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工贸易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加工贸易企业集群化增强了加工贸易企业的社会根植性、技术获得性和减少市场风险,有利于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既有加工贸易的基础上,珠三角加工贸易升级的产业集群战略,应着眼于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的建设、创新型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的联系、全球生产网络中知识源的引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困境及政府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形成集群竞争力的基础。但是,由于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知识溢出、外部性等特点,加之企业的研发能力差以及企业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能力差等因素,常常会影响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而政府能够通过促进产学研(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规避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姚芳 《理论月刊》2006,(10):156-158
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多数采取的是低成本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这种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的低端产业集群面临着衰退的困境。本文以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例,剖析产业集群升级的必要性,并探讨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知识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开垠 《岭南学刊》2007,(1):111-114
研究中发现产业集群与单个企业组织比较,具有许多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来自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而产业集群核心能力则来自产业集群的知识。产业集群知识可从层次、学科、转移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关于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和路径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热点问题,众多学者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本文主要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的理论文献回顾与梳理,找到目前区域产业集群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据协同创新理论框架中的要素,通过找出这些要素在区域产业集群当中的作用机理,构建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模型,最终得出具有可行性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同时给出产业集群升级模式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有代表意义的三个特征:社会信任、知识溢出和网络效应,对产业集群创新有很强的影响。对银川市清真产业的问卷调查表明:在企业产品创新网络中,信任减少了社会复杂性。银川市清真企业侧重契约、合同对双方的约束,对情感、善意的信任不太重视。问卷的结果也表明,银川市清真产业集群中的网络联结提升了产业创新能力。企业应该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侧重非正式交流渠道,获取隐含经验类知识,促进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创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互惠共生性、竞争协同性、根植性、知识资源互补性和创新组织的开放性等.一般地讲,产业集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网络形成和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产业集群创新的动力来源有市场需求、中介组织、政府支持、科技推动、企业间的竞合、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创新文化与价值观的激励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组织间易形成密切网络关系,并通过彼此互信,实现知识低成本转移,进而带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也是提升吉林省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具体而言,需要加强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合作;密切企业与中介机构联系;营造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9.
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权属和效应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整体品牌命名“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缺陷,最适宜的概念术语应为“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简称“区域产业品牌”)。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具有区域俱乐部型公共产品、区域共有产权和区域标识性知识产权等显著属性。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对集群企业、产业集群本身以及集群区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产业集群内的中介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内的中介组织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产业集群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分析产业集群内中介组织的含义、职能和作用,以及探讨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内中介组织中的作用,对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硕 《人民论坛》2011,(10):140-141
已有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机制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知识流动或者社会资本单一因素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机制的分析,着重于二维关系的解读。基于知识流动和社会资本两大理论,试图讨论知识流动、社会资本和集群创新的三维关系,从而构建产业集群自主创新体系的三维模型,以期为我国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构建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已有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机制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知识流动或者社会资本单一因素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机制的分析,着重于二维关系的解读。基于知识流动和社会资本两大理论,试图讨论知识流动、社会资本和集群创新的三维关系,从而构建产业集群自主创新体系的三维模型,以期为我国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构建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水根  侯东军 《求索》2011,(5):32-34
本文基于产业链视角,借鉴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从要素的观点构建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认为通过完善产业链有利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提出以产业链为纽带,以核心企业、重点产品的联动促进配套产业发展,加快社会网络和中间组织建设,努力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岳芳敏 《岭南学刊》2013,(3):93-100
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发现,产业集群升级理论主要是基于产业视角;同时观察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实践,基于产业组织视角,提出产业集群升级目标和方向是区域创新系统。需要分三个阶段完成,首先是建设与完善集群创新网络,通过嵌入技术服务组织,加强集群网络各节点的互动合作创新,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推动集群升级为创新型集群;再在引入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的基础上,使创新型集群具备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同时,还要加强产城互动转型,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分工完善的大中小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发展本地产业集群,并在全球价值链上创新和学习,不断升级,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保持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所在。本文借助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以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探讨原发型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开垠 《岭南学刊》2004,68(1):27-31
产业集群在演化进程中自有成败兴衰,决定其成长的内在机制是自身的核心能力。针对目前理论界在此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首次应用核心能力理论解析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其来源,认为知识累积、学习能力、社会网络、协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机整合构成产业集群的核心能力。研究产业集群核心能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侯光文  薛惠锋 《求索》2016,(4):102-106
企业竞合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复杂产品系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主要动力。运用演化博弈模型,揭示复杂产品系统产业集群中,个体企业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竞争合作行为的动态决策过程和博弈动态稳定性。研究表明,协同创新的预期收益会影响主体企业的协同创新倾向,协同创新的成本支出影响集群企业的协同创新意愿,产业集群内部各个异质性的企业所拥有知识、技术、信息等创新资源协调性和互补性直接决定企业选择协同创新策略取得收益的增长机率。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作用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位置、发展速度和信息交流,促进集群内经济主体的合作;从契约角度来看,可以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契约缺口问题;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萌芽阶段向初级阶段发展,并保证产业群由初级阶段进化到高级阶段;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知识的转移、流动和创造;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集体学习;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地的建立;有助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效率;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更加迅速;激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人才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19.
以产业集群促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等等。因此,产业集群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还在起步阶段,通过产业集群来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模块化已经在改变人们对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认识与研究思维。研究发现,产业集群是一个由众多半自律性的功能模块构成的、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集群网络可以看作是系统功能分解与相似功能再整合的模块化结构,模块化耦合是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本质。基于供应链与价值链关系,产业集群模块化耦合结构可以分解为生产模块耦合、价值模块耦合与知识模块耦合,三层耦合结构的外显程度与耦合机理不同,生产模块化与价值模块化均以知识模块耦合为载体,并体现其耦合的程度。同时,本文也指出,模块化耦合是一种"允许浪费"的价值创造系统,在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需要研究产业集群的模块化成本、效率边界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