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4年岁末,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拉美四国的成功访问,将国人的目光引向了拉丁美洲这块遥远而富饶的大陆。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33个独立国家和12个地区,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拉美不仅以足球闻名于世,而且是发展中国家里面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美元,人均4000美元,高于亚洲、非洲的平均水平。其中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巴西、墨西哥等9个拉美国家已步入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说起自然资源,中国人经常自称“地大物博”。其实我们的自然资源并不那么丰富,人均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70年代是拉美经济的“起飞”时期。拉美主要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继超过1000美元,以197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在此期间不仅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人均GDP分别达到1315、1142、1176和1320美元,而且整个拉美地区人均GDP也由606美元增加到849 美元。然而正是这段时期,拉美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却出现了种种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09年6月中下旬,浙江省农业参展和考察团一行五人,赴巴西参加了巴西圣保罗国际食品展,并顺道考察了巴西、阿根廷和古巴的农业。这次参展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拉美农产品市场情况,推动浙江农业龙头企业进军拉美市场,切实开展与拉美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我省外向型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拉美经济走向有“希望的十年”李长久进入90年代,拉美经济从“失去的10年”走向有“希望的10年”。从1991年到1994年,拉美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3.4%。1994年12月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虽然导致1995年拉美经济增长率降至0.6%,但受到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初期,拉美一些国家吸收外资曾出现过这样一些不利局面:首先,吸收外资的形式主要是短期贷款和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和其它可转让证券)投资;从外资结构分析,中、长期贷款所占的比例大为减小。其次,外资的投向高度集中于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少数国家,仅墨西哥一国在1990年至1991年和1992年至1994年间,吸收的外资额分别占整个拉美地区同期外资总额的60%和40%。第三,由于拉美国家国内储蓄率普遍比亚洲国家低,而且随着消费模式的变化,以及降低进口关税、实施贸易自由化等政策的出台,吸收的外资用于消费信贷的增长快于投…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启示李长久墨西哥曾被描绘成为“拉美国家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化大国”、“是外国投资者的天堂”、“南北经济合作的典范”。然而,在1994年12月21日,墨西哥财政部长塞拉突然宣布,墨西哥中央银行不再干预外汇市场,墨西哥新比索与美元的比价...  相似文献   

7.
王凡 《湖湘论坛》2003,16(1):53-54
新世纪伊始 ,拉美地区的外债风险增加的迹象日趋明显 ,危机的隐患引起人们的关注。 2 0世纪 90年代 ,拉美某些重债国金融危机不断 ,近年来 ,拉美经济三巨头之一阿根廷的金融局势动荡 ,政府财政濒临崩溃边缘 ,债台高筑 ,导致了货币金融崩溃的局面。拉美各国以外债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对近年来拉美地区外债风险的增加有着重要的影响。外债周期假说对于缓解外债风险、防范债务危机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对策。本文结合拉美外债的现状和外债周期假说 ,分析拉美地区外债风险 ,以期为拉美国家突破障碍实现债务经济的转换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目…  相似文献   

8.
天下     
《创造》2010,(11)
国际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表示,中国已成为巴西、智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古巴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0年,中拉贸易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而2009年,中拉贸易总额已达到1215亿美元,9年增长了12倍。拉美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信息动态     
《创造》2010,(11):6-6
国际 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表示,中国已成为巴西、智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古巴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拉贸易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而2009年,中拉贸易总额已达到1215亿美元,9年增长了12倍。拉美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0.
据到去年底的统计,拉丁美洲国家的外债高达三千六百亿美元,占第三世界国家所欠外债的一半。巴西共欠外债一千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的最大债务国。其次是墨西哥,欠了九百六十亿美元。拉美国家怎么欠下这样巨额的外债呢?七十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因经济危机,使“资本”过剩。国际垄断资本为了赚取巨额利润,大肆向拉美国家推销贷款。而拉美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正需要大量的钱,便贸然借了外债。西方  相似文献   

11.
阿根廷自2001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在国际债权人的压力下,阿政府采取了冻结银行存款、限制美元出境、强行将储户的美元变为政府国债等一些不得民心的极端政策。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有产无资的群众游行示威、哄抢商店,爆发了社会政治危机,致使阿政府在半个月之内连续更换了五位总统。  相似文献   

12.
拉美城市化总的来说是推动拉美国家加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引擎",拉美城市化的发展为拉美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城市发展也给拉美人带来了不少失望和苦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拉美)共有5.88亿人,其中约80%的人口(4.68亿)居住在城市,是全球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拉美城市化的"大城市化"和"超大城市化"趋势非常明显,具有超前的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别是去年12月阿根廷爆发的危机,更是一个融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于一体的“三重危机”。这次危机不仅使阿报廷灾难深重,更加剧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动荡。本文对阿根廷危机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打消了有些人预料的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阿根廷的疑虑。  相似文献   

14.
徐世澄 《人民论坛》2012,(30):52-53
近十年来,拉美国家政局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好兆头,初步展露出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曙光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按照世界银行2011年7月的定义: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005美元及以下的经济体被定义为低收入经济体;1006美元到12275美元的经济体是中等收入经济体,在中等收入经济体里又分为两个层次,1006美元到3975美元是中低收入经济体;3976美元到12275美元为中高收入经济体;12276美元以上的是高收入经济体。按照这一标准,2011年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简称拉美)33个国家中,属于低收入经济体的只有海地1国;属于  相似文献   

15.
童星  张海波 《群众》2007,(2):25-27
人均GDP越过3000美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重要转折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亚和拉美的部分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便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日、韩等国进一步发展为发达国家,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则长期停滞不前,陷入所谓的“拉美化陷阱”。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了2002年南美金融危机之后,拉美经济在2003年取得1.5%的增长.2004年上半年各国陆续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显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不断增强,多数国家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后续效应并走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谢楠 《两岸关系》2013,(7):62-63
历年台湾经济发展与失业率情况显示,在1995年以前,台湾的经济增长处于年均增长率为7%的高速增长期,失业率除在1982-1986年间因能源危机与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超过2%,其余时期基本在2%以下。1996年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失业率也逐步上扬,从2%左右逐步上升至4%。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台湾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别是去年12月阿根廷爆发的危机,更是一个融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于一体的“三重危机”。这次危机不仅使阿根廷灾难深重,更加剧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动荡。本文对阿根廷危机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打消了有些人预料的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阿根廷的疑虑。  相似文献   

19.
孙光英 《半月谈》2004,(23):82-83
11月11日至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访问了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进一步密切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新一轮“拉美热”在中国兴起。上述4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4国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也有过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不能重蹈“拉美模式”。所谓“拉美模式”,是指拉美国家的经济总量在一段时间里是增长的,但是,由于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民族经济几乎消失,贫富差距拉大,民族精神严重扭曲、丧失,由此而导致了两个方面的恶果,一是经济发展不能持续和稳定,二是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上的附庸。50年代到80年代的30年间,按1970年市场价格计算,拉丁美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工业产值年均增长6.7%。这两项增长幅度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巴西到8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