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阿纲 《学理论》2010,(26):251-252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创新得来。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试图从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入手,对科学发展观与本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在关系加以论述,进而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国忠 《学理论》2011,(17):226-227
大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从新的视角寻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与措施,对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余维祥 《学理论》2010,(10):187-18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激活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程序,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贺玲 《学理论》2009,(26):112-113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发展观,它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指出了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韩振响 《学理论》2010,(3):150-15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以人为本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周善红 《求知》2004,(7):8-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新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对于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王祖荣 《学理论》2009,(28):179-180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既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理论基础,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指导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当前的高校思政工作,就是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性,在全面分析当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基本要求,坚持把握"高度"、突出"深度"、强调"宽度"、体现"广度",协力推进,才能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漆晓玲 《学理论》2010,(13):232-234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仅体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也彰显了浓郁的人文精神,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践教学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贯穿于实践教学方法的重构中,把课内实践教学、课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教学活动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要做到有创新,有层次,有特色,使实践教学活动为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本质要求是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党建工作,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李映楠 《学理论》2012,(15):166-167,202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价值合理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在于其有利于中国社会知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志愿活动使大学生确证和展现生命的本质力量,促进自身知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大学生通过志愿活动帮扶社会的弱势群体实现由弱到强的辩证转化,这有助于促进弱势群体知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志愿活动是一种"伟大的社会设计",它能够引领广大人民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其核心内容是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图书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构架之一。论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坚持读者第一和馆员第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条件.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给予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有序、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不断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金向华 《学理论》2010,(25):292-294
高校学生党员是青年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是国家未来各项事业的骨干力量。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党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党员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永葆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学生党员只有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自觉运用、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真学、真信、真用、真干的目标,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自觉实践者和积极促进者。  相似文献   

16.
沈自友 《学理论》2012,(31):256-257
大学生成长辅导是新形势下适应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也是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大学生成长辅导的必要性和对于抗挫能力的有效性,指出了学生成长辅导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切入点,并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成长辅导实践,针对大学生需求的多元化提出了"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等辅导模式。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认识,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的全面发展都体现了求真务实与价值认识的统一,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导向作用,必将使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走向一个既符合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同时又体现人类价值取向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8.
李铁英  董文杰 《学理论》2013,(12):216-217
当代大学生担负着推动社会发展以及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理所应当拥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而且,对高校的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德育的发展以及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至少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才有可能实现基本的教育效果和目的,即生态自然观的教育、生态价值观的教育、生态平等观的教育、生态科技观的教育、生态法制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史学群 《求知》2009,(4):22-23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首先.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20.
张宁  张宁  张春红 《学理论》2010,(18):197-19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形势下,高等学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