似乌蒙群山中散落的颗颗珍珠,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三线之源·水城古镇——带你走入历史的古朴画卷,感受"三线建设"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享受古镇的古风古貌。冰雪童话·梅花山公园——云海深处的相约,看旭日东升,踏雪寻梅,觅一处世外桃源,赏寒梅傲骨。畅享西南地区最大、最专业滑雪场的极速之旅;到亚洲最长索道体验"飞翔"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正六盘水将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产业"广度"与"深度"的文章,通过挖掘、打造文创IP,运用民族文化符号讲好凉都故事,助推农民画产业发展。当水城不同民族的刺绣、蜡染、剪纸、雕刻能手们拿起画笔,富有民族特色的多彩文化意蕴就从笔端自然流出,渐渐形成了一种叫"水城农民画"的画种。  相似文献   

10.
顾冰洁 《当代贵州》2022,(13):46-47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六盘水实现了华丽转身,一城山水入画来,"凉都"旅游扬帆起航.近年来,六盘水市相继获得了"中国健康城市""美丽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最具潜力避暑旅游城市""全球避暑名城"等称号.逐年上升的数据、纷至沓来的荣誉,见证了六盘水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11.
孙国典 《当代贵州》2013,(12):53-53
钟山区是六盘水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金融中心,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地方。水城坝子四周为喀斯特峰林,其东西端各有一孤峰,西为上钟山,东为下钟山,是为钟山区得名的缘由。地方志对上下钟山有如此记载:上钟  相似文献   

12.
汪龙舞 《当代贵州》2013,(12):61-61
2012年5月15日,于艺术之都巴黎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细雨纷纷,空气清新,法国新当选总统奥朗德宣誓就职。同一天,"中国凉都—贵州六盘水水城农民画展"在巴黎13区政府会议中心隆重开展。巴黎13区区长顾梅刚参加完总统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强区、城市兴区、商贸活区、生态立区的发展定位下,六盘水市钟山区将演绎从城市向都市进军跨越崛起的传奇。这是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青山与人气辉映,浸透着工业文明的魅力之都。"中国凉都"六盘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美丽钟山区,这里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宜居宜业。"都市"不仅仅是钟山的名字,而是钟山最具时代律动的标签和名片,更是钟山腾飞的第一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50.2:40.2,城镇化率达到49.5%,减少贫困人口65.87万人……五年来,六盘水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变化中前行。刘新,六盘水市钟山区凤凰片区的一位普通市民,几乎每天都要绕着凤凰城市综合体走上一圈,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看着城市综合体一天天优化,他心里无比喜悦。"凤凰"在变、钟山在变、整个六盘水都在变,全市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前行。  相似文献   

15.
蒙珺  叶蓁 《当代贵州》2010,(17):I0001-I0002
自2005年12月钟山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钟山联社)完成以区为单位统一法人改革以来,以科学管理促发展,在业务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走出了一条"管理好、发展快、质量高、效益佳"的路子到2010年8月末,全区农信社存款余额达27.5亿元,是改革前的7.4倍,各项贷款余额达20.3亿元,是改革前的62倍。2008~2009年钟山联社连续两年荣获省联社授予的"全省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奖",2010年3月荣获六盘水市委授予的"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7月,联社领导班子荣获省联社授予的"全省农村信用社四好领导班子"称号。  相似文献   

16.
水城,贵州两部一座卉老而新兴的县城,乌蒙高原上峻奇佳美的胜境,中国凉都六盘水腹地舒适宜居的乐园,以优秀的“水城农民画”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7.
张波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07,(18):14-16
素有“江南煤海”和“十里钢城”之美誉的六盘水.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之一。作为典型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六盘水的几个国有大企业是这个城市发展的支撑。特别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水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大企业,构成了这座城市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城市经济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陈高泽 《当代贵州》2013,(36):38-39
中心城区的首位度是一个城市档次、品质、品位、品牌的标志,它充分体现了城市的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六盘水市委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百万人口、百年不落后的大城市,实现建成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的宏伟蓝图。这就意味着城市核心区的首位度成了中国凉都品牌城市发展的关键点,这是钟山上下已经形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水城经济开发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建设融资渠道,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经济建设呈现持续、稳定、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3年,水城经济开发区在省委、省政府,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四化同步”主战略,按照“县区建设一体化,产城互动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推进一体化”的战略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建设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20.
正宽阔整洁的河道,精致蜿蜒的栈道,一字排开相衬的景观树……"这些栈道修得漂亮,我们每天都会来河边散步。"10月28日,在六盘水市水城河畔,市民李章瑞正带着妻女散步。水城河,又名响水河,是乌江三岔河流域较大支流之一,贯穿六盘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