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在二战所有交战国中,德军高炮防御经验最为丰富。一战结束时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从根本上禁止德国部署高炮,德国从此在发展高炮力量方面走过了较漫长的历程。德国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该和约的要求,希特勒上台后发展更是迅速。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20)
正只要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不解决,希特勒就会阴魂不散,就会不断地从历史中返回。这部电影表达了当下德国中产阶级的内心不安和恐惧。对于德国等发达国家来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去年有一部德国电影叫《希特勒回来了》,与通常流行电影中恶魔化、非人化、僵尸化的希特勒不同,电影一开始,希特勒从草丛中醒来,这位"真实的"元首来到21世纪的德国,他发现德国人并没有比过去生活得更好,反而在全球化、金融危机、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的时代里变得伤痕累累。希特勒的荒诞归来,不是为了给恶贯满盈的纳粹"洗  相似文献   

3.
网战龙虎榜     
(1)曼施坦因并不是德国最好的将军作者彭志文点击9097水量70tttp://bbs.chinesewwii.net/二战论坛二战德军著名将领曼施坦因的战术指挥水平一向为许多二战迷所认可,但帖主却提出了不同看法。本帖概略介绍了曼施坦因的军旅生涯后,重点罗列了曼施坦因的“几大罪状”,并抨击了其在回忆录中推卸战争罪行和失败责任的做法。帖主的观点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赞成者有之,反对的也不少。但无论如何,曼施坦因作为希特勒长期倚重的将领,对德国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正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既有传奇故事,也有离奇骗局。特别是一些骗局在今天看来仍让人觉得离奇,也许,这些惊天骗局的发生恰恰印证了那句老话,"每分钟都有上当的傻子出生"。"希特勒日记"骗局1983年4月25日,联邦德国最大的画刊《明星周刊》突然爆出一条惊人消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希特勒当政期间所写的60多本日记突然面世!《明星周刊》还披露:这些由希特勒亲笔撰写的日记起自1932年6月22日,终于1945年4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八年     
3月南共中央就希特勒德国军队入侵奥地利发表时局宣言。宣言指出:"希特勒主义既不是朋友也不是好邻居,而是被公认的南斯拉夫人民的自由与独立的敌人……今天希特勒的军队践踏了奥地利人民的自由,今天它准备打击捷克斯洛伐克,明天它的部队就会通过卡拉万肯向南斯拉夫压过来。"宣言揭露了保罗亲王和斯托亚迪诺维奇政府出卖人民利益的罪  相似文献   

6.
“幕后英雄” 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国憋足了劲发展本国的军事力量以抢占世界的“发言权”,以原子弹为焦点的核武器研制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而苏联面对希特勒的大兵压境,根本无暇它顾,其原子弹研制起步晚,基础差,可命运女神偏偏给了它一次又一次难得的机遇,使其原子弹研制工作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7.
1943年,二战进入了第四个年头, 盟军在地中海、东线和太平洋战场上均取得辉煌战果,西方和苏联最终就粉碎希特勒的势力达成一致意见。就在圣诞节前夕,美国总统宣布任命艾森豪威尔为进攻德国的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战即将来临。最高司令的选择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议决定在1944年实施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作战计划。随后,英国的摩根·费德  相似文献   

8.
由于希特勒的战争,苏联至少丧失一千二百万人口,苏联声称其丧失二千多万人口。在波兰,希特勒夺走了六百万人的生命。希特勒企图灭绝犹太人——在德国控制的势力范围内,希特勒的屠刀沾满了犹太人的鲜血——但是他的企图,由四百到六百万犹太人的生命作为代价的残杀,从而使幸存的犹太人感到即是天倒地塌,也要创建一个犹太人的国家。正因为希特勒灭绝人性的屠杀,犹太人第一次创立了自己的国家。可以说,希特勒的暴行杀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9.
人有两面     
吴昊 《法制博览》2008,(8):22-22
希特勒是什么人?是法西斯,是杀人魔王,是大坏蛋,人们想都不用想,就会脱口而出。可是希特勒有没有另一面呢?最近在全球放映的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再现希特勒末日的影片,大量取材于希特勒的女秘书特劳德尔·琼格的回忆录《直到最后的时刻》。琼格在希特勒身边工作3年,是奉命记录了希特勒的遗嘱之后,随一支小分队离开地堡的。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苏联在反希特勒的盟国——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下进行的规模宏大的战斗,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其结果是决非事先就能够断定的。在胜利者眼中,战争的胜利在事后看来往往是无可选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也不例外。事实上却远非如此,直到苏联于1941年6月22日卷入战争,希特勒在东线战场的"闪电战"计划破产,尤其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  相似文献   

11.
读书频道     
《工会博览》2006,(18):40-40
《我曾是希特勒的保镖》作者:[德]罗胡斯·米施整理:[法]尼古拉·布尔西耶译者:袁粮钢出版:作家出版社本书作者罗胡斯·米施曾是希特勒的贴身保镖,1940年到1945年间,从柏林的总理府到希特勒的私人住宅,从“鹰巢”、“狼穴”到纳粹总部,他在5年当中日夜守在希特勒身边,直到第三帝国的灭亡。他目睹了纳粹大小头目的许多活动,见证了许多历史时刻,也了解希特勒的不少秘密,其中包括这个大独裁者与情妇爱娃的私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在纳粹主义溃败70多年后,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消亡近30年后,在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和福山"历史终结论"被证伪近10年后,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文明交流互鉴已成为世界发展潮流的21世纪,美国仍有一小撮人为了所谓"战略利益"和"全球霸权"再次玩弄起"文明冲突"和"种族主义"伎俩,炮制"对华文明冲突论",赤裸裸地挑战现代人类社会的文明底线。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共进的辉煌史。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所指出,文明因  相似文献   

13.
1944年晋察冀根据地无战事,大家过得挺舒坦,意识到敌人已支持不久了.1943年党中央提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口号:"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本!"这是分析了当时国内外形势,估计苏联红军将对德国进行大反攻,可能在1943年底和1944年初.中央的口号起了很大鼓动作用.实际情况是胜利推迟了时间,1945年5月打败了希特勒,而同年只差3个月,1945年8月打败了日本.  相似文献   

14.
正海外工作多年不说母语不生孩子擒获希特勒部署的暗杀特工成功解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格沃尔格·瓦尔塔尼扬拥有伊朗国籍,却长期为苏联情报部门工作。71年前,伊朗首都德黑兰曾经发生一起直接关系到苏、美、英"三巨头"生死安危以及德黑兰会议成败的间谍大战。结果,希特勒谋杀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远跳行动"计划以全面失败而告终。然而直到2000年,俄罗斯对外情报总局才解密了他以及同为特工的夫人前半生以及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是他从纳粹刺客手中解救了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三巨头"。至此瓦尔塔尼扬人生中最精  相似文献   

15.
英国记者安东尼·布朗写的《兵不厌诈》一书中,在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军与德军在北非战场决战时有这样一段话:"阿拉曼战役一开始,隆美尔 军队失败的命运就注定了.……隆美尔所采取的每一个重大军事行动都被'超级机密'暴露.隆美尔成了最没有希望的将军了.他给希特勒的一系列密电,蒙哥马利都通过'超级机密'看到了……而希特勒发给隆美尔的复电,蒙哥马利有时甚至比隆美尔看到得还要早……"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二战中和二战后,分别进行了军事上的"南征"和经济上的"南进",而联结这两者的,居然是"缩水"且"变味"的战争赔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日本在二战初期闯进的东南亚区域,大致存在三类国家,一是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这三个英、荷、美的殖民地,当局向日军投降后,当地人的主流是反抗日本侵略的,尤其有很多华侨在日军管制过程中惨遭屠杀;二是法属印度支那,由于法国1940年6月向纳粹德国投降,法国在东方的殖民军  相似文献   

17.
此文为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名著《纳粹将道》正文第一部《希特勒的将军们》的第五篇,也是全书的第五章。二战欧洲战场战事刚结束,为深入研究二战欧洲战场的作战经验和教训,以及搜集和保存作战资料,西欧盟军军事当局曾正式特邀利德尔·哈特与当时在押的德军负责作战计划和指挥的高级将领谈话,试图在“记忆褪色之前?深入到敌方的内心世界,获取“山那边”的真实图景。由于这一特殊而独特的经历,利德尔·哈特运用与德军将领的“第一时间”接触所得的材料,撰写了本书。为读者更好地了解20世纪世界战略大家们的学术思想和成果,本刊副主编赵楚先生亲自节选翻译此书部分章节,供国内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日俄领土争端是指日本北海道东北部与俄罗斯北千岛群岛之间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个岛屿及周围一些珊瑚礁的主权归属之争。对此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群岛"。这四个岛屿二战前曾属日本管辖,在二战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失败之时,由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予以占领,至今仍在俄罗斯的管辖之下。日俄在"北  相似文献   

19.
李盛 《工会博览》2014,(36):58-60
"希特勒日记"骗局1983年4月25日,联邦德国最大的画刊《明星周刊》突然爆出一条惊人消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希特勒当政期间所写的60多本日记突然面世!《明星周刊》还披露:这些由希特勒亲笔撰写的日记起自1932年6月22日,终于1945年4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20.
丁学良 《南风窗》2011,(14):96-96
"二战期间,国民政府消极抵抗,袖手旁观,企图让盟军对抗日本,自己则搭便车"是西方研究二战史大多数人的基本结论。齐锡生认为这个结论与事实有很大出入。接连4天深夜捧读齐锡生先生的新著《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1941-1945)》,胆战心惊,大脑翻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