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比如卢梭,为什么是大师呢?不是在于他画的象不象,而在于他有特别的感觉形成他独特的画风。”(杨春 白雪 2002年3月30日) “悟就象窗户上的纸,当你琢磨透了,它也就透亮了,道理就是这样被领悟的。”(杨春 白雪 2002年4月26日) “一个人有使命感是最重要的,使命感就是老天让你在人间完成的一件事情,我的  相似文献   

2.
一“升米恩、斗米仇”。此话怎讲?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接济一个人,逢年过节时,送给他一升米,他会非常感谢你;如果你给他一斗米,以后你给不起了,只给他半斗米,那么你就等着挨骂吧。那个人会想:去年一斗,现在为什么只给半斗了,是交情不好了,是看不起我了。慢慢的,他不但不再感谢你,反而会恨你。这就叫“升米恩、斗米仇”。  相似文献   

3.
声音     
[嫁人]“能够找到真正关心你的人,做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尤其是在经历了很长时间以后,你发现这个人还是像最初那样,你会像一个孩子那样开心,然后你就会想,这种快乐你是需要保存的,这时候他求婚了,于是你就嫁了!”——歌手何静  相似文献   

4.
薛胜 《公民导刊》2004,(1):36-37
如果有人好心提醒你,你的包被小偷割了,你一定会十分感激他,但谁又会想到原来这个好心人也是“同盗中人”呢?我就碰到了这样的小偷。  相似文献   

5.
少琢磨人,多琢磨事.成天琢磨人,累心累神,没有一点益处.不如留点时间多琢磨问题,多琢磨知识,对于学习和事业都大有益处.成功人士往往把眼光盯在事业上,让智慧的火花在学习或者工作中大放光彩.如果总是把精力消耗在无聊的“人事”上,则会陷于“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泥潭,既费尽心机,又没有任何产出.所以,要把心思、宝贵的时间和主要的精力用在学习或者工作的正道上.  相似文献   

6.
一个小男孩出于一时的气愤,他跑出家门,对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小孩跑回家里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我。母亲把他带到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这个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是的,生命就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你越一无所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可能处处一帆风顺、种种的失败和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旷达地去处理,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7.
古人造字真是惟妙惟肖。一个“卡”字。细细琢磨,却让人咂出味来。从上看是下,从下看是上,一横像一条鸿沟,一道深渊,让你上去了就下不来,下来了就别想轻易上去。这就是名符其实的“卡”。  相似文献   

8.
人作为社会的成员,相互间势必发生各种各样的交往关系。领导干部与普通人一样,也有人情交往,但在交往中稍有不慎,就会犯错误、栽跟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与领导干部套近乎、交“朋友”,对你吹吹拍拍,灌迷魂汤,今晚请你喝茶,明日请你郊游,这次赠你礼品,下次送你红包,让你不知不觉陷入他的圈套。其实,这种人交朋友是假,想利用你手中的权力乖乖为他效劳、为他谋取私利是真。领导干部如果放松警惕,真正交上这样的“朋友”,悲剧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从近些年来少数干部违法违纪情况看,由交往…  相似文献   

9.
感受方便     
方便,是一个让人听起来倍感温馨的词语。你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场所,哪里是卫生间,哪里是电话亭……有清清楚楚的路标,有齐备完善的设施,你心里就会很舒服,感到一种温馨。虽然还没有人出现在你的面前,动手为你做什么事情,可你却看到礼貌和秩序。这就是因为,它给了你方便。你到车站、码头、机场,买票、托运、进站、出站,都那么省时、省事、省力,不用去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说明,不用使劲儿琢磨那些复杂的规定,不用绕各种路线,过各种关口,使你觉得,固然是“在家千般好”,却并不是“在外处处难”。这也是因为你感到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漫画与幽默     
一个商人问另一个商人,“你的广告有效果吗?”“当然,”他的同行回答。“上周我们登广告招聘一个更夫。第二天晚上我们就被抢劫了。”在比赛中,一个拳击手猛烈地击打空气但无法打中他的对手。“我干得怎么样?”在回合结束时他问教练。“很好,如果你这样坚持下去,”教练回答道,“他也许会感觉到气流并患上感冒。”一个数学家,一个生物学家和一个物理学家坐在一间咖啡馆里,他们注意到有两个人穿过街道走了进来。过了一会儿他们看见有三个人出去了。物理学家说,“我们的第一次计算是不精确的。”生物学家总结道,“他们一定是繁殖了…  相似文献   

11.
这个被人誉为“农业泰斗”、“东亚神农”的农学家,这个弟子如云,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已经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艰难跋涉了97个春秋。如果你见到他,你会惊讶面前的这位沧桑老人,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依然精神矍铄,风采依旧,就象傲然挺立在高山之上顽石之间的松拍,令你不得不叹服他生命力的顽强。  相似文献   

12.
蝎心夫妻     
在江西省新余市看守所的提审室里,记者见到了一脸麻木的他。 “你知道为什么会在这里吗?” “杀人。” “你想过杀人的后果吗?” “没有,起了念头就去做了。只是没有想到侦破得这么快。” “你为什么要杀掉他们一家三口人?” “我欠了他们两万元债,想以此抹掉。” 他就是新余市“4·12”特大杀人纵火案犯罪嫌疑人圣红。在2001年4月12日晚,他同妻子张小玉,制造了一起新余市复市以来罕见的灭门杀人案。行凶后,又妄想通过焚毁现场,销声匿迹,逃脱法律的制裁。然而,新余市公安民警不辱使命,面对大案要案快侦快破,只用了10天时间,就将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3.
究竟是为了什么 班上有个轻度自闭症孩子叫龙龙.他有个很奇怪的习惯,每次在学校见到老师时,他都会很有礼貌的问好,但只要你应答,他马上就会说出一番让人又惊又怒的话语.比如他每次遇上我时,都会主动向我问好,只要我一回复,他马上就会带着调侃的语气,坏笑着对我说,“孙老师是大坏蛋,你快滚吧!”之类的言语.碰到这种情况,一般我都会赶紧离开,只要他跟前没人了,他也就无“话”可说了.  相似文献   

14.
漂流     
黄任波 《当代广西》2007,(22):55-55
在我,读书纯粹缘于兴趣。 表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据说一个人小时候吃得多的是什么,长大了他就会偏爱吃什么。所以“啃书本”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起.长大了你才会把它当饭吃。可见。读书兴趣,“从娃娃抓起”,也是说得通的。  相似文献   

15.
倾城一笑     
心领神会 老技师一边修理我的电视机,一边向徒弟传授维修技术。当两人把电视从墙边拉到地板上时,老技师告诫他的新徒弟:“你在地板上干活一定要小心,说不定什么时候玛格丽特湿乎乎的嘴唇就会贴到你脸上。”徒弟似乎心领神会,高兴地往我这边儿瞧了瞧。我赶忙把我的爱犬介绍给他 :“它就是玛格丽特。”  相似文献   

16.
零距离接触贵州省台州商会会长朱贤钧,你就会明白什么叫“英雄出少年”;了解了朱贤钧商战经历业绩,你就懂得了什么叫做市场的“深水大鳄”。“深水大鳄”是很难露出庐山真面目的,最多给人一鳞半爪的感觉,朱贤钧相当地低调和周到。深夜11时,他带着贵州商会的班子成员到机场接我们,又是帮着提行李,又是当司机开道,他热情地把我们送进宾馆就消失了。在贵阳期间,不论记者在电话中如何劝说,他就是拒绝采访,直到我们要离开贵阳时才过来送行,所以采访只能在聊天中进行。  相似文献   

17.
备课卡片     
“大必起于小,族(多)必起于少”相传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去见齐桓侯,他仔细观看齐桓侯的脸色说:“你的皮肤有病,如不及时治疗,会恶化。”齐桓侯不以为然。五天之后,扁鹊又去见他,说:“不好了,你的病已入血脉,若不赶快医治,会有危险。”齐桓侯不高兴了,认为扁鹊是为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而信口胡说。又过了五天,扁鹊再见齐桓侯,大惊道:“不好!你的病已入肠胃,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很不高兴,不理他。又过了五天。扁鹊一见到齐桓侯,话也不说转身就走。齐桓侯很奇怪,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皮肤容易治,用热水敷敷就行了;病在血脉也不难治,针灸会好的;病到肠胃也可治,吃汤药就行;现在齐桓侯的病已  相似文献   

18.
“不会说”和“太会说”郑州市委统战部政研室如今会多,什么例会、座谈会、茶话会、答谢会、联谊会,五花八门叫人眼花缭乱。大凡参加这些会,你就会发现两个问题,即有些人“不会说”,有些人“太会说”。“不会说”者自演“哑剧”,缄口不言。人家指名道姓请他发言,满...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四年,我就44岁了,能行吗?”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四年也是44岁啊!”他想了想,瞬间领悟了,第二天就去学校报了名。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跟人合伙做生意,运货的船突遇风浪翻了,他们所有的财产和梦想也随之坠入了海底。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变得萎靡不振,神思恍惚。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起遭遇变故的人居然活得有滋有味时,就去问他。那人对他说:“你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欢乐,日子也一天天地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人就是这样,当你以一种豁达、乐…  相似文献   

20.
当产妇难产的时候 ,医生通常问其丈夫“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有的丈夫会说“保大人” ,有的丈夫会说“保孩子”。孰对孰错 ?我们会展开激烈的争论。有些人首先会提出问题 ,丈夫有什么权利做这样的决定 ?他说保大人就保大人 ,他说保孩子就保孩子 ?他凭什么能够决定妻与子的生死 ?谁给他这样的权利 ?如果丈夫把妻子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 ,根本无视妻子的生命 ,他选择“保孩子” ,其妻子就被剥夺了“活”的机会 ;如果丈夫“深明大义”选择“保妻子” ,妻子因此而获得了“新生” ,他就成了她的救世主 ,她的生命是他“恩赐”的 ,因为他的明智、大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