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学美育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丽 《求实》2004,(Z4)
一、何谓美育 ?1.美育———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人类审美实践活动早于理论体系 ,当人类的审美活动从功利活动中逐步分化出来时 ,审美教育就产生了 ,随之理论思考和理论表述也相继产生。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年代在西方为古希腊 ,我国为先秦时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 :培养“理想国”公民早期教育要用音乐陶冶心灵。亚里士多德也在《政治学》中谈到 ,音乐、悲剧可以净化和陶冶情感 ,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得以宣泄 ,以保持情感适度和心理平衡。中国古代教育有“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这六艺就是审美教育。孔子…  相似文献   

2.
艾迪 《党课》2013,(23):100-101
何谓艺不压身?清代文人李绿园在其所著的《歧路灯》一书中道:“江湖本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遨游海内,艺不压身。”按《辞海》里的解释:艺乃技艺,艺不压身是指技艺不会压垮一个人的身体,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转型期的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积极落实,以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下面仅结合自己所教课程谈一谈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师的要求。一、要从历史的高度充分把握素质教育的要义,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素质教育并非一个新概念。在我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教育家,他所教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对  相似文献   

4.
最早,“学究”一词是专门名称,出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唐代科举有进士、明经等科,其中明经这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几种。经,指经书。五经就是《易》、《诗》、《书》、《礼》、《春秋》。应科举考试的人可以应五经考试的,叫做“学究”。从宇义上说,学究一经,就表示学通一部经书。  相似文献   

5.
刘耀东 《学习月刊》2013,(20):56-57
《现代汉语词典》将情境一词解释为…情景、境地”。我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将情境释义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境教学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之.孔子的“相机教学”就是情境教学的真实写照。古代《列女传.母仪传》中记载的“孟母三迂教子”、“断织教子”的故事也是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在国外.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他提出了思维起于直接经验情境的观点.并将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11,(4):50-50
《春秋》是五经中最特殊的一本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其独立性渐渐消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春秋》,杂在“春秋”三传中流传。这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都是后人诠释《春秋》之作,对书中的史实记载进行解释.故称之为“传”。  相似文献   

7.
“投桃报李”“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多人不怪”……这些成语和俗话渊源之久远,恐怕不是一下子能够弄明白的,因为史书及典籍中对礼的论述多矣。《礼记》曰:“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左传》中说,礼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重要工具。如此看来,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礼,始终是调整人们关系的一项行为准则。中国之所以被誉为“礼仪之邦”,大概也包括这方面的原因。  其实,在社会生活中,讲究礼仪是应该的;人们相互交往中的礼尚往来也不可或缺,无可厚非。但值得我们高…  相似文献   

8.
孔令杰 《理论学刊》2012,(7):103-106
“复”和“有罪先请”是汉代的两项重要制度,《汉书》、《后汉书》中多有记载.郑玄《周礼注》中也有关于这两项制度的记载,并且列举了多种“复”和“有罪先请”的情况.将郑玄注中的材料与其它文献进行对比,可知彼此可以互证和互补,并能丰富和加深人们对汉代“复”和“有罪先请”的认识.这是郑玄《周礼注》对汉代制度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史学精品力作灿若星汉,其中尤以《史记》为最。《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成书于公元前91年,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全书共计五十余万字,可谓皇皇巨著矣。据作者司马迁的用意和规划,全书各篇排序依次为:记历代帝王政绩的“本纪”12篇;大事和人物年“表”10篇;记礼、乐、音律、历法、天  相似文献   

10.
薛永武 《理论学刊》2007,1(2):117-120
“唯乐不可以为伪”是《乐记》的重要美学命题。本文拟从以美导善的视界对这一命题进行三个向度的分析:从“物至知知”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从对“郑卫之音”等“溺音”的否定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从对“雅颂之声”等“德音”的肯定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乐记》不仅高度重视心物关系,而且非常注重在以美导善中阐释“唯乐不可以为伪”,认为乐的创造应该贵在情真,应该以善统真、以美映真、以美导善。  相似文献   

11.
<正>荀子:推崇"五经"的儒者第一个提出五经备天地万物之道荀子推崇五经。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他认为,学者从学为士到学为圣人,只学习五经就够用了,因为五经已经包含了天地之间的学问。所谓"在天地之间者毕矣","毕"是"尽"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的学问尽在这里了。这是从学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20,(3):57-57
日前,2019年度“最美的书”(原“中国最美的书”)评选结果在上海揭晓.《陈从周造园三章》《骨科小手术》《漫长的告别》《乌鸦》《金圣叹选批唐诗六百首》《古希腊钱币史》《大桥记忆》《汉字日历2020》《11×16XXL Studio》《上海图话——百年插画艺术档案》《欧阳春:凡夫俗子》《莱比锡的选择——世界最美的书2019-2004》《品梅——朱松发梅花百图》《云自在——高云作品集》《苏联人镜头中的新中国》《观照——栖居的哲学》《三分院》《草叶手帖》《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梦影红楼》《中国古代门窗》《天生是个审美的人》《花重锦官城·成都物候记》《里昂的汉字》《中国园林:诗意审美与四季》等25种图书荣获年度“最美的书”.其中,《陈从周造园三章》《漫长的告别》《梦影红楼》将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202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相似文献   

13.
杨国英 《当代贵州》2014,(29):59-59
正在中国礼制文化的儒家化过程中,儒家整理了很多文献,也发挥了自己很多的见解,编订了不少重要的礼书,最后合成为《周礼》、《仪礼》、《礼记》。从西晋开始,朝廷就按照这些礼经里面的一些结构框架来编制国家的礼制,如根据吉、嘉、军、宾、凶"五礼"制定礼仪。自此以后,大约每个朝代都会根据自己的要求对"五礼"重新编制、修改、调整。像中国文化这样把繁复、冗杂的礼仪编成一个整体,编制出"五礼"这样一个系统,并且在两千多年里传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古代文学作品时,经常遇到注释中引用《……传》、《……注》、《……笺》、《……疏》、《……注疏》、《……正义》等不同的书籍名称。有人问:这些注释的书目为什么有不同的名称呢?原来孔子创办私字时,为了教育学生,对上古流传下来的文献进行了选择修订。他编定了《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教科书,讲授给他的弟子们。这些书写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上,后世尊称为“经”。当时和后世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这几部书的研究,写了很多注释或发挥其意义的书。为了给这些注释书正名,人们就把战国以来相传…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其意,一为掌握政权,主持政务。据《左传》:“有灾,其执政之三士乎!”因此也称主持政务的为“执政”。《左传》:“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史记》:“惟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二为主管某一事物。《左传》:“晋韩起聘于郑,郑伯享之,……孔张后至,立于客间,执政御之。”也就是掌管席次位列的人。三为主持正义。《后汉书》:“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  相似文献   

16.
“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义利之辨”发端于春秋时期。《中庸》中说:“义者,宜也。”义就是适宜、应当、适当的意思。《左传·隐公元年》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可见,春秋时期所谓的义,意为行为或断事适宜于礼,义作为适宜于礼的道德要求,其一般含义就是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制,达到“义节则度”。而“利”单指个人利益、功利,是与礼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17.
朱健国 《唯实》2007,(4):94-95
李斯先生,近日在电视剧《秦始皇》中又见到尔,幸乎不幸乎?与《史记》中一笔带过不同,尔在剧中反复几次向秦始皇秘书赵高感叹自己从“厕鼠”变“仓鼠”的喜悦,殊为令人深思———虽然先生留在《古文观止》中的名篇是《谏逐客书》,其实真正的独创性思想是“仓鼠论”:“人之贤不肖  相似文献   

18.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19.
梁衡 《新湘评论》2010,(15):43-43
我在上中学时读着书里的课文,想象着作者,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想到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课本。以后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文章陆续入选中学、小学和师范课本。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2008年“六一”儿童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11,(2):48-48
《尚书》最早称为《书》。“书”本是竹简的泛称,商周时期,人们在竹简上写字记事,一根竹简上只能写一行字,字数多了,就分为几个竹简写,然后用丝带或者熟牛皮绳编连起来,这就是古代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