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增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直观反映。河南贫困农民要想率先脱贫,就必须重视农村发展中影响贫困农民增收的现实障碍,针对这些障碍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促进农村贫困农民增收。这是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阶段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内蒙古农业和农村经济从整体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区较发达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代表了全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水平,孕育着一系列新的增长点。按照“梯次推进,逐步发展“的思路,今后要通过发展较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带动过渡地区,加大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积极研究和推动我区较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立足我区较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际,以提高我区农业产业化、乡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为方向,在总结这类地  相似文献   

3.
刘长飞 《发展论坛》2002,(10):33-33,40
本文所说的经济发展地区是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的,其经济发展刚刚摆脱了欠发达阶段的低水平扩张,具有很大的脆弱性,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产业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一、经济发展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经济发展地区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刚刚实现了由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到经济开始快速增长的转变,突出表现在一、二、三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仍然主要是靠量的扩张而不是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一、二、三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4.
张锦兰  何湾 《探索》2023,(6):134-146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探索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激发了农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与我国农村发展实际紧密相连,有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相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保留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具有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等特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价值指引,二者存在着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丰富了农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在实践中通过股份制等方式实现集体与农民的联结,让集体经济与组织成员形成高效合作,提高了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成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由于不同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地区差距和产业弱质、资源要素供给短缺、组织引领力不足、人口老龄化和人才匮乏、数字化建设缓慢等方面。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在农村基层党组...  相似文献   

5.
王惠林  张卫国 《求实》2023,(6):92-106+110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发展职能和共有共享的分配原则促进了农民生活的富裕富足;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和治理服务职能为农户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助推农村宜居宜业。现阶段,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主要面临土地细碎化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小农户难以有效对接大市场和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如何重塑村庄生活共同体等现实难题。山东省招远市D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民生产生活领域的统筹协调功能,通过统一流转农地经营权、优化农业生产服务、塑造品牌效应对接市场和重建村庄生活共同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了村庄的内生活力和促进了农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结合村庄现实基础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重视和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生产生活的统筹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指导思想。中西部地区具有加快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有利条件,东部发达地区应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坚持走中西部地区互助共同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突出地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上,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则主要是农村工业的发展不平衡.找出地区农村工业的差异,分析中西部农村工业落后的原因,培植中西部农村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缩少地区农村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一、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差异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受市场化改革进程不一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农村地区公共物品建设不平衡,即农村内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农村外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今后地区统筹发展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偏低是制约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提高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农民的收入,关键是要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通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为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地区非均衡发展思想是构筑在中国国情和发展大格局基础上的战略构想,将这一战略构想运用于浙江省地区发展战略选择,对进一步加快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非均衡发展:邓小平对中国地区发展的恢宏构想 邓小平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全局和加速中国发展的大格局出发,提出了通过非均衡发展带动全国大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相对统一的战略构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为完整的体系,它包括: 第一,地区非均衡发展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时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由此可见,小平同志提出地区非均衡发展思想的最  相似文献   

11.
重视农村工作□马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使8000万尚处在贫困状态的农村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下个世纪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农民占中国人口的80%...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贫困家庭是民生领域关注的重点群体之一。虽然浙江省是较早开展扶贫工作的省份,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但是,浙江省的农村贫困家庭仍是一个不小的群体。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贫困家庭的贫困现状,分析了现行农村扶贫机制的缺陷,提出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期望对于类似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农村贫困家庭进一步走出困境,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的跳跃发展产业转移根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势能,相对低或次低梯度地区经济势能也低。这就蕴含着高势能经济区向低势能经济区转移产业的某种趋势。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当然,产业转移是作为总的经济发展态势而存在的,但丝毫也不排斥不发达地区跳跃发展后来居上的可能性。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经济发展包含着梯度推移与跳跃发展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使经济发展战略陷入迷途。首先,产业推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受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由不发达地区(农村)向发达地区(城市)流动以便寻找就业机会来增加收入。本文对农村劳动力在地区间流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经济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等原因,新疆一些乡镇及团场目前还未设立金融机构网点。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以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网点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央开发西部的决策是我国面临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东部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带动西部滞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时刻已经到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民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观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终级目标。我国西部开发是一个长期发展目标,它既不同于我国东部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把农村区域变成城市的过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体之一。城镇化程度高,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城镇化程度和县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珠三角地区相对粤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迅速。要加快整体城乡经济发展,就要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广东省清远各县(市、区)通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证明了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线性相关关系,说明加强城镇化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商品市场发育滞后,流通不畅,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销售困难,造成农民收入低,增产难以增收。因此,要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将培育农村商品市场尤其是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作为首要的任务。一、欠发达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消费市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市场需求的潜力大、前景好。虽然现阶段的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都  相似文献   

19.
消费是经济增长最重要、最稳定的拉动力。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但是,1990—200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日益拉大。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异、城乡消费环境的差异、城乡保障机制健全程度的差异是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缩小城乡消费差距需要通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我们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山东省是经济发达地区,自然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科技力量雄厚,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具备了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21世纪初,山东省发达地区要不失时机地制定与实施加快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