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明良 《法治研究》2012,(11):92-105
公众参与是促进理性形成、容纳各种价值立场并实现行政决策自我正当化合法化的行政程序装置,该装置能否发挥既定的功能,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在于设定和安排合理的参与方式及各种方式的法效力。以建设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为例,目前在功能意义上至少有公开说明会、公众意见调查、陈述意见、公听会、公告-评论、公民咨询团体、听证会、参与决定、公众投票等九种方式,其在法效力上呈现递增的格局和"光谱式"的排列。但在参与方式选择上,并不是选择效力越高的方式,越能达致理想的参与功能,而应结合各种要素进行衡量,既不能片面地对公众参与的法效力产生迷信,亦不能让公众参与走过场,成为纯粹的合法性"背书",而应将各种公众参与方式塑造成风险沟通和理性形成的程序场域。以上述观点为分析框架,我国环评法制所设定的公众参与方式及其法效力具有参与方式可替代性强、规范内涵不足及双向沟通交流匮乏、反馈性机制不足或者难以落实等特点和缺陷,需通过程序和制度建设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结合环评审批实证与规范分析可知,行政审批公告程序的运行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公告环节流于形式,常引发诸多纷争投诉,从而减损了公众参与制度所应承载的法治意蕴.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本文认为,需厘清公告之内涵、类型与价值,对公告的实质要义做学理解构与重塑,完善与实质公告精神相匹配的机制建设.在此基础上,对在公告的载体选择、时间设定、方式选取与拓展、实施反馈与责任以及立法保障与改进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宇程 《法治研究》2011,(10):74-77
公众参与是行政法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正是由于其"新兴",目前已有的奠基性研究主要聚焦于阐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着重于呼吁政府采纳公众参与。这种学术现状无意中令政府陷入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行政机关承受着学术界对其不从实质意义上引入公众参与的批评;另一方面,学术界却没有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告诉政府究竟如何在行政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本文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试图将公众参与理论向前推进一步,着重于研究公众参与的具体形式。笔者以立法和实践中的公众参与形式为基础,提炼出一套公众参与形式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旨在帮助行政主体判断在具体的行政决策中以何种形式引进公众参与,从而为行政主体在行政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提供实用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城乡规划的复杂性、社会性决定了单靠政府来应对城乡规划中的生态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只能是孤掌难鸣,新的《城乡规划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为我们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规定,城乡规划在审批前和批准后都必须有公众参与,这就使公众成为了城乡规划中必须参加的一员,这种多元主体的参与,必将使我国的城乡规划翻开新的一页。本文主要就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的作用、参与的现状、国外此制度的分析以及对我国的借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金自宁 《中外法学》2014,(1):128-150
现代社会中公众参与风险规制面临现实障碍,即外行公众因为欠缺相应的专业知识而无法实质性地参与风险交流。深圳西部通道环评事件这一中国本土案例,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当前主流方案的新可能性。本文通过总结该事件的争议焦点、分析既定规范给定的行动空间和行动者的创造性实践,揭示了该事件得以成功解决的经验在于居民跨越了专业门槛,与政府进行了有效的风险交流。在此基础上,结合风险交流相关理论论证有效风险交流所需要的,其实并不是使外行公众理解专业知识,而在于建立和维持对专家的系统信任,进而提出此个案成功经验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需要从制度上保障大众参与机会和专家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及规划实施已在规划领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本文通过分析公众参与的含义以及公众参与在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现状,强调了在国土规划领域应用公众参与方法的必要性,总结了公众参与国土规划的方式,并从信息获取方式的角度将参与方式分为发散方式与集中方式;最后从实践的角度指出了实施公众参与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何盼盼 《法制与社会》2013,(15):172-173
公众参与作为对当代代议制民主制度的有效补充,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方式的革新有极大的意义,同时有效的公众参与也会裨益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效的公众参与离不开良好的公众参与意识,文章从公众参与的内涵入手,对我国的公众参与意识现状和缺位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和研究,以期裨益于我国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快速城市化导致了在既有城市规划中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而引发的大量冲突事件。本文以典型事件厦门PX事件为标志,整理了该事件前后有关城市环境法律制度中有关公众参与规定的状况和包括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在内的相关案件,并通过以公众参与对行政活动的行为约束程度为横轴和以结果约束程度为纵轴的分析框架,尝试对十年来我国公众参与状况进行法律上的定位,努力为公众参与融入法学研究寻找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是行政法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正是由于其“新兴”,目前已有的奠基性研究着重于阐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呼吁政府采纳公众参与。这种研究现状无意中令政府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行政机关承受着学术界对其不从实质意义上引入公众参与的批评;另一方面,学术界却没有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告诉政府究竞该如何在行政决策中引入公众的参与。本文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试图建构对政府具有实用指导意义的公众参与理论。文章围绕公众参与的类型,阐述了划分标准理论、列举了各类型公众参与的特点、设计了可能影响公众参与类型的变量并分析了各种类型的适用情境,从而建构起一个比较复杂的公众参与类型模型。该模型旨在帮助行政主体判断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引进何种类型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0.
对行政立法过程中低水平的普通公众参与的不满,导致学者们将希望寄托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然而,调查显示信息技术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未产生重大的改变,制约公众参与的主要障碍并非技术上的因素.鉴于信息技术效果上的不确定性,电子化参与应作为传统参与方式的补充.为实现有效的公众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须适当地嵌入行政管理的体制中,通过发展相应的评估标准,协助行政机关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钟澄 《行政与法》2012,(9):85-88
听证会是正式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编制方式。政府规划部门应作为听证会的一般发起主体和组织者,控制性详细规划地段内的利害关系人应作为特殊提起主体。听证事项应限于对社会公共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并适当将某些事项排除。对于不同的听证事项可采取不同的听证模式。听证参加人应分为居民代表和专家代表,合理设置人数比例。听证主持人可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具有规划知识背景的工作人员担任,以确保其公正性;听证参加人享有陈述和质询的权利;听证会记录应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必备参考。违反听证规则时应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但一般不影响城市规划的整体效力,可以补听证和申请国家赔偿方式救济。  相似文献   

1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为预防和减轻某项政策的实施或者拟建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在该制度中,公众参与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本文对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就相关公众的界定、公众参与的前提、参与的方式、参与的救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国环境法中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机制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建议。公众参与机制是环境法的基本的调整机制之一,在环境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公众参与机制一些重要法律概念并未明确,在这里有必要做一个探讨,以使该机制的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医改方案对公众的健康权和平等权的影响,公众享有参与医改政策形成的程序性权利。在我国医改政策形成过程中,普通公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但作为利害关系人,已有部分患者组织在政策倡导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普通公众,主要的制度化参与形式包括征求意见、座谈会和民意调查,主要的非制度化参与形式是就医改相关问题发表网络言论。公众参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行政机关的利益偏向,整合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建构共识,以形成最佳的政策方案。在未来医改政策完善的过程中,应使医改政策为公众所理解,并选择适当的程序装置,建立制度化的参与途径,提高参与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黄伟  林立营 《法制与经济》2009,(17):50-50,52
社会公众是公共危机的直接威胁对象,在危机发生的各个阶段,有序的公众参与对危机的化解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序的公众参与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天长日久的实践与总结。以湖南郴州2008年冰灾为研究对象,对公众参与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细致调研与剖析,以期对政府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权利: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救济请求权。而环境权理论的确立为公众参与原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公众参与原则意义重大,我国虽然在宪法、法律和其他单行法规中有一些规定,但过于原则化,操作性不强,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实施,必须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元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实施.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如何将国家法制统一原则与本地区实际情况与特点有机协调,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十分重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其中某些条文规定及其价值取向进行研究,认为不应当给予具有行政级别大型经济实体规划编制制定权,并对有关审批前置程序设定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同时就如何加强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供立法机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汪劲 《法学评论》2004,22(2):107-118
环境影响评价是当今世界各国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在该制度中 ,公众参与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 ,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出发 ,通过对美国、日本、中国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有关公众参与规定的比较 ,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介入时机、如何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公众参与条款的实施提出了立法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众参与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利于公众全过程参与环境保护。要改变公众参与的原则性规定,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制度,通过立法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保证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20.
中国行政法上的公众参与制度发展至今还存在着诸如制度适用的不统一、形式单调、对单行法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而日本行政法上的公众参与制度,即日本《行政程序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单行法的代表——《都市计划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地方公共团体自己发展出来的公众参与制度,可以为解决中国的上述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