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都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目标。从逻辑关联上看,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前景目标,二者具有目标、使命与原则上的一致性;从实践上看,当前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还面临着农业现代化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及保障整体偏低与农村发展不均衡等现实困境。为了摆脱上述困境,我国要积极完善现代化农业生产要素,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织牢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同时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乡农学校、乡村组织和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是三个关键性问题。乡农学校是梁漱溟“沟通调和”中西文化、实现文化重构的组织依托;社会组织“以伦理情谊为本源,以人生向上为目的”;乡村组织解决中国农村的三大问题,即乡村经济破坏问题、乡村腐坏问题和乡村自力问题;农村经济建设解决农村自力问题,其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不断促进农业发展。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乡村建设的理论,试图从文化传承和改造的角度,通过教化、礼俗和自力来解决农村问题,该理论中的许多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1953年至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青年是推动这场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之一。这一时期,广大青年积极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投身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扫盲运动和业余文化活动,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青年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为国家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平稳过渡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立足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通过对统一战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期应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对乡村建设行动中面临的思想认识分化、生产要素匮乏、协商民主不畅、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进行具体调查分析,并试图用统一战线思想凝聚、资源汇聚、利益合聚、人才集聚等方面优势补足乡村建设行动中的短板,以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在乡村建设行动中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贡献统一战线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也随之进入到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尤其是民族地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突出,这直接导致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成为影响云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建设基层党组织,要求增强其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满足农民群众全面发展需要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和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根本体现。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把握好“首要任务”和“主题”这两个着力点,高质量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提出的“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依托马山县域资源禀赋,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激活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经济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积极参加各项国家建设工作,为巩固新中国国家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国家建设事业、争取祖国和平统一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民主党派自身也得到锻炼、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共同富裕耦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人才队伍不足等关键问题,要通过加强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来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核心关键还要靠科技创新,靠科技进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新思想为引领,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立足农业科技创新,把握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大而不强的国情下,在农村人口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年减小的经济社会走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承担起如下使命: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生产转型;拓展农村产业,促进经济转轨;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人口转移;塑造乡村文化,促进风貌转变;引导村治民主,促进体制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青岛市围绕“五个振兴”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应强化平台思维整合创新资源,积极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平台;围绕“七大农业”狠抓项目投资,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聚力“莱西经验”的深化拓展,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聚力农村改革创新,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建设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近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和发展,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并着重研究了乡村旅游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经济和政权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而在当代中国,农民意识还广泛存在于农民甚至市民当中,其中保守落后的思想对中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改造农民意识,培育新型农民,成为我们现阶段必须完成的重大思想工程。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而且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整治乡村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建设美丽中国出发,创新地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项目——《校村合作共建美丽乡村》为题,从小事着手,从人文、生态环境入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人文、生态和谐的美丽乡村,让农村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迈进。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面对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农业的全面深化改革,乡村生活方式、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利益格局已然发生重大的变革。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是乡村社会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不断提升其乡村治理能力,发挥其引领作用,对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在新发展阶段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及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战略规划,也为基层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提供了实践历练的发展平台。为此,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农村年轻干部的队伍建设,要在坚持权责明确与监督完善相结合、能力建设与政德建设相统一、教育培训与真抓实干相呼应、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支撑的逻辑进路中引导农村年轻干部对党忠诚、德才兼备、开拓进取、斗志激昂,从而在书写乡村振兴美好篇章的同时,谱写新时代农村年轻干部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9.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理的重点和基础在基层。调整乡村社会秩序的规则、形式很多,村规民约是其中之一,它是乡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有着国家法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与国家法律相冲突的现象。为此,应进一步探索村规民约与国家法良性互动的路径,更好地发挥村规民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作用,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