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姚红艳 《理论学刊》2012,(11):116-1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其自己独立的运行机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功能的发挥与拓展,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实现。网络的出现与发展,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于一种全新的境遇。网络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需要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和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图景的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规范大众价值,从而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3.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毛泽东历来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问题。他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使之群众化,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反对党八股、教条主义,以新鲜活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取而代之;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实现研究普及队伍的专业化、理论的通俗化,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最终把落脚点放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张雅光 《党史文苑》2011,(18):48-50
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农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领域,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始终以农民作为重点,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农民为重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农村基层干部党员,考虑农民的需要与接受水平,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的一些基本规律,可以归纳为四个必须:必须充分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必须加强多样化的载体建设;必须引导大众的自觉自愿;必须重视实际效果及评估。这些规律在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靠而有效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日常生活如何对接?马克思主义如何抵达人们心灵深处,真正有效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都是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方式手段、信息资源方面带来了空前契机;与此同时,传播去中心化、网络话语差异、反面信息滋生等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遭遇挑战。面对这种新形势,务必积极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互衔接,互相促进,各有侧重,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重要经验,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切实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为前提、互为目的、互相依赖、不可分割,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先进文化运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所在,是理论研究和通俗宣传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作支撑,以获得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撑。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也面临着理论体系建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目标达成等要求,因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应该是依托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科建设双向一体的过程中促进其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施秀莉  张士海 《求实》2012,(3):14-17
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教育与自觉相结合的基本路径。当前,运用教育与自觉相结合方法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这既是目前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研究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得出的最主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7,(12)
随着网络发展的不断加快,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西方国家不断发起网络战,因此,我国网络文化一方面需要警惕西方网络文化霸权的侵略性和危害性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快文化的创新。另一方面还必须充分遵循文化规律和市场规律,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文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网络文化的内涵,对网络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并进一步对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网络文化建设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找准着力点。可以说,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与党员干部带头学习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保障;关注现实,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之路;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保障;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平台是推进马克思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传播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定切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计划,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总结这些经验对我们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具有不同于以往传统文化的新特征,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文化具有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虚拟性、不可控性和可被操纵性等特征,展现了与以往大为不同的网络世界。掌握网络文化的这些特征,才能明确网络文化从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个性化和多元化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挑战,才能顺应网络文化发展趋势,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成为物质力量。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同当前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前中国的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与通俗化相结合,与群众实践、民族文化、时代特征相结合,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我国率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河,全书以通俗化的形式、大众化的语言吸引了群众读者,堪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范例。研读《大众哲学》,对于我们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人民大众的实际出发,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着力点,要充分运用大众化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素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的特点,探索"大众化"的新形式和新路径,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