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在台湾,散文批评历来是文类批评中最薄弱的一环。台湾文坛许多有识之士曾多次呼吁批评家重视散文研究与当代散文批评,在《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总序》中,余光中指出,与小说诗歌相比,“散文集不但作者多,书目多,读者亦众,却不获得评论者的等量注意”。长期以来,孜孜不倦地专注于散文批评与散文理论研究而卓有建树者郑明琍。她的散文系列论著有《现代散文欣赏》(1978)、《现代散文类型论》(1987)、《现代散文构成论》(1989),即将出版的还有《现代散文现象论》与《现代散文方法论》。她还编有多种散文选集,对台湾的散文理论和批评的历史和现状,台湾近十年来散文创作的综观与趋势、成  相似文献   

2.
诉说与独白——当代台湾散文中的两种叙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代的散文批评中,论者总是着力于修辞、描写的方面,而从未能将散文创作中中的叙述问题细加考察。随着散文创作的发展,台湾当代散文家开始注重叙述角度和叙述观点的选择在散文创作中的作用,他们已经认识到叙述方式叙述语言是作品艺术风格的重要支点,它除了叙事绘状之外,还透露出特定的情感色泽、情调、氛围、情绪节奏,给人一种“语言化”的感觉。在高低、起伏,长短、轻重的语调中,涌动着作家的情绪、态度和心境。台湾批评家也发觉,可以把散文的叙述者与散文作者的个人历史个人品性作适当区分,而不必总是执着于合二为一地去从作品中印证作者。他们在散文叙述者与作者之间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明 《思想战线》2005,31(4):90-96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首次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引入生态视角,将生态思考融入文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与批评实践,在跨学科的生态与文学视野中重新思考人类的自然观,积极构建蕴含生态智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关注生态和谐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以提升人类的生态责任意识为己任,形成了以生态整体观为核心的思想内涵。同时,美国生态批评作为新兴的文学批评流派,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些理论尝试还有待于改进,需要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符合时代精神与生态文明前景的生态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4.
薛松宝 《前沿》2009,(4):93-96
文学的生态批评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老庄的散文,从生态关学准则、生态和谐思想以及生态循环意识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这些朴素的、原生态的生态美学意识对于当今生态美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恶化引发的全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也开始着眼于从生态批评这一新的视角对其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美国生态批评在历史上所经历的两次浪潮对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生态批评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不仅在理论建构方面为主流文学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对于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崭新的生态哲学体系、促进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正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致在年逾古稀时涉足散文创作,出版了多部散文集。他采用春秋笔法,力图展示历史真实,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的鲜活形象和不同性格,着意反映当代的世道人心,语言朴实,平中见奇,含蓄中有幽默,形成独特的风格。研究他的散文艺术,对如今老年文学的拓展和走向也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生态转型后,民间文艺创作呈现了全面的"不适应症"。为了克服这些"不适应症",寻求一条与当代文化生态相适应的发展道路,近三十余年来民间文艺在创作上进行了种种探索和尝试,使民间文艺创作呈现一系列的新变,这些新变让人们看到了民间文艺创作在当代文化生态下发展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8.
中华古国可称得上是散文的泱泱大国。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的散文创作都曾极为繁荣。单就现代文学而言,散文创作的实绩也比其它文学门类更卓著。而散文,就其文体、内容的发展轨迹看,大致可分为“载道”和“言志”两种不同的散文观念和创作模式。发轫于五四新文...  相似文献   

9.
高玉 《思想战线》2005,31(3):124-129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基本的"路向"或者说"模式",即"学院批评"和"作家批评",两种批评各有其缺陷,表现为"学院批评"过分地依赖理论从而导致批评与创作实际脱节;"作家批评"则欠缺理论从而导致批评的现象化而缺乏深度.这两种缺陷正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诠释与新变──当代文化视野中的古典诗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学术视角下,对古典诗词进行重新诠释不外乎美学批评、文化批评两种模式。进行关学探视,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灵魂;进行社会文化考察,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原生态”。当代也正是通过这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学术研究,揭示出古典诗词的文学价值、文学史价值、文献价值,达到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的研究目的。在“古为令用”视角下,当代古典诗词主要体现出四重价值,即社会政治价值、人类文化史价值、审美欣赏价值、创作借鉴价值。当代对古典诗词的吸纳、利用方式主要有:用其意蕴、用其语句、用其意境、用其形式以及用其原理等,从而使古典诗词的“关貌”和“灵魂”在当代文艺创作与文化消费中得以再现、“复活”。  相似文献   

11.
朱鹏杰 《新东方》2009,(8):43-46
一直以来,从事生态批评的人文学者在对生态批评的理解上都存在着共同的疑惑—产生于自然学科的生态学何以和隶属于人文学科的文学批评学结合到一起诞生了生态批评?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理解生态批评?我们只有在确切理解生态批评的含义的前提下,才能恰当地使用它。毫无疑问,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隶属于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2.
"在场主义散文"创作群体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是近期国内文坛的热点,它的"出场"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批评。本文从"在场主义散文"兴起的场域背景,理论建构,具体实践等方面深入分析,从而就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给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一股现代艺术潮流的冲击下,台湾当代散文的审美意趣发生了悄悄的变异。在反对滥情提倡知性的理论骚动中,昔日散文创作里常见的那种充满感情汁液的声音渐渐消失,从一泻无遗到有节制的抒写,从直接说明到注重间接效果,从意境到意象,从模拟现实到超现实——不回避从心里感受的真实出发,对现实予以变形……在这种种突进中,我们看到了象征艺术在散文创作中日渐成熟。本文着重探析的是,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艺术之光,象征在当代台湾散文中焕发出了怎  相似文献   

14.
论韩柳传记散文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杏仙 《湖湘论坛》2000,13(2):57-58
韩愈和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著名的散文大家,传记散文是他们散文作品中的重要部分。韩柳的传记散文,上承司马迁《史记》的创作传统,下开后人传记文体的创作新风,在古代传记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谭俐莎 《求索》2008,(7):170-172
作为自然观念的文化表征,自然纪录片既表现了人类自然观念的现实状态,又影响着人类自然观念的未来发展。以批判的眼光对当代中国自然纪录片在创作空间、创作手法和创作伦理上进行省思,使我们得以发现其创作中的缺失与不足,为我们从影视创作领域重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消除人与自然的隔膜、构建二者的对话平台、促进生态和谐开启了一扇反思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文学对土著民族生态观的再现,是他们与这片大地关系的折射,表现了澳大利亚文学生产对土著生态模式的解读、征用和改变,这是现代社会工具理性思维对土著生态世界观和生态智慧的禁锢与改编,是其不彻底、不系统生态观的表征。贵州同样拥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资源,但少数民族的创作和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贵州自身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基础相关,要发挥贵州少数族裔生态观的有效作用,需要借鉴澳大利亚在这方面的成就与不足,从而深入挖掘少数族裔的生态观,这对文学创作、研究以及批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得煜 《求索》2013,(8):155-157
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都涉及了人与自然的主题。其小说创作中显示的自然观、他对自然所取的姿态有一个从早期到后期的嬗变过程,然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在海明威的自然姿态中存在着明显的悖论与吊诡之处,乃至存在着生态批评在处理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关系中无法摆脱的困惑.这一难以解答的悖论中隐含的仍是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揭示这一吊诡的目的不是要否定生态批评.而是希望从中引发更多有关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文艺批评应当具有自己的科学性,本来是谁都清楚的。可是,多年来我国的批评实际又说明,坚持文艺批评的科学性,往往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由于文艺批评面对的主要是作家作品及有关的文艺现象,特别又要对当前的创作实际进行跟踪与批评,而跟踪当前的创作实际,又往往难以离开政治的、经济的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这种对象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使得文艺批评往往要受到批评之外的社会因素或个人因素的影响。这样,批评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或为某种社会因素所替代,或为某种情感好恶所淹没。自然,也就不能不…  相似文献   

19.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涌波 《今日浙江》2010,(11):28-28
美国:环境政策管实管细在寻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科学之路上,美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运用多种环境政策保护生态环境。美国采用的环境经济政策非常广泛,包括环境税、排污收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等。在美国,  相似文献   

20.
肖琼 《思想战线》2022,48(6):143
当代社会,美学不断地交叉渗透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呈现美学的社会学转向和实践转向的发展趋势。其目的在于通过审美或艺术手段来改变人的审美感觉方式,重新形塑社会情感结构,这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被表述为审美治理。与此同时,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也发生了重要转向,从传统美学研究中所强调的文本批评向度转向了当代文化语境中通过艺术和美学话语介入社会文化变革的过程与方式。而悲剧中有关怜悯和恐惧的情感机制,因其情感的治理性再一次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体系中关注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