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入探讨民族精神问题,这必将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笔者以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意义十分重大.本文是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初浅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晋斌 《前进》2004,(4):38-40
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句精练的话语,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面临的形势、在文化建设中地位的重要性、实施的战略和目的都讲到了。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完成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弘扬,二是培育。弘扬着眼于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业已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日前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宣传思想战线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他在讲话中说,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与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勇 《湖湘论坛》2003,16(5):66-6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就必须抓住这一核心 ,对当代青年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理性升华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及推动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一个民族的繁荣和富强 ,有赖于本民族主体精神的振兴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通过继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04年4月3日,结合中小学实际,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对中小学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就笔者在近几年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要自立于民族之林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认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心理、传统、文化、思想和情感的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崛起、复兴和发展,有赖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塑造和培育。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在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的新时期,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必须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就高校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作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党的十六大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情况而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论断。  相似文献   

11.
12.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孕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体.深入分析当代民族精神,其每一部分内容都可以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中找到它的思想根源.我们要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13.
张建 《长白学刊》2021,(2):9-16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续奋斗中,着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标注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刻回答,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引领与担当.梳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精华与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我们的社会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必须不断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人民军队要继续做全社会的表率。  相似文献   

15.
邓卫红 《桂海论丛》2003,19(5):71-7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历史性而言 ,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就时代性而言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必须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体现在民族成员的行动中 ,要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重在教育。  相似文献   

16.
Guoguang Wu 《当代中国》2007,16(51):295-313
Investigating how the PRC responds to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and Hong Kong,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leadership has mainly developed three strategies in managing the complicated crises, including Beijing's own legitimacy crisis and the integration crisi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aused by the rise of offshore Chinese democracies. These strategies are: identity politics, sovereignty politics, and economic penetration. With ‘identity politics’, Beijing identifie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ommunist leadership’ as the sole Chinese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utilizes the nationalistic passions of mainland and even overseas Chinese people against democrats in Taiwan and Hong Kong, by labeling the latter as ‘separatists’ or ‘national traitors’. Further, Beijing defines ‘sovereignty’ in a way in whic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monopolizes all possessions of the nation, and excludes ‘people's sovereignty’ from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reunification or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model actualization. While appealing to both ‘soft power’ based in ‘patriotic nationalism’ and ‘hard power’ embedded in national sovereignty, however, the Chinese regime also mobilizes business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provided by China's growing economic power and China's dominance in Greater Ch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for its political purposes of curbing offshore Chinese democracies.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个性可从客体个性和主体个性两面索解。古代中华民族个性突出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义以为上”的价值优先观念等五个方面,而中华民族个性的当代培育又可从独立自主坚持原则性、民主开放富有进取性等十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的精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具有整体性、认同性、稳定性、凝聚性、延续性和先进性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点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中华民族精神更是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党的十六大全面小康目标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整合,积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其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归根到底是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要从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五个方面的关系入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特色与优势,实施统一战线凝聚力工程,凸显“三个导向”,突出“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