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资源型城市转型新的时代背景下,娄底在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必须以"四化两型"建设引领推进娄底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产业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推进信息化,提升整体水平;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层面上着力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制度建设。主管部门强调要“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们  相似文献   

3.
路欣 《学理论》2013,(22):86-88
招商引资是伊春市进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国内招商引资热的现状,伊春市从自身实际出发,走一条绿色发展创新的招商引资之路是关键。针对伊春市现状及资源型城市转型所带来的难点,突破瓶颈,实事求是,对伊春市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原因、机遇以及对策做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4)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发展压力十分巨大。大庆作为石油资源型城市的代表,要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一个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于干部,要抓住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才能赢得发展。因此,大庆的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本文试图从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决预防和惩治腐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四个方面探究打造阳光政治环境引领大庆转型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区域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我省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完全彻底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人才,因此将二者有效结合实现区域性高校与资源型城市的"双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围绕我省区域性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二者有效对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9)
黄石矿冶城镇大冶金山店镇的生态转型是矿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该镇生态农业、铁矿文化和城镇居民幸福感进行调查,分析金山店镇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工矿企业生态转型发展的现状,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及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建设性的思考,也对提高黄石城市区域文化软实力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资源型城市的科技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它不仅推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而且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开发建设的实践证明没有科技进步的巨大作用,就不可能有资源型城市的过去、现在,更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一、科技进步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科技进步是资源型城市由单一的资源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的根本途径。资源型城市绝大多数都是随着资源的开发而迅速兴起的,丰富的资源,大规模的连续性大生产和巨大的资源工业主宰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资源型城市怎样实践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如何正确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快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步伐 ,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资源型城市应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选择产业成长方向 ,实施集群化战略 ,并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步伐 ,才能有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是其基本问题之一.由于资源型城市依托资源开发而兴起的特性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资源型城市普遍形成了高度依赖其自然资源赋存的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随着资源衰减、资源开采企业逐渐老化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资源型城市普遍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不景气、大批员工失业等问题,影响到当地乃至全国的稳定,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及时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进而实现城市转型就成为资源型城市规避风险和克服危机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发展初期依靠资源开采积累起来的财富大大促进了当地民生状况的改善与社会建设,但若不尽早实现转型,将会使城市社会建设与发展面临一系列困境,必须重新思考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相协调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的可持续开采、经济增长与发展替代产业的"三元悖论"。"三元悖论"导致的"转型陷阱"是当前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突出问题。政府应该有所取舍,采取科学、长远的政策缓解"三元悖论"突破"转型陷阱"。  相似文献   

12.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务必提前做好各项工作的风险评估,厘清具体挑战.制订应对策略,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转型期间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当资源衰竭或开采成本剧增时,城市就会出现经济衰退、大量失业等现象。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外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做法各种各样、不尽相同,但不乏成功的案例。法国和德国主要靠政府的干预,通过关闭矿井、招商引资、工业结构调整、引进人才等诸多措施,完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美国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本文以陕西铜川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发展旅游业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绿色治理体现了新时代治理变革的新趋势,推动传统治理向绿色治理转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资源型城市绿色治理转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态压力、发展困境和现实阻力,能否有效激发资源型城市的内生动力已成为决定其绿色治理转型成败的关键。基于实践探索的案例分析发现,资源型城市绿色治理转型的内生动力主要源自政策激励、产业转型和科技驱动三个方面,其中,政策激励启动转型进程并为转型提供规划、激励和指引,产业转型为绿色治理转型提供持久动力,绿色科技则为绿色治理转型提供技术保障。这三重动力均内在于资源型城市绿色治理转型的实践体系。在这一治理体系中,治理主体从政府管理转变为多元共治,治理过程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变革,治理对象从生态治理转变为“三生融合”,体现了资源型城市绿色治理转型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5.
青宇航  李继鹏 《学理论》2013,(24):255-256
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与生机的延续,面对日趋紧张的资源环境,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期。以此为背景,探讨了资源型城市产业与文化转型中创业教育与大庆高职教育发展的关系。得出创业是教育的大趋势、生活的大视野、发展的大战略。大庆在转型中推进创业教育,对一个高科技、现代化、生态型、创新城市的发展应该具有全新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中普遍面临四大危机:一是自有资源供给危机,二是人员就业危机,三是接替产业发展危机,四是环境破坏与污染危机。在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四大危机的背后,凸显出我国传统的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大庆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转型发展是一条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大庆发展现代旅游业的资源优势进行探究,并针对大庆旅游业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大庆城市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四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最近的调查发现,我国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过持续探索,已初步实践出资源转换、科技主导、发展循环经济和延长产业链、建立再就业特区等四大转型模式。辽宁阜新是实行资源转换模式的代表。阜新是国务院2001年确定最早实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试点城市,近年来将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转型的突破口,先后引进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升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不仅应该把握"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还应该接受"新常态"下的挑战。新常态是城市经济的一股活水,给资源型城市经济增加活力、提供转型条件。同时,转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路径依赖以及创新乏力等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要利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构建多元融资渠道;依托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发展资源替代产业;重视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最终实现新的发展路径,使资源型城市经济更平稳地转型。  相似文献   

20.
煤炭资源型城市曾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煤炭资源开发、主要围绕矿区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日前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决策圈的高度重视.在发展煤炭产业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寻找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