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刑事执法做到规范、公正、公平,是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在公安机关刑事执法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公安机关刑事执法活动中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其中突出表现在公安机关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司法独立得不到完全保障、执法权力制衡机制不健全和民警的身心保障不力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影响刑事执法质量和执法规范化的推进,不利于搞好社会安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公安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伟 《公安研究》2009,(3):42-46
公安机关执法软实力的建设是提高执法素质、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的必要前提,是增强公安软实力的关键,更是衡量基础业务工作、检验基层基础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关系“三基”工程的根基。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软实力应加强公安法制基础建设,切实提高执法素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提高执法亲和力;“阳光作业”,因势利导,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近年来媒体相继曝出的一些刑事冤假错案,暴露了公安机关刑事执法办案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损害了法律威严和刑事执法办案公信力。公安部部署开展“三项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以来,各级公安机关在规范执法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刑事执法办案领域突出问题明显改观。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以后,刑事执法办案面临诸多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充分考虑当前影响刑事执法办案公信力的各种因素,加快理念转变,强化法律支撑保障,推动体制优化、机制创新,实现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深入推进刑事执法办案公信力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顾锋  贾文东 《公安研究》2014,(10):50-54
当前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责任追究存在屡查屡冒的重要原因是错案多、追究少,单位担责多、个人负责少,外部倒逼多、主动问责少,责任强调多、实际追究少。公安机关应对刑事执法责任终身追究进行制度设计。明晰刑事执法主体责任,回归刑事办案司法属性,保障侦查员的职业荣耀,发挥执法档案管理效益。建立刑事执法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真正发挥预防冤假错案的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安教育》2013,(4):78-78
为进一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民警执法能力,确保执法办案质量,2013年3月:11日,福建省公安厅专门就加强执法培训有关事项发出通知,并提出具体要求。省、市两级公安机关举办的新民警初任培训班、警衔晋升培训班(综保类除外)以及各执法警种(部门)组织举办的有关培训班,应统筹安排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式样(2012版)》、《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行政法律文书式样》和“福建省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平台”系统操作运用技能等培训内容,努力实现学习培训全覆盖,使各级公安机关广大执法民警全面掌握和运用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进一步提高刑事、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严格规范执法活动。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内部,公安机关与检察院、法院之间,由于对《刑事诉讼法》的某些条款理解不一致,加上与《刑法》、《刑事诉讼法》配套的相关司法解释的严重滞后,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会因认识上的差异造成办案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些认识差异表现在案件管辖、证据、刑事拘留、鉴定、逮捕、刑事拘留、立案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赵月增  高群旺 《公安研究》2013,(1):51-57,81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转变刑事执法理念、规范行使侦查权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些新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转变刑事执法理念,严格规制侦查权力,学会在监督下执法,加强侦查活动组织,进一步提高刑事执法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是国家一支重要的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国家离不开强大的警察、有了强大的警察才会有强大的执法力量。执法环境发生变化,影响严格执法的因素增多,使公安执法面临严峻挑战。要建设一支过硬的公安执法队伍,必须依法治警,加强监督;适应形势,大胆改革;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人民群众维护权益意识逐渐增强,信息网络主体监督成为常态。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在整个公安工作中执法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公安机关应按照夯实执法管理基础、编织执法管理主线、提供执法管理载体的思路,采取理顺执法体制、改进执法机制、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标准的措施,全面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10.
蒋朝栋 《公安研究》2006,143(9):38-42
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中,必须把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执法能力,提高执法质量列入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检验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基层公安机关作为打击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执法办案的第一道程序、执法公正的第一个窗口、基层基础建设的第一位主体,必须树立法治意识、民本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执法办案、信息应用、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认证制度、考评制度、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1.
肖飞 《公安教育》2006,(3):34-36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是执法行为,在公安机关的全部执法活动中,刑事执法约占总数的30%,大力加强基层公安机关刑事执法监督,对于维护法律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当前基层刑事执法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关注下,各地公安刑事执法正呈现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少数基层单位、基层民警刑事执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仍然让许多群众心存不满,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关于刑…  相似文献   

12.
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可否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刘绍兵在刑事诉讼中,常遇到已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法院根据《刑诉法》第108条规定将案件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检察院又根据《刑诉法》第99条规定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由于对法律理解不一,造成这类案件相互“踢皮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设定警察执法刑事政策上采取了过度的“倾斜”态度,对执法主体警察及其执法权采取了相对严格的刑事政策,而对守法主体公民及其守法义务采取了相对宽容的刑事政策,导致执法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地位不平衡,在公权与私权之间无法形成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这是当前暴力抗拒执法和暴力袭警的重要原因。在警察执法上应确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立法上规定执法防卫,但不宜增加袭警罪。  相似文献   

14.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核心包括公安执法对社会公众的信用和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服、信任。从近年浙江绍兴的公安执法实践看,虽然公安机关的履职能力有了明显增强,执法公信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问题依然不少,执法现状隐忧重重。为此,要抓准“三个着力点”,即以提高执法主体能力建设、以推进执法正规化建设、以加强执法工作机制建设为着力点来进一步提升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是评价公安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是“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正确的执法思想指导执法行为;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全体公安民警的法律素质;构建“大法制”格局,形成基本覆盖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法制网络,解决执法“带头人”的问题;科学划分工作职责,落实执法责任;强化公安法制部门的服务和监督职能;推动科技信息手段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公安执法意义重大,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公安执法实践中主要存在执法主体不合法和执法程序不规范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和公民的广泛关注,对公安机关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基于此,有必要再次强调公安执法资格问题,提升公安机关执法理念,增强公安机关执法人员权责意识,推进公安机关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合理执法向纵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刑事强制措施的法律规范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执行刑事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职权。本文依据刑事诉讼法及公安部发布施行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结合公安机关刑事执法实际,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重要意义、基本特征、适用原则、具体运用及保障机制等方面作一研讨论述。  相似文献   

18.
执法观即执法理念。明确现代执法观是公安机关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当前公安民警执法实践中呈现出执法环境复杂化、执法主体素质多样化、执法所需的监督体系弱化的三个显著特征。公安机关应运用现代执法理念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杨琪君 《公安研究》2001,(10):47-49
本文从当前公安机关中存在的五种消极执法心态入手,对造成消极执法心态的原因包括内部工作机制、外部执法环境和主体自身素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新形势下矫治公安民警消极执法心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公安机关刑事执法的核心就是刑事案件的侦查,在侦查阶段能否适用刑事和解制度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反对者认为刑事和解在侦查阶段没有存在的法律空间,与公安机关的法定职权不符,并容易导致公安机关权力滥用。但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有利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并有其自身的优势,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法律上的障碍可以通过立法来解决。目前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案件适用范围主要是侵犯个人人身和财产法益的犯罪、犯罪人主观恶性较小的轻罪案件,以后可以扩展到严重的刑事犯罪。公安机关适用刑事和解不能忽视调查取证,应注意对话基础上赔偿协议的达成,同时也要改变和完善目前的执法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