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外包合同监管是政府实施公共服务外包的重要环节,应正确认识外包合同监管的不可或缺性,跳出外包合同监管的形式主义怪圈,充分考虑外包合同监管的特性、权利性监督的重要作用和我国行政监督法律制度的滞后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与外包合同监管相匹配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保障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监管权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外包合同的监管也应在合理的限度内进行。  相似文献   

2.
施从美 《群众》2014,(7):77-78
<正>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逐步推行以市场化、放松管制和分权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包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尽管美国原本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就有着公私合作的传统,但地方政府正式的、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还是从1980年代初开始的,至今已有30多年。其间,美国的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到合同外包,再到倒合同外包的动态发展过程,凸显了市场化发展轨迹和未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6,(6)
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经历了政府扶持和组建、政治排斥、行政吸纳和政治嵌入的过程。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背景和趋势下,通过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政府与民间组织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可以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公共服务外包、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加强合同管理是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4.
美国地方政府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浪潮中,公共服务外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其高质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于证据的公共服务外包循证式管理。本研究关注美国在公共服务外包领域所建立的循证式管理,尤其是其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实施要点与评价。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外包正方兴未艾,通过对美国经验的介绍,以期为完善我国循证式管理下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形成我国公共服务外包的科学管理决策模式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构建卓有成效的公共服务外包实施机制,以确保社会公众能够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满意度。对此,文章提出一要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总体框架体系,二要构建决策机制体系,三要构建合同约束体系,四要构建透明公正的招标体系,五要构建监督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是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构建高效服务型政府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公共服务外包中的风险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风险主体、风险客体和风险因素三方面对公共服务外包中的风险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提出了政府公共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策略,以期推动公共服务外包的成功运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构建卓有成效的公共服务外包实施机制,以确保社会公众能够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满意度。对此,文章提出一要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总体框架体系,二要构建决策机制体系,三要构建合同约束体系,四要构建透明公正的招标体系,五要构建监督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光容  张兰 《前沿》2007,(6):144-14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而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我国政府公共服务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必须改革政府公共服务的理念、加强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培育市场与中介组织,弥补“政府失灵”,加速公共服务的外包等举措。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公共服务的外包已经成为了现代政府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建设效果。但是,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其在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通过健全法律体系、优化合同设计等方式推进公共服务外包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全面推进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先后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取得了初步成效 ,也存在不少问题。当前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中央政府应对地方政府提出明确要求 ;将地方行政改革的内容纳入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 ;设定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提高公共管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 ,以发展为主题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超  胡伟 《前沿》2007,(2):138-140
地方政府竞争力是在相互竞争的条件下,某地方政府所拥有的能够持续比其他地方政府更有效地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借此推动地方社会、政治、经济全面发展以及自身发展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竞争力应表现在制度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和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竞争力上。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民政》2010,(5):10-11
日前,福田区出台《关于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制定了11条规定,明确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六大类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和信息将向社会公开发布,从而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新模式,以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杨慧兰  刘瑞鹏 《前沿》2013,(17):97-100
基于对地方政府1992年-2006年的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比重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目前地方政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以社会性支出为主的地方政府和以经济建设支出为主的地方政府。其中,前一种类型的地方政府在数量上占优势。这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把满足公众对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需求作为主要任务,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发现地方政府在支出结构上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09,(5):90-91
张钢、牛志江、贺珊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在追溯国外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轨迹和国内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现状、依据新公共服务理论和顾客价值理论、分析公共服务的公民价值内涵及其实现过程而建立的面向公民价值的政府公共服务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吕稚知 《前沿》2009,(9):22-25
十七大正式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强化和发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因此,对地方政府服务能力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政府服务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行政文化因素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经济、环境、人口等诸多因素一起影响着地方政府服务能力的建设,决定着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活动的方向、范围和方式。地方政府应通过树立"服务行政"理念、弘扬政府公共服务精神、形成阳光政府思维和确立法治政府观念等做法来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刘文萃 《桂海论丛》2014,(3):99-103
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与目标诉求的价值维度来审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总体而言存在着建设理念偏差、缺少整体规划、形式主义突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须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总体战略目标出发,以加强公共服务和民主建设为基本诉求,以科学规划和加强立法为手段,大力推进地方网络问政平台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提升其专业化运营管理能力,整合和提升网络问政平台公共服务功能,强化网络问政平台健康发展的人才智力支撑,积极推进地方服务型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20世纪60年代的公共服务分权化改革,要求地方政府要在公共服务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公共服务分权化的时代要求、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战略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能为我国地方政府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政府管理能力是公共服务购买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从政府管理能力的价值意蕴和基本内涵出发,基于结构维度、技术维度和责任维度构建了公共服务购买中政府管理能力的分析框架。当前,政府在机构组织能力上表现出购买机构职能集中、项目制管理模式弊端突显、主管部门边界模糊、协调机构设置不足等缺陷;在合同管理能力上表现出合同整体策划、合同监管、违约追究、合同风险评估与分担、合同变更等能力的不足;在风险防控能力上则体现出风险防控意识、风险识别能力、风险监控能力、风险分担能力的薄弱。为有效应对上述困境,需要结合具体的分析维度,有针对性地设计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最近,江苏省无锡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动员大会,全面吹响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号角。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公众公共需求的总量不断增加,如何公平、高效的满足公众日益增加的公共需求,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公共需求偏好,已成为目前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本文在综合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深入考察目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应当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为引导,改革财政制度,完善地方政府间合作体制和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切实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确保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