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 ,为了找到国共两党诸多矛盾的解决出路 ,从而以政治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中共在与国民党进行政治谈判的过程中 ,形成并提出了两套包括三方面制度创新内容的国共合作方案。其中第一套方案以 194 4年夏秋之前承认国民党执政党地位为特征 ,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制度创新内容 ,即 :构建了具有现代政党制度雏形的国民党统一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模式 ;构建了中共政权和军队保持局部的相对的特殊性和独立性的国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特区自治制度。第二套方案则以 194 4年夏秋之后否认国民党执政党地位 ,直至否认国民党一党专政政治体制为特征 ,包含的制度创新内容为 :以召开党派会议和成立联合政府为标志 ,构建了以中国特色的现代政党制度为基干 ,贯彻民主政治基本要素的现代国家政治体制。这两套方案及三个方面的制度创新 ,充分显示了中共力图把握二十世纪世界政治民主化潮流的发展航向与中国自身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平衡点 ,寻找国家政治统一出路的政治创造勇气与创造智慧。  相似文献   

2.
赵鹏 《思想战线》2011,(Z1):42-45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既是多民族国家内部发展的需要,亦为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理想的现实要求。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视角下,借"民族"的政治性解析多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的辩证关系,阐述"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以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政党组织与政党制度的形成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多民族国家中,政党的民族属性、政党制度的民族因素都-常明显.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现代国家也要通过加强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维持政党政治的稳定性与常态化等来发展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银花 《前沿》2008,(3):168-17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台湾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台湾的稳定,也影响着祖国大陆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稳定。本文在历史回顾、介绍台湾民族概括的基础上,研究岛内国民党当局的民族政策,对于全面认识台湾地区的民族总是及社会现状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独裁专制不得人心,丧失政权;共产党路线正确,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执政党;民主党派从实践中看到民族的希望所在,自觉地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心悦诚服地当好参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6.
马俊林 《思想战线》2008,34(2):30-33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面临构建现代国家"边界"的历史任务.由于清王朝的国家观念和国界观念其时并没有实现向民族国家的转化,西方国家主导的民族国家话语体系在相当程度上设定了近代早期中国构建现代"边界"的历史语境和情势,这在早期中缅界务问题中有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李传兵 《人民论坛》2012,(14):194-195
当今世界各国政党普遍重视构建党群关系,一些国家的执政党建设呈现出了"全民化"的倾向。但是,世界政党仍然具有阶级性,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始终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二者都不是全民党。要正确看待执政党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8.
政经人物     
<正> 辛基南:因父充当“韩奸”辞职 8月19日,韩国执政党开放国民党总裁辛基南宣布辞去总裁职务,根据规定该职务将由开放国民党常任中央委员李富荣接任。开放国民党近期向韩国国会提出了《亲日真相查明法》修改案,要求对日本统治时期韩国人的亲日反民族行为进行彻底调查。韩国总统卢武铉在8月15日纪念光复节的讲话中也着重强调要查清包括亲日反民族行为在内的历史。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媒体披露了辛基南的父亲在日本统治时期曾担任日军宪兵的丑闻。辛基南承认了这一事实,并因此受到来自党内外要求其辞职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刘超 《思想战线》2022,48(4):48
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国家建设范式曾备受推崇。清末时期,革命派曾主张要将现代中国建设成为种族与文化上均质的民族国家,但为了不至于中国分崩离析,最后向支持五族君宪的立宪派妥协,从而使更具包容性的五族共和成为民国初年的国家建设方案。然而国民党并不真正接受包容性的国家建设,而是倡导建设种族与文化单一的民族国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更是试图进行国民整合,将多民族人口整合为高度同质的人口。中国共产党则认识到建设容纳多民族共存的统一国家不仅完全可以实现,且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国家建设方案上拥抱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团结国内各个民族,增进各民族对新中国的共同认同,中国共产党强调国家的人民属性,建构了一套超越民族同时又联结各民族的“人民”话语,同时在政策层面尊重并保护各族人民的民族地位和政治权利,从而成功进行了建设人民国家的实践,实现了对民族国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简析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民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宁汉合流之后,国民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国民党政权相对稳固之后即着手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在指导思想上,国民党确立了"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在实践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实才的目标。在国民党执政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政党政治是影响现代社会国家治理的重要因素,而执政党与在野党或参政党的关系又是政党政治中的关键因素。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政治中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相互监督有余,但相互协调不足,甚至经常造成政党之间的恶斗,严重影响权力的高效运行。过去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虽然避免了政党之间的恶斗,但因缺乏政党之间的相互监督而导致权力严重腐败滥用。我国的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相互协调比较顺利,但相互监督略显不足。因此,在总结国内外党际关系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怎样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的执政党与参政党既相互监督又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新型党际关系,就成了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司甜 《淮海论坛》2013,(1):12-14
一般说来.在政党政治社会里,主流文化形态都是执政党治国的思想和法制精神的凝聚和体现。任何政党在其执政过程中,都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做出最有价值意义的选择,提出自己特有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执政方略等,强化着一种执政导向,这种导向就是执政文化。执政文化不仅是执政党执政的灵魂和基础,而且是执政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维系和支撑。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执政文化.也是新时期指导我党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宝贵政治资源。因此,执政文化建设必须得到重视。一、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赖以执政的基础之一。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来说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以此构建自己特有的思想文化基础。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下,执政文化作为政党执政实践的灵魂,越来越成为党增强自身凝聚力、提高自身吸引力、扩大执政影响力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用政治学理论重新梳理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是当下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反帝反封建或"救亡"与"启蒙"只是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政治民主的手段,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构建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在政治发展背景下构建民族—民主国家的思想历程应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主轴,更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以及政治发展史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成贵 《理论月刊》2007,1(5):62-64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到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由狭隘的革命的民族主义,经过五族共和,演变为民族同化的民族主义;国民党改组及其后,承认国内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有自决自治的权利,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以建立各民族平等的世界新秩序为主旨。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受到西方传统民族主义理论影响,正视顺应了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文化资源。继承发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应当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构建现代国家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取向,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历程,每个时期都肩负特定的历史任务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改革的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它通过的《决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一份焕发正能量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书,也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宣言书,必将在中国改革史上、在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中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政党文化对国家与社会的引领和导向功能,决定了执政党文化对于国家和社会法制文化的统领作用。因此,要使我们党成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构建者、推动者和领导者,就必须要以执政党文化的自觉机制促进法治的形成;以执政党文化的社会性机制弥补法治的功能盲区;以执政党的核心文化影响法治文化的价值倾向;以执政党的义务文化导向法治的权利文化;以执政党的精英文化领导法治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7.
执政党推进法治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它要求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国家事务的运行遵循法治的原则,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规范和理性。执政党推进法治建设始终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保障,也是中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特色。执政党推进法治建设可以更好地使国家和社会形成健全的法治体系和良好的法治状态,使整个社会成员对法治形成发自内心的坚守和由此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与状态。在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代化发展视域中,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清晰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8.
追求合法性是现代政党的重要政治目标.具有强大合法性的执政党必然拥有强大的政治动员力、广泛的民众支持率和各项事业的推进力.根据现代政党的实践,构建合法性基础应当关注民众对执政党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政绩认同和利益认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构建合法性基础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以前,中国共产党在与执政的国民党的斗争中积极发挥出的是领导党的重要作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在人民已经成为国家主人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彻底实现从“领导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才能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真正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3)
<正>1月17日,新北市市长朱立伦在中国国民党主席改选中以99.61%的得票率当选。高得票率显现出岛内地方"九合一"选后陷入空前危机的国民党,全党上下期盼新任党主席能够挽狂澜于不倒,带领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走出困境殷切之情。对于国民党新任党主席朱立伦而言,尽管目前国民党作为岛内执政党,但岛内政局及客观环境对国民党非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