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是邓小平同志文艺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1985年小平同志就当时思想文化战线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拜金主义的倾向明确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5页)小平同志极为重视文艺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认为文艺工作者应当“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邓小平文选)第H卷第211页)在文艺生产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指出:“文化只是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2.
华庥 《瞭望》1982,(10)
在举世瞩目的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向全世界宣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胡耀邦同志在会上作的报告的第五部分论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时外国列强欺凌的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六十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同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以下凡引自《邓小平文选》只注卷次页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要推进社会发展,改善民主,必须推行现代化。邓小平把现代化定位为中国最大的政治,明确指出是政治共同体的核心任务。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像我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已不同于业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必须依靠政治共同体来推动。邓小平同志把现代化定位为中国最大的政治,在这一前提下,他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政…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邓小平关于中国的国际战略思想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一方面,“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另一方面,“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3页)邓小平坚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的原则,把“决不当头”与“有所作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为我们正确制定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形成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独特风格。一、“决不当头”的思想源于对历史…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充满着邓小平反复强调的爱国主义精神。邓小平关于爱国主义的观点包括以下内容。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邓小平十分强调民族的自尊自立,把民族有无自尊心同国家能否独立紧密相联。他在1989年10月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谈话中指出:“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结束严峻的中美关系要由美国采取主动》,第331页。)邓小平…  相似文献   

6.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是邓小平在1989年下半年针对苏联、东欧出现动乱,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实行制裁的情况下,提出的对待国际局势的策略方针,也是保证中国在各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的基本方针。一、冶有观实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民要80年代末,国际局势急剧动荡,对这一剧变怎么看?它是否改变了和平和发展的主题?这关系到我们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不要继续改革开放的大问题。邓小平反复告诫我们:要“冷群观察”、“不要急,也急不得”,(《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根据时代的变化,在对历史进行全面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应以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而不应以意识形态的差异定亲疏。“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学说的继承,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它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和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代表了全民族的共同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国家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实质是占支配地位的统治阶级的利益。阶级性是指一国…  相似文献   

8.
副职是正职的左膀右臂 ,是领导群体中的重要成员 ,在领导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怎样当好副职 ,演好“配角” ,结合自己多年来任副职的工作实践 ,谈些认识和体会。一、顾全大局邓小平同志指出 ,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胸襟开阔 ,要从大局看问题。江泽民同志也指出 ,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 ,应该思想境界更高一些。坚持党的事业第一 ,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 ,为国家、为人民奋不顾身地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从党性原则、人民利益的高度出发 ,服从大局 ,从全局利益上注重团结。首先 ,服从大局 ,把自己分管的工作纳入整体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9.
陈清泰 《求知》2000,(8):42-42
新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要不要民营资本当先锋;第二,要不要利用国际资本;第三,要不要改正现有规则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生前对打击犯罪和惩治腐败手软的问题曾多次提出批评。早在1980年,他就说过:“对违法犯罪分子手软,只能危害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危害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邓小平文选》,第2卷,253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次、页码)1982年,鉴于经济犯罪活动日...  相似文献   

11.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我国多种经济形式中的一种,是改革开放形势下的新鲜事物。早在1979年小平同志就指出:“我提议充分研究一下怎样利用外资的问题”,“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但同时又指出:“特别吃亏的我们不干”,引进的项目“必须是能够带动我们自己的”。(《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8页、199页)小平同志的话说明了两个道理:一是必须加快引进,走经济发展的捷径;二是引进中必须坚决维护我方利益,不能干坑国家害人民的事!这是一条原则。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同意上海…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当代化、中国化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新简章.(一)贯穿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民主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它具有原则性、务实性、过程性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是实现中国民主化和民主中国化的指导思想。——原则性。要不要发展民主,要发展什么样的民主,这是民主化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对此,邓小平具有坚定的原则立场。这种原则立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把政治上发展民主,作为国内最重大的新政策之一。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庄严地告诫全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这一“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20年的历史巨变和举世瞩目的成就,归结到一点,就在于走出了一条切合中国实际、顺乎举国民心、合于时代潮流的“自己的道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成功之路在精神层面上,是个哲学问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党、…  相似文献   

14.
李鹏同志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是今年各级政府一项突出任务,政府部门,企业和全社会都要树立新的劳动就业观念,为再就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下岗分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这个过程必然会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会遇到很多困难。邓小平强调:“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因为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每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3页)。而困难再大,我们也不可能再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上去,…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大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  相似文献   

16.
1989年后,国际风云急剧变幻:东欧发生剧变,苏联在动荡分裂中崩溃解体,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世界向何处去附会主义还有没有希望冲国怎么办?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政治家和战略思想家的邓小平,自然要作出自己的回答和战略选择。邓小平根据“西吃东”、“北压南”的“敌攻我守”这一总的国际战略态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21页)旨在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的韬光…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价值观的人民性刘重阳,许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价值观的主体问题,也是价值体系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即谁是价值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以谁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价值标准的问题。纵观邓小平伟大的一生,“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利益至上”,是自始至终贯穿于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关键是要立足基层,面向人民群众,将十六大精神贯彻好、落实好,结合罗湖的实际,我们提出了要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准则,全面建设富裕小康新罗湖的奋斗目标 一、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准则总揽全局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河北西柏村学习考察时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  相似文献   

19.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践这个宗旨 ,我们的各级干部就要关心群众 ,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要着眼于多数群众 ,让大多数群众满意。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不好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扬得好不好 ,都要以此来检验。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说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是我们党在世纪之交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能否做到“三讲”,也是检查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职权、能否廉洁从政的主要标准。那么,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如何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呢?笔者认为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越是改革开放,越要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优良传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干部都不能离开这个宗旨,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向人民负责。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