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方兴未艾的中国妇女/性别史研究中,女性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视.然而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将女性的主体性作为中心议题加以研讨的学术成果并不多见.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中,香港中文大学叶汉明教授所著《主体的追寻--中国妇女史研究析论》[1]一书独领风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自20世纪兴起后在新世纪持续发展,随着"社会性别"概念的引入,妇女史又走向妇女/性别史,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受到史学界的认可与重视。十余年间成果繁多,形成了多元的视角、多样的课题和广阔的研究范围。文章从论著成果、研究机构、教学课程、学术活动以及学科建设与理论探讨等诸方面对学科发展状况做了综述,评析了理论方面存在的分歧与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肯定了引入"社会性别"视角的积极意义,并认为随着妇女史的不断开掘和从性别角度研究历史的普及与深入,性别视角必将与阶级、地域、族群等共同成为历史研究的角度或范畴,"从边缘走向多元"是妇女/性别史学科发展的长远走向。  相似文献   

3.
技术史和妇女史研究发源于西方学术界,近年来都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热点.谈到技术史的研究,我们无法不谈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巨著--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大陆和台湾的两个中译本都翻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自1954年此书的第一卷出版以来,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稿约     
《妇女研究论丛》是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核心学术期刊,是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成为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重要园地2010年本刊主要栏目有:理论探索与争鸣、学科建设、观察与调查、史学研究与反思、性别文化研究、妇运观察(含妇女工作研究)、国外妇女/性别研究、热点问题讨论、研究动态与信息、读书与思考、图书推介等。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女性主义史学家挑战了传统史学,不仅使妇女进入了史册,而且使“性别”(Gender)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分析范畴。但是,女性主义史学在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上存在很多争议:在解释妇女在历史上缺席的原因时,如何区分性别偏见与时代局限;在把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时,应该如何认识妇女之间的差异;妇女史学在颠覆使命完成之后,如何处理妇女史与通史关系等。思考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妇女史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6.
美国西部妇女史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妇女研究发展轨迹相当.70年代受女性主义运动及新社会史、后现代主义等学术思潮的影响,研究者们致力于"她史",使得该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0年代以后,女性研究的焦点转入社会性别理论,西部妇女史的研究中也广泛采用这一分析范畴,同时强调西部妇女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9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史料的丰富,该研究从微观上强调西部妇女的族裔、文化、阶级、职业等的差异,从宏观上强调全新意义上的"两性史",即要求在一个新的历史基准体系之下对各种妇女群体作出价值评估,并将妇女的历史编入西部历史之中.这一过程将使重写西部历史成为一项必需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眼光,求真的精神”──读《现代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博士生孙有忠80年代以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出现了令人欣喜的繁荣景象,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越了前人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对西方史学的引进与研究有许多因缺乏“批判性”与“独创性”,而沦为...  相似文献   

8.
《甘肃理论学刊》2014,(4):F0002-F0002
周一平1949年生.扬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司马迁史学批评及其理论》、《中西文化交汇与王国维学术成就》(与沈茶英合著)、《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与王松合著)、《中共党史研究七十年》、《中共党史史学史》、《中共党史研究90年》、《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蔡和森》、《瞿秋白与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稿》、《毛泽东生平研究七十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从"部门工作史"的新视角出发,系统梳理自建党以来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轨迹,以新材料的发掘和利用为基础,致力于妇女工作通史框架的构建、专题研究的推进和学术对话的开展,有助于深化中共党史研究和中国妇女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妇女史成为一个新兴的史学潮流,吸引了众多历史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究。在英国妇女史的研究上,性别关系和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历史学家的格外垂青,而妇女自身的经历和文化,如她们的婚恋、生育状况和母性情感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史料的缺乏,  相似文献   

11.
仓修良教授 ,江苏泗阳人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等。对中国史学史研究有年 ,著述甚丰 ,涉及史学史、方志学、谱牒学等各个方面。著有《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章学诚和〈文史通义〉》、《方志学通论》、《章学诚评传》(两种 )、《史家·史籍·史学》 ;古籍整理有《爝火录》(合作 )、《文史通义新编》 ;主编有《中国史学名著评介》(三卷 )、《史记词典》、《汉书词典》等。本文以访谈形式 ,论述仓修良教授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史学理论则以前二者为对象,对翻译史论和翻译史研究自身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这三个研究层次循序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与提升。文章详析了翻译史各研究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负责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中西方的翻译史研究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呈现不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疏离政治史、革命史的宏大叙事,通过拓宽视野,在对史学本身诸多具体史事研究中取得新成果,同时出现了以现代化、科学化思潮研究为线索解读史学发展过程,并深层嵌入微观历史,尝试进行以新思路重新解读史学史的新叙事探索。同时也出现关注研究范式和理论探讨"重返宏大叙事"的呼唤。认同多元境界,以不同的叙事探索与具体微观研究并行,有利于推进史学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妇女研究论丛》创刊20年来的栏目变化、刊文情况以及主题与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妇女/性别研究进展。结论认为,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学术性和实践价值都在不断增强。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妇女/性别研究的理论创新,加强有关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法律与政策研究,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妇女研究论丛》创刊20年来的栏目变化、刊文情况以及主题与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妇女/性别研究进展。结论认为,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学术性和实践价值都在不断增强。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妇女/性别研究的理论创新,加强有关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法律与政策研究,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自1981年3月,周谷城先生在《光明日报》著文,号召开展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十多年来,我国广大史学工作者响应这一号召,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范达人、易孟醇的新著《比较史学》则是其中最显著者之一。 比较史学是历史学中分离出的一门新学科。在西方,从1928年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的《建立欧洲的比较史学》一文发表,到三十年代末布洛赫《封建社会》一书的问世,被认为是西方比较史  相似文献   

17.
稿约     
<正>《妇女研究论丛》是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核心学术期刊,是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成为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重要园地。2011年本刊主要栏目有:理论探索与争鸣、观察与调查、热点问题讨论、史学研究与反思、妇运观察(含妇女工作研  相似文献   

18.
徐悦超 《长白学刊》2012,(3):160-160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梁启超多年研究历史的治学积累.他在《自序》中说:“蓄志此业,逾二十年.”梁启超涉猎东西方史学著作,结合中国史书的过去和现状,使《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得到系统整理,其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有理论,有方法,有例证,有判断.其中许多治史经验和精辟见解对今日之治史者仍有很大启迪,譬如关于中国史的意义之谈.  相似文献   

19.
陈祖武简介1943年10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祖籍湖南茶陵,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6年7月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史学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史学组评审专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等。主要学术专著有《清初学术思辩录》、《中国学案史》、《清儒学术拾零》、《乾嘉学术编年》、《乾嘉学派研究》等。主要古籍整理成果有《榕村语录》、《杨园先生全集》、《清儒学案》等。  相似文献   

20.
周一平,男,汉族。1949年11月生,浙江嵊州市人周一平,1977年毕业于华东师大历史系,留校任助教。1986年华东师大中国史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华东师大法政学院教授。1988年9月以前,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中国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成果有《司马迁史学批评及其理论》、《中西文化交汇与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岁时纪时辞典》等著作。1988年9月以后,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史学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党史、中国法制史等的教学、研究。成果有《中共党史研究七十年》、《中共党史史学史》、《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