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学名玄瑛,曼殊是学佛时的法号。原籍广东香山县,父亲是商贾,母亲是日本人。他诞生于日本,六岁时归国,青少年时又去日本留学,因受到留学生中爱国主义思潮薰染,倾向民族民主革命,与留日的中国革命志士颇多交往。1903年返国,同年出家为僧,往来于中国、日本、南洋,为反清的革命斗争奔走效劳。 曼殊聪颖绝顶、才华横溢,早年曾随西班牙籍应湘牧师学习英语、法语,阅读了许多英  相似文献   

2.
一勺 《瞭望》1998,(17)
苏曼殊·章太炎·陈独秀苏曼殊《本事诗》最受人喜爱,其中的一首“春雨”尤著名于世,诗云:“春雨楼头八尺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这是他当年养病时的自画像,反映了他的寂寞心境。曼殊在清末民初,颇多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狂言奇行,...  相似文献   

3.
张程 《各界》2014,(5):95-96
民国的第四位总统徐世昌是历届总统中的“另类”。他既不是革命党,也没有扛过枪,出身于穷酸秀才,从乡间私塾教师成为宰相,最后转变为民国总统。政治场是充满崎岖的荆棘路,徐世昌能以一介书生纵横清末民初乱世数十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4.
王峰  曹莉莉 《学理论》2012,(26):128-129
孙中山先生一生倡导博爱,关注社会民生。面对清末民初严重的积贫积弱社会状况,他以民生主义为理论基础,对当时的社会救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民国社会救济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发端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5.
巧断冤僧案     
唐朝李德裕(公元789——850)任浙西观察使时,甘露寺(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主僧向他告状说,前届主僧在办移交手续时,将若干金子私吞了。为了证明此事,他又将寺内前数辈僧人带来作证。作证僧人异口同声地说,当时他们都亲眼见过这些金子。接着,主僧又出示交接时的文书,说寺内所有金子,在这本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可上届主僧只移交了帐本而没移交金子,请大人将他押来治罪。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翻译家,他叫林纾.这位翻译家竟然不懂外文,完全是根据别人的口译来翻,但倚仗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功底,其译作在许多地方胜于原著,且翻译速度极快,往往口译者尚未说完,他已在纸上挥笔写就.林纾在大约30年间,用文言文翻译了欧美文学作品180余部.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时,也都是林译作品的热心读者.周作人回忆说:“只要他印出一部,来到东京,便一定跑到神田的中国书林,去把它买来,看过之后鲁迅还拿到订书店去,改装硬纸板书面,背脊用的是青灰洋布.”  相似文献   

7.
马叙伦先生是杭县人,曾任上海劳动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还做过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教育部次长,全国解放后,曾任高教部部长。他是著名的民主人士,久历政海,对清末民初的世事变迁颇为熟谂,所著《石屋余沈》和《石屋续沈》,记述了许多清末以来的掌故轶闻,是颇有价值的近代史资料。 我在这里想着重介绍《石屋续  相似文献   

8.
王秉默 《团结》2002,(4):40-44
今年是已故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诞辰一百周年。近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激烈地震荡和变化,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推翻了帝制,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建立起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最辉煌的一页。而这一页是由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其中也有我们的先辈王昆仑的贡献。让我们在革命历史的进程和事件中追寻我们老主席的足迹,缅怀他非凡的一生。 世纪伟人孙中山 亲自介绍他加入国民党 王昆仑(1902—1985)生长于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周瘦鹃(1895~1968)苏州人,早在清末民初蜚声海上文坛,是“鸳鸯蝴蝶派”或“星期六派”的巨子,也是早期介绍西方进步文学来中国的作家之一。西方汉学家称之为一二十年代城市通俗小说流派的代表作家。他是一位编辑、翻译、创作件件皆能的文坛风云人物。常自称曰“文字之劳工”。  相似文献   

10.
一勺 《瞭望》1990,(10)
苏曼殊在《燕子龛随笔》中引了黄仲则的两句话:‘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说这是‘相少情多人语’。郁达夫颇赞同这‘相少情多’之说。 达夫曾评论苏曼殊的诗,说:‘曼殊自是绝顶聪明人,他做诗工底并不很深,但能吸收众长,善于融会贯通,也就是善于化。曼殊除深受李太白的影响外,也颇取法于陆放翁、龚定庵等人。即如他那首著名的小诗《春雨》,就颇有黄仲则的风格,很可能是从黄仲则的“独立桥头”转化来的。不过黄诗表的是静态,曼殊写的是动态,所以读起来后者的形象较为鲜明,境界也更为清新些。’  相似文献   

11.
马熙森 《学理论》2012,(29):170-171
曹廷杰是清末民初研究东北史非常有成就的学者,他的研究广泛涉及东北民族、历史、考古以及历史地理等许多领域。曹廷杰同时还是一个很有才略的爱国知识分子,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大都是为适应当时抗俄斗争的需要而撰写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三部:《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和《东三省舆地图说》。曹廷杰为东北史地研究作出了极大贡献,尤其是对于奴儿干永宁寺碑文的拓取和研究,对学术界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2.
吴丹丹 《学理论》2013,(14):213-214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西文化融合和碰撞的激烈时期,这一交流过程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苏曼殊的写情小说从思想内容上充分地表现出了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新与旧的矛盾在他的小说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因此对这一矛盾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更加清楚地梳理中国小说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姚敏  刘玉 《学理论》2013,(29):228-230
清代为黑龙江移民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探讨黑龙江移民或流寓人口等问题时,广大流寓女性却被冷落一隅。从人物、婚姻、礼教观念、生活等方面对清代黑龙江流寓女性试做考察,得出清末民初,在民主解放的浪潮影响下,一些知识女性开始谋求社会角色的自我转变,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老北京,老字号在大栅栏最为集中。大栅栏一条街,并不长,只有275米,宽也就是5米左右。在这样一条短短的街上,清末民初两旁挤满了80多家店铺,家家都是老字号,这在北京城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催生了中国的近代警察制度,现代意义上的户政管理也在实践中逐步成熟。户政管理作为警察制度的重要职能,在清末民初的历次人口普查和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前期警力不足和水平低下,户政管理呈现出混乱状态,人口数据的准确程度不高,这一现象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6.
《僧孽》     
张某误入冥狱,见一僧股穿绳而倒悬之,号痛欲绝。近视,为其兄也。归见兄,果疮生股间,足悬壁上,脓血淋漓。僧闻之,遂虔心向佛,不复淫赌矣。然世亦多有闻忠告而迁怒者;亦有喜无事中弄是非者。永厚题曰: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张謇的收入来自职务工资、鬻字所得、社会赠予与企业红利等多种途径,其中,企业红利大大超过了前三类收入总和,构成张謇百万以上财富的主要来源。但是,张謇却将大部分财富捐赠给了南通以及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在个人衣食住行方面表现出非常平民化的作派。张謇的平民化作派,是基于人生理念下的一种行为自觉,对他的众多善举形成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据说,谭鑫培当年在京剧《翠屏山》中,不是按照一般的武打路子表演,而是使出了一套少林派的武功六合刀。对此,清末民初以来的戏曲评论家无不称颂备至。更有一个关于六合刀来历的传说,为它在京剧中安家”增添了传奇色彩——嵩山少林寺方丈曾某,为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时期,北京城有个有名的绸缎庄,突然一场大火把所有的东西都烧掉了,其中包括往来账目。庄老板贴出一张告示说,因本店的账目已烧毁,凡欠我的钱可以不还,我欠别人的只要有凭据照样兑现。看起来老板吃了大亏,可该店却因此事名声大振,许多人慕名而来与他做生意,包括一些外国人,使其很快恢复了生机。  相似文献   

20.
张艳丽 《学理论》2013,(18):174-175
清末民初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京师在疾疫应对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设置专职管理机构、建立疾疫应对医疗机构、实行科学防疫新举措等方面,对近代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起着示范和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