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娟 《求索》2008,(7):173-175
文学期刊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创办于新中国成立时的《人民文学》是当代文学期刊的典型代表。“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主流叙事成为其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但也发表了一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在当时受到批评的边缘文本。本文试图从日常生活的话语张力、人物心理的话语锋力和爱情主题的话语磁力三个层面,来重新解读这些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作品,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历史语境下《人民文学》边缘文本所彰显的话语力量,从中获得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话语是政治文化中宣传政治价值观、塑造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工具,通过汲取现实中的具象符号,达成赢得人心、实现高合法性的政治目标。政治话语包括了实践性的宣传话语和思想性的学术话语,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彼此借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解放”是一类极为重要的政治话语,这从电影《康定情歌》可以清晰地捕捉到。“解放”是类同于学术语境中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宣传话语,所以电影能引人潸然泪下。这其中隐含的社会规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对“解放”(打破旧社会的禁锢,拥抱新中国的自由)的亲身体验和观念认同,包含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归属感和政治认同感。新时期的政治宣传工作思路是实现学术话语与宣传话语的转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张洁 《前沿》2012,(20):129-130
本文通过使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主位系统理论分析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柯林斯的话语,诠释出主位结构体现了语篇功能、主位结构和语境的双向预测以及主位结构可以指导读者剖析柯林斯这个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5.
秦文敏 《湖湘论坛》2001,14(3):85-86
《易传》是战国时期儒家佚名(统解释《易经》著作的汇编,是《易经》最古老的注解,共七种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由于《易传》和《易经》产生的历史背景、认识水平、阶级基础都不相同,因而这两部书具有明显的区别。《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易传》则为一部哲学著作。《易传》在形式上是解释《易经》的筮法体例、卦象、卦名、卦爻辞及其义理的,却往往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并借以系统地阐发作者的哲学观点。 《易传》对儒家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在道家的影响下,创…  相似文献   

6.
在1980年代,高尔泰先生绝对是一个人物。 他是江苏高淳人,1935年出生。1955年大学毕业后,因为“思想落后”,被发配到甘肃支边。苦闷之中,写了一篇12000字的《论美》,投给北京的《新建设》杂志。  相似文献   

7.
何理 《前沿》2011,(11):78-8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典著作《大众哲学》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例子阐释哲学原理,艾思奇从接受者角度出发,探索多种路径接近读者,创设对话语境,使话语内容和读者生活密切相关。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借鉴《大众哲学》的语言经验,从接受者角度出发,根据受众需要确定主题,回归“生活世界”阐述主题,引人历史案例论证主题,为广大人民群众系统解读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与象征主义之间的联系。分别是“救赎”一词的象征意义,监狱这一语境的象征意义,啤酒、音乐、图书馆的象征意义和荒诞的象征意义。最后得出结论:《肖申克的救赎》具有相当强的现实意义。就像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一样,《肖申克的救赎》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但却更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其香 《青年论坛》2010,(1):127-129
《丈夫》是沈从文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虽是两篇不同作家写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但从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有两点明显的相同之处。首先从叙述视角上,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以"我"观物的视角展开故事的讲述;其次,这两部作品在文体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散文化倾向。这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因作者性别不同所带来的性别视角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传统文化出现了微弱的复苏迹象,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有家长、老师让孩子读经,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从教育内容多样化、中国文化重建这两个角度,这些努力都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吴静瑜 《前沿》2009,(6):184-188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巴金的《家》与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两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文本。从书名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文本都力求以家族史的形式,来追求变动中的当代中国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刘春红 《前沿》2008,(10):162-164
纳博科夫在他的小说《洛莉塔》和《普宁》中书写了文化流浪者在异域文化语境之中的遭遇,书写了这些文化流浪者的精神生态和精神创伤。在“时空交错”机制的作用下,《洛莉塔》和《普宁》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对于过去事物和母体文化的回忆、留恋和感情体验。“时空交错”机制不但是表明了纳博科夫对于现实的另类理解,而且为其笔下的文化流浪者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3.
赵俊玲 《前沿》2011,(20):180-184
"箴"可分为"官箴""私箴"两类。依箴谏对象的不同,官箴又可被分为君主箴、皇族箴、百官箴三类;依表达方式的不同,私箴可分为咏物箴、言志箴两类,这样的次类划分较全面科学地概括和反映了官箴、私箴创作的实际。而产生年代颇早的箴体,之所以到了明代才有了官箴、私箴的分类方法,是因为两类箴文既有统一的主题——箴诫,又有统一的底蕴——儒家思想。《文心雕龙》只认同"官箴王阙"类箴文,论述颇不全面,但却可见出刘勰辨体的努力;《文选》列"箴"一体,只选张华《女史箴》一篇,则与政治环境的变化、萧统的身份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艳萍 《前沿》2013,(10):162-163
通过对英国18世纪小说了解后发现,哥特式小说是当时风靡一时的重要的小说创作形式。哥特式小说以其对阴森恐怖环境的描写,以及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往往能够带给读者心理上的刺激和快感,这是哥特式小说经久不衰的要素所在。为了深入研究哥特风格,对《简·爱》与《呼啸山庄》这两个小说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研究了哥特式的创作手法,达到对哥特式小说创作的全面了解,提高小说创作技能。目前来看,哥特式小说的创作重点在于营造惊悚的氛围和揭示人物心理冲突。  相似文献   

15.
王海青 《文明大观》2001,(11):53-53
1998年11月至1999年9月,我参与了为期近8个月的南极和北极考察,临走前,《文明大观》(那时还叫《文明建设》)的北北向我约稿,并嘱我通过E-mail将稿子发回。我答应了,可惜极地线路不通畅,无法践约。回国后,我把近六千字的写我国唯一的极地考察船船长袁绍宏的稿子传给北北。本以为肯定会受到“北老师”的表扬,因为题材和人物我认为都是独特的,全中国那时还只有这一篇,船长说他从来没有被“写”过。  相似文献   

16.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交往”范畴的多义性,交往形式的多样性,表征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科学内涵的丰富性。本文主要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的源泉、内涵以及其深层话语对马克思交往理论进行了尝试性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十二五”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在“十二五”背景下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雅琪 《甘肃理论学刊》2012,(6):142-147,155
刘勰的《文心雕龙》堪称我国最具系统、最为成熟的文学风格论创作。其中《体性》篇更是风格的专论。本文详细分析《体性》篇风格论的特色,指出其以“人”为本的基调,并进一步分析此种论述所表征的“人”的形象及其出现之时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42-42
<正>"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是冯梦龙编纂的。三辑各收40篇,是宋、元、明三代"话本"与"拟话本"的汇集。内容较广,选择亦精。冯梦龙对所收集作品,都作了统一整理和加工,在文字上作了必要的润色。有些采用旧本的人物和情节,加以重写,也有不少是他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爱玛》是简·奥斯丁最优秀、最成熟、最能代表其风格的小说作品。评论家从不同角度观照和评述了《爱玛》。本文拟就小说中“自由间接话语”这一人物话语表达形式进行剖析,探析其中蕴含的叙述“反讽”和“移情”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