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阶段形成了各自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连续性体现在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都坚持了统一的思想路线、共同的价值目标、领导和依靠力量、理论渊源,理论成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申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既是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
中共云南省维西懒僳族治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群众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集中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坚持解放思想、溶化改革、扩大开放、破解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问题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获得累累硕果。在这过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球视野,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以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六个方面。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理论遵循与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也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发挥积极作用。要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意义。要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要坚持研究理论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提高他们的领导素质特别是理论素质非常必要;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民族和民族关系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进程”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及其社会意识形态基础的变迁为视角,对三代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层面进行粗略的梳理研究,以便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体内容的研究提供一个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共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总结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的有机结合,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坚持不渝地进行党的理论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实践经验与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与错综复杂的国内背景中,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并伴随时代主题的转变适时、合理地创新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倡导"文化自觉"的划时代意义,不仅在于宣告我们需要创造与"中国道路"相应的"中国价值",而且在于宣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中国特色"时代的来临。"中国道路"和"中国价值"不仅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中国化创新成果,更具有溢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普遍意义。立足"矛盾特殊性"和"中国语境"是"中国特色"时代中国化辩证法的理论旨趣;着重"矛盾普遍性"和"世界眼光"是"后中国特色"时代中国化辩证法的必然旨归。以"中国道路"和"中国价值"自立于世界发展之林、文化之林,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更是世界期待中国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毛泽东思想是继列宁主义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又一个成功的范例和又一次成功的回答。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生动的事例,透视毛泽东怎样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一个具体问题,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被中国化的。  相似文献   

13.
论贯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贯串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范畴,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领导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新的国情和实践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理论特征,是以消化吸收毛泽东的两份历史遗产作为历史起点,以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事求是为逻辑出发点,实现了由革命逻辑向建设逻辑的转变,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突破性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建构,邓小平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学概念自歌德提出之后,被不断地讨论和阐释,成为重要的理论范式和方法。丹穆若什强调,世界文学是从翻译中获益的文学,它不是指一套经典文本,而是指一种阅读模式。宇文所安以北岛为例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在向世界传播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文 化民族化与全球化等问题。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下,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与流变轨迹既体现了民族化的内在诉求,也见证了其参与世界交流与对话的外在需要。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发展阶段及集大成者诗人的创作历程,都显示出其在融通民族性与世界性上的不懈努力。中国现代诗歌何以走向世界?罗伯特·白英1947年编译出版的《当代中国诗选》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模式。研究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诗歌的世界性,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系统化,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部重要的理论文献,展现出了刘少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即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党员个人的理论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与错误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的过程、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诠释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和政治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坚 《外交评论》2020,(1):1-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习近平外交思想在价值取向上彰显鲜明中国特色,即旗帜鲜明地坚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初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为人类现代化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心与倡导涵盖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形成理论自洽,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两个必然"思想与"两个决不会"思想,对当代世界与中国发展大势进行深刻洞察得出的重要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从历史哲学高度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体现出深刻的理论思辨与理论创新精神。习近平外交思想富于鲜活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在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敏锐洞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脉动、以新型全球化理念积极引导全球治理等方面。习近平外交思想使中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升华,开辟了中国外交哲学的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强大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探索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党在一定的世界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在世界视野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和我国发展的互动关系,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统一起来,把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统一起来。具体来说:(1)根本路径选择:追求现代化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2)拓宽认识视阈:放眼世界大势与立足中国实际的有机统一;(3)文化精神支撑:借鉴人类文明与弘扬中华文明的有机结合;(4)灵活策略应对:接受国际规则与独立自主、发挥能动性的统一;(5)科学战略运筹:善于扭住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的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