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6,(7):68-68
“8小时重庆”将变为“6小时重庆”,3年内243名领导干部因商业贿赂落马,市委、市政府表彰非公经济先进人物,12项文化遗产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万学子近六成可升大学  相似文献   

2.
丛坤  王为华 《奋斗》2012,(2):16-17
2011年11月23日,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七项列入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填补了黑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即,佳木斯市被批复为“赫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省级)”,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  相似文献   

3.
周必素 《当代贵州》2009,(18):44-4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延年益寿”?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传承性”、的关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其“生命力”“流变性”的特性。处理好保护和利用,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9,(13):16-16
中卫南长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日前,记者从2009年“文化遗产日”暨“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周”启动仪式上获悉,中卫南长滩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行列。中卫香山乡南长滩村,是黄河进入宁夏境内第一个村庄,号称黄河第一渡。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9日是第七个“世界文化遗产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省艺术研究院、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文殊坊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首届‘文殊坊杯’非遗手工技艺精品邀请展”系列活动在成都文殊坊历史文化保护区成都会馆举行。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0个,市级名录1342项,县级名录5076项。同时,我省以连续举办“中国成都同际非遗节”为抓手,使之成为聚集国内外非遗资源、促进非遗保护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四川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平台与重要品牌,占领了中国非遗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李辉 《新长征》2009,(5):54-55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相似文献   

7.
李云 《学习月刊》2012,(7):44-4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宜城作为楚国故都、宋玉故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楚文化特色鲜明。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打造“宜居宜业创新之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24):32-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不久前审议通过了我国申报的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我国申报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入选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李莉 《新长征》2009,(12):60-6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在理论上思考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省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喻丹 《当代贵州》2006,(14):22-25
从2006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在国务院新近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贵州共有31个项目40个保护单位,在31个省市区中名列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贵州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特有方式、生活智慧,体现了贵州各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生命力和创造力,成为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稀世见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前瞻的视野与超越物质利益的情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积极热情的心胸与科学专业的精神;历史的人做历史的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当今社会的文化回归意识与前瞻意识,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人类未来构筑更美好精神家园的呼唤和贡献,是我们对民族、国家和历史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李倩  田伟 《世纪桥》2016,(7):86-8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庆黔江区重要的文化资源,本文梳理了黔江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探索和创新,以期对奉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吴媛媛 《唯实》2013,(6):63-64
@@一、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传承的有较大影响和突出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国已于2004年正式加入国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展示江苏魅力、提升文化认同度、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各族人民创造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正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而遭受濒临灭绝的危险,为保护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南县地花鼓     
南县素有“地花鼓窝子”的美誉。近年来,更因“北有二人转,南有地花鼓”之说而盛名在外。作为湘北土地上的民间歌舞艺术代表,南县地花鼓因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2006年被湖南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01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1,(3):41-41
截至2011年1月,我国有2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4项。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一座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喀斯特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和养成的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形象独特、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相对保存较好。当人类意识到“人定胜天”、“战胜大自然”的愚昧所带来的环境、资源危机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自己的生存状况时;当我们环顾世代相传,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现代化的潮流冲击下遭到破坏、忽视,甚至濒于灭绝时,人们方从迷梦中警醒。在我们认识到文化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也是发展资本的时候,我们开始反思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相对滞后,不仅是地上和地下丰富的经济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而且也是独特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生产力。在发展文化产业,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手握着保护与开发的“双刃剑”,徘徊在“积极保护”还是“消极保护”之间,犹豫于“保护为主”还是“利用为主”之间,不能从“关照历史,着眼未来”的全球化视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实践“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一国内外共信的指导思想,对我省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既缺乏政府、学界与社会公众的共识,更没有完整的理论指导、实践上可操作、又切合贵州特殊省情的应对措施。因此,认真研究我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利用措施,是当前发展贵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侯儒 《奋斗》2022,(11):67-6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以“两办”名义印发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期望。因此,对标《意见》重新梳理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不仅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的必要行动,也将为今后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理论导报》2013,(3):F0004-F0004
宜春市袁州区南庙镇位于宜春中心城区南郊,东连新坊镇,南界洪江乡,西接温汤镇,北邻珠泉街道。,清乾隆年间建有古大庙,故得名“南庙”,于2011年2月撤乡设镇,是袁州区重要的休闲、旅游服务点。辖区总面积79平方公里,辖有11个行政村,总人匝1669人,其中城镇人口2149人。南庙武术活动历史悠久,起于唐朝,盛于清朝,普及于解放后,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群众习武者多,练武者精,有“武术之乡”的美称.2010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精彩纷呈的重要历史时期,而三国文化不但包括了人们对三国时期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知识与文化总结,也包括了历代以来以三国故事为蓝本衍生出的众多文化内涵。本文就“三国文化遗产”这一提法,从三国物质文化遗产和三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简述了当代三国文化遗产的现状,并针对其保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是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从远古年代起,聪慧、勤劳、淳朴的四川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发展了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使四川形成文化积淀深厚的一方沃土,同时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