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关于新时期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确认识新时期的农民问题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处理好农民问题,这是历史的经验。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一贯对农民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注意对农民的领导和教育等一系列光辉思想,指  相似文献   

2.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研究中国革命就必须研究中国的农民运动及农民运动理论。在我党历史上,许多农民领袖同时又是农民理论家。他们一边领导着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一边进行着有关农民运动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彭湃就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九年十月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时指出,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一个主要  相似文献   

4.
不少研究者认为,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出现严重失误,主要是下列原因造成的:①不顾中国国情,简单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错误地认为:"尽管情况有特殊性,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策略问题,还是与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时期俄国无产阶级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相似".把中国革命当作俄国革命的翻版,以为只要机械地搬用俄国革命的公式,胜利就会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建党初期我们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革命前途、革命形式等重要问题的论争过程的研究,探讨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并明确论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以期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邓演达在中国革命处逆境中奋进的关头深入了解农村情况,了解农民疾苦和要求,从中国革命战略高度认识农民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主张,这些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邓演达在中国革命处逆境中奋进的关头深入了解农村情况,了解农民疾苦和要求,从中国革命战略高度认识农民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主张,这些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蔡蕊 《世纪桥》2020,(4):31-34
蔡和森作为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以"极端马克思派"自居,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洪流之中。蔡和森根据革命的发展形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探讨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前途、依靠力量和斗争策略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由此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过;当着1927年冬天至1928年春天,中国游击战争发生不久,井冈山的同志们中有些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个疑问。“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革命运动“就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那么,中国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呢?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呢?我的理解是:中国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基础就是把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关于不平衡的原理运用于中国,把不平衡的原理与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战争结合起来。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承认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度,农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因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革命时期,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土地问题,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即对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不能不研究农民问题和土地改革问题;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史,也不能不研究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21,(9)
李汉俊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共一大代表。在中共创建时期,李汉俊一面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研究活动,同时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国革命的有关问题,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方向。其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目标、革命阶级、革命手段及革命步骤等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于中国共产党后来的革命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王明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动力与对象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造成分歧的根本原因是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与王明在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上的分歧以及由此在实践中造成的不同结果告诉我们,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要学习和借鉴别国经验,更要走自己的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更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与特点、革命性质、革命动力、对各阶级政治态度作出正确论断之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中国社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问题,学界存在诸多不同认识.认识不同,源于标准不同.根据毛泽东的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判别标准有两个:一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二是开始“创造些新的东西”.照此标准,笔者认为,中共二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肇始:二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厘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提出党的最低纲领、指出中国革命的前途等,也形成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东西”,包括指明中国革命的对象与动力、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地位及作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奋斗路径和目标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和战略问题》这篇著作中,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述了战争和战略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首要地位,以及我们军事工作的发展和战略方针变化的具体道路,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和战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历史支撑。借助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诠释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与中国革命的任务、道路等问题,使中国革命赢得了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建构革命话语过程中之所以要借助辛亥革命,是由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国共关系、共产国际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中国的民族问题,始终把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贯把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了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的特点,它决定了中国革命在遵循暴力革命这一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又有其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特殊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为认识和利用不平衡问题,曾进行了长期而又艰辛的探索,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关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探索,党史界以往只是在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时有所涉及,尚无专论予以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对此一问题作一考察与分析,以期进一步总结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9.
秋收起义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大根本性重大课题:第一次响亮地打出了中国共产党这面光辉旗帜,让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新的希望和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过程中,探索和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而科学之路——在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括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要走什么样道路的根本问题;通过"三湾改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需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的革命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闻天是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研究与教学体系形成的重要奠基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适应党校教育规范化发展的需要,张闻天围绕中国革命问题展开研究和教学,积极推动将革命史、党史列入党校课程。1937年,他编著出版《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成为全党学习革命史、党史的重要教材。这本教材阐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基本问题,建立一套严整、科学的逻辑结构和分析框架,提出革命运动螺旋式发展、革命运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等观点,在革命史、党史学科建设方面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