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5,(5):44-44
社会是否进步,在于它不断修正自己的谬误。这话在过去是不能说的,即便敢想也只有闷在心里。尤其是在政治挂帅的年代,出言常常要考虑到是否获罪,历史和经验都告诫人们,一言不慎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其实不止于政治,就是学术问题的争论也不行,人不是活在真空里,学术也是政治斗争的反映。将学术与政治挂钩不是我们的发明,中古时期的欧洲,后来的苏联,都有其榜样在那里,况且我们在这方面有传统,土壤肥厚,有地力的支援,就更不怕栽出茁壮之苗。  相似文献   

2.
陈丽媛 《学理论》2010,(16):153-153
在论述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特点与内容基础上,指出网络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的基本要求以及解决办法。同时指出中国图书馆建设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轩言 《求知》2001,(6):7-9
1921年7月1日,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历史时刻,这是一个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概念内涵、产生根源、表现形式和扬弃途径上都有差异。马克思将异化的产生归结为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而卢卡奇则认为是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的。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表现形式上涉及了许多马克思没有论述的方面。马克思认为通过暴力革命来克服异化,卢卡奇则依赖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5.
我不同意三位党员干部不合格的说法。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不能离开大的背景,不能离开时代的要求,改革的环境。人才流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既然党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第一位的首要任务,既然党把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为一个坚定的方针。那么党的社会经济政策也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事物的质?《辞海》和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定义为: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或内部规定性)。对这种看法,我提出质疑,和同志们商讨。我认为事物的质应定义为,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即将原有定义中的“内在(或内部)的”几个字去掉。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帆  吴国清 《学理论》2010,(17):100-101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重大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把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从人的能力来考察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不仅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而且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各种社会主义的流派,提出了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发展成反比的科学论断。怎样理解这一论断?学习这一论断有什么意义?下面谈些个人看法。一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是指十九世纪初在英、法等国出现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他们继承了前辈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吸取了十八世  相似文献   

9.
生死的搏斗壮丽的凯歌张馨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年是五十周年了。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对的敌人是东方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当时的中国处于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但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前仆后...  相似文献   

10.
民族的形成是历史上不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古代文化可分为基层、中层和高层三个层次,分别以口语、文字和高级宗教为代表。民族个性的形成并非缘于独特的基层文化,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基层文化与高层文化的独特结合。高层文化相较于基层文化更具有普适性和世界性,它是民族形成的关键内容。现今所有民族的历史都能说明这点,而中国回族的历史尤其具有说服力。因此,世界的才是民族的这一命题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日子,并非确指党的“一大”开会的时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举行,后因敌探干扰,大会的最后一天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进行。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的部分一大代表,回忆党的一大的召开的日期时,只记得是  相似文献   

12.
马骏 《学理论》2009,(11):23-24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他十分关注本体论。为了分析萨特哲学的基础及出发点,必须了解他的哲学本体论。本文从“出发点”和“存在观”两个方面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应谦 《瞭望》1986,(29)
贝尔格莱德专电 七月的巴尔干半岛,草木葱茏,百花争艳。在这美好的时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对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进行了为期九天的正式友好访问。访问期间,赵总理分别同这两国领导人举行多次会谈,交换了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深入讨论了发展双边关系等问题。双方都表示了要全面、长期、稳定地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强烈愿望,并且认为这种关系的发展有着牢固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中国同巴尔干半岛上的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比较早。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奋斗目标把中国同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双方坚持独立自主、完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已匆匆滑过。这一年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对我的帮助很大、影响很深,让我感到很温馨,它也是我近20年的良师益友。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一路同行,感谢有你!投稿第一次成功的喜悦 与杂志交往的历史,是我珍藏于心底的一腔情愫。1996年12月,我在车间办公室的刊物栏里第一次看到它。初读杂志,一种亲切感便油然而生。由于平时从事文字工作,再加之个人的爱好,  相似文献   

15.
张志明 《求知》2000,(9):7-9
目前,中国共产党正处于领导中国人民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要求党的领导必须更加坚强有力。党只有在新形势下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加善于领导的党,才能使党真正成为能够切实做到“三个代表”的党,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并进而走在时代前列的更加坚强有力的党。而要做到善于领导,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必须逐步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1)
通过对比古代政治文明中理性的地位,发现理性的选择,主要表现为难以实现的极好与可以实现的次好,两个结果。同时又通过对现代理性的批判的介绍以及对理性主义进行区分研究的介绍,探讨了理性在政治文明选择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理性最终不能仅仅是一种静态的存在,而应该是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远 《党政论坛》2014,(14):46-47
姬昌是其族领导人古公宣父的孙子,在其父公季死后被立为西伯,后来到武王灭商之后被迫尊为周文王。他应当说是奠定周王朝基业的第一人。说他当时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或许过了,但这种人心和人才的归依是显然的。于是纣王便将姬昌抓起来囚禁在美(音同有)里。  相似文献   

18.
是父亲,一个只能歪歪扭扭地写出自己名字的农民,硬督着我念完高中的。 因为历史的原因,我无权进入正规的学校读书。初中毕业,我自己也想就此作罢,家里很穷,12岁的我也该算半个劳动力了。但父亲不干,他求爷爷、告奶奶地把我送进了一所半天劳动、半天学习的学校。 也许是先天不足吧,1978年我没能考上大学。父亲对此大为伤心。面对父亲苍老的身影,面对父亲过早衰老的面容,我无言  相似文献   

19.
洛华 《瞭望》2001,(17)
当今世界,气温上升,污染加剧,灾害频仍。人类在享受物质进步所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大自然前所未有的报复。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越来越多的问题面前,人类也在反思。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代主题。但就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美国总统布什最近却公然表示,美国将不会执行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因为“过多的环境保护可能抑制经济增长,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当然,最大的发达国家仅仅因为经济原因拒绝环保是说不过去的。布什也还提出了另外两个原因:一是《京都议定书》只限制发达国家不限制发…  相似文献   

20.
广州东城的番禺学宫,红墙金瓦,飞檐高耸,环境古幽。在明清两代它是统治者传授封建文化、祭祀孔子的地方。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它成了培养农运干部的摇蓝。1926年5月,以毛泽东同志为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就设在这里。今天,我们徜徉在宽敞的庭院,当年农运干部在这里学习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共产党人提议,国民党中央批准,专为培养农民运动干部而建立的。前五届毕业生来自8省的470多名学员,第六届则有来自19个省的学员300多名,是规模最大的一届。孙中山先生曾对农讲所学员有过训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