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北方  杨军 《南风窗》2012,(12):44-45
"夫士,国之肝肾,夫士之言,国之声息也。"在诸多论述知识分子的语言里,清末学人金松岑的这一论断提示了一个新颖的视角:将国家喻为身体,把知识分子喻为重要的器官。肝肾不健康,人体就有问题了。今日的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经济成就,方方面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是  相似文献   

2.
"贤"者,即人间之贤能之士。贤能之士越多,用得越好,民族就愈兴旺,国家就愈富强。故古今有识之士不但十分重视"选贤",且尤为重视"用贤"。然则,何为"用贤"之道?清末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所著《明良论四》中有一番议论很使人开窍。他说:如果警告举起刀子的庖丁说,多割一刀就要鞭挞你,少割一刀也要鞭挞你;对准备弹琴的伯牙说,你今天只能寄意于高山,而不准托思于流水;如果把后羿的弓矫直,  相似文献   

3.
历史表明,避免所谓的"资源诅咒"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并非如很多人所认为的,只有尼日利亚等欠发达国家才会受这一诅咒的困扰。地缘政治见解通常来自真实生活的经验而非高瞻远瞩的思考。从圭亚那的科纳克里来到巴黎戴高乐机场就是这样一种经验:坐落于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的科纳克里机场比法国闻名世界的全球交通枢纽更干净、服务更好,也更加充满了自豪感。圭亚那将科纳克里机场精神渗透到了整个国家。作为一个商品资源丰  相似文献   

4.
“京华名士”袁克文 在阴晴不定的政治气候中,历史患有一种选择性的失忆症。“京华名士”袁克文,就曾经这样被遗忘和错过了——他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如此模糊,以至于只有少数人粗略地注意到,他是某一个时代行将结束时掩面沉没的旧日王孙。  相似文献   

5.
石勇  贾朔 《南风窗》2014,(14):66-69
<正>尽管就玉林"夏至荔枝狗肉节"进行的"战争"已持续5年,但没有哪一次,能像这次那样"精彩",媒体和爱狗者、吃狗者云集,"盛况"空前,并且—出乎爱狗者意料—在两三天之内进行了惊天逆转。"你拍啊!就这样,拍!"说这话的是一个狗肉经营者。他见有外国记者拿着摄像机不停地对着他和案板上的狗拍摄,生意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邓聿文 《工会博览》2013,(23):15-15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特别是在官场,不乏庸庸碌碌或唯唯诺诺之人.这种时候,如果偶有一两个锐意进取敢做敢为的冒尖者,就很容易被舆论当作官场"异类"看待. 仇和就是这样一个官场"异类".这位曾被称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履职昆明还未到两月,已经在昆明官场刮起了一股新政风暴.他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欢迎,对会议上打瞌睡干部的训斥,特别是规定全市领导和各部门官员的电话向老百姓公布,等等,使他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7.
冯唐 《法制博览》2010,(2):62-63
大器,不争近期名利,坚毅,不怕一时得失,有使命,堪远任,用这样的标准衡量,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有几个“士”呢?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个国家始终有大量的绝对贫困人口存在,其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起伏动荡势出必然,最终会波及每个人。"上海:关于贫者和富者的会议当"贫困"这个词出现在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附近的大街小巷时,多少会让人感到一丝不协调。  相似文献   

9.
赵坚 《南风窗》2010,(8):90-91
世界上很少有像日本这样尊重手工艺职人的文化。当今日本很多被国家封为"国宝"者,就是手工艺职人。而大部分成功经营的老铺,都以地元乡梓为中心,提供产品和服务。老铺以盈余的部分,还原于乡梓的福利,而在遭逢意外蹉跎时,常常会得到顾客的扶持。  相似文献   

10.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4):36-37
<正>法家虽然提出了可观的法治思想,成为富国强兵的有效之道,却又成为苛政乱世的始作俑者,这种悖论式的际遇无疑为当下我们思考中国的法治前途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源。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中讲到,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中国法律文化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韩非子等诸法家密集论述了法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说法,并和儒家一起,影响了中国往后的历代王朝统治者。  相似文献   

11.
吕德文 《南风窗》2012,(14):40-43
灰色利益链条的存在,表明近些年来一些基层权力的基础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部分基层官员不再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正式权力以及大多数群众的支持,而是依靠非正式权力及少数"地方豪强"的辅助。灰色利益链基层的国家权力不断地和"社会"产生冲突,成为当下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而它的发生逻辑,和过去已经不一样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是变化越来越快。社会结构及其中的利益格局的变化是这样,基层的国家权力运作也如此。  相似文献   

12.
熊培云 《南风窗》2008,(20):42-44
缺乏具有号召力的意识形态不仅会让中国丧失了成为超级大国的资格,还对国家凝聚力形成威胁。像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尤其需要某种信念凝聚人心,就像美国人有所谓"美国信条"一样,没有这种精神维系,国家的团结甚至生存就岌岌可危,遑论成为强国。  相似文献   

13.
时寒冰 《南风窗》2008,(4):64-66
"政策市"由于过多的人为痕迹而留下诸多漏洞,终难免被嗜血之徒、腐败分子作为工具利用。因为,在"政策市"中,游戏规则是变换的——政策就几乎等同于一个个的游戏规则,在每一次博弈中,靠近政策资源者就会成为暴富者。  相似文献   

14.
赵博渊 《南风窗》2007,(17):78-80
韩国已成为亚洲第三个以基督教为主导信仰的国家,大国意识膨胀之下的对外传教活动固然是其经略海外的捷径,但外交资源却投送不到偏远的阿富汗。这样的阿喀琉斯之踵,对于自诩"拥有9200年文明史"、梦系"大国战略"的大韩民族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反讽与善意的提醒。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4,(17):22-23
<正>这次反腐和以前不太一样的是,它指向的是整个政治结构的重整,因为一个被腐败侵蚀的政治结构无法承担"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周永康因严重违纪被立案审查形成了2012年十八大之后的一个反腐高潮。民众对中央反腐的信心空前高涨。接下来,反腐,以及中国的局势又如何变化?观望者在琢磨,迷惑者在期待答案。有这样几条轨迹:"拿下"周永康是反腐中相当艰难的一步,突破到了腐败的利益结构的深  相似文献   

16.
卢氏不是一个人。卢氏是一个地方,一个很穷的县。穷困是件不幸的事。对卢氏县来说,更不幸的事情是,摊上一个很贪的"一把手"。贪官需要土壤。而卢氏县恰恰就有这样的土壤:一曰官员的奴性,二曰群众的绵羊性--固然,这样说也许有伤卢氏县人民的感情,对他们不太公平。但难以解释的是,一个智商不高、品格低劣的贪官,何以能在此为非作歹五年之久。不要小看了贪官。贪官也能制造土壤--一种适合贪渎文化的土壤--使顽者愈顽、懦者愈懦。一个贪官,不仅能毒化一圈人,更能毒化一方水土!当然,我们的官员不会完全是奴才,我们的人民也不会完全是绵羊。我们看见,有两个人,从不同的机缘起,开始了反抗,他们的反抗始则微弱,终于成功--但我们也还没有看到真正的成功--假如多数人依然是奴才与绵羊。我们的故事,从对"贪官相"的叙述开始,延伸到对"奴才相"与"官场相"的描摹。应当庆幸,终于见着了"反贪者相",但最值得关注的,还是"百姓相"的表情--让庭上的贪官,继续维持他的傲慢与冥顽,我们有理由期待着,民众从无知与漠然中醒来。--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7.
东风日产精彩汽车生活创导者年度人物:邵曳戎/李劲松/杨明玉/孙恒/张平宜屠呦呦/崔松旺/熊伟/张治儒/吴敬琏年度组织:律师团/基金会中心网/"免费午餐"如果仔细研究本刊2011年度的"为了公共利益"榜单,可以发现上榜者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于生命、权利、国家前途等这些超越个人利益范畴的东西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并且勇于担当,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8.
谈到税收,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纳税的义务:"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只有公民依法纳税后,国家才能将税收作为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本来服务于公民,公民才能更好的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公共性服务。"这样的理论之所以深入人心,一方面是因为国家为了提高公民的纳税自觉性和积极性,一直偏重强调税收的必要性,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另一方面是因为税收是受国家政治权利保护的,久而久之,国家税务机关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淡化了纳税人的权力,不自觉地放大了自己的行政权力,公民也忽视了自己在纳税中的权利享有,这样严重导致征税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公民只有应履行的义  相似文献   

19.
国是     
《南风窗》2013,(7):19-20
高层High Level习近平只要有时间,我就同家人在一起3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多国媒体采访时,巴西记者提出了众人好奇的问题:"您领导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感受是什么?每天工作和生活情况怎样?"习近平的回答比较坦然:"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对于国家行为体而言,多边外交政策和行为是其在多边制度框架内角色定位进程的直接产物,而多边外交政策的有效性决定于国家角色定位的客观性以及角色实践的主动性。着眼于有效推进自身在中亚和周边的利益诉求,植根于日益提升的国家实力以及政治和外交能力,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角色实践,使其成为制度化的推动者、议程的设置者、规范的塑造者。鉴于在多边外交舞台上,一方的角色实践始终面对他者的角色预期或者角色要求,因此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边互动进程中,中国需要继续提升自我角色为他者所接受的程度。这尤其要求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积极倡导地区制度框架下的合作共赢,构建基于共同利益、共享规范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集体身份"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