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关喉瘤盘尾丝虫(Onchocerca guttursa)的研究,有Chauhan(1978)、Eichler(1971)、Hussin(1988)和Paira(1984)等的报道,Ferenc(1989)还报道了该微丝蚴在牛体皮肤中的分布。由于喉瘤盘尾丝虫存在着宿主和地区的变异,为了探明湖南省黄牛牛体该丝虫微丝蚴的分布特点,我们对自然感染喉瘤盘尾丝虫的黄牛进行了不同部位皮肤和淋巴结中微丝蚴分布情况的研究。(一)材料和方法 从屠宰场选择有活喉瘤盘尾丝虫寄生的黄牛7头,每头牛在耳、面颊、颈垂、肩峰、胸侧、腹侧、臀部、腹中线、脐部等9个部位剃毛消毒,各采取皮肤500mg,分别置生理  相似文献   

2.
家畜皮肤大面积缺损创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多见 ,由于治疗和护理条件所限 ,常感染化脓 ,又因创面过大 ,上皮难以覆盖创面 ,常留有疤痕 ,影响外貌及局部功能。皮肤移植术能缩短家畜皮肤大面积缺损创的愈合时间 ,有效恢复局部受损皮肤的功能 ,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本试验采用嵌植的方法在牛体上进行自体皮肤移植 ,探讨小皮片的嵌植效果 ,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1 造创手术1.1 人造皮肤缺损创 选用 1头健康黄牛 ,在牛左右臀部剃毛、清洗、碘酊消毒 ,用 84 6液浅麻醉。手术切除皮肤全层 ,创面分别为 11.2cm× 15cm、11cm× 15cm ,并充分止血。…  相似文献   

3.
某县在治疗家畜疥癣病时,先用食碱(Na_2CO_3)水(少部份用肥皂水)洗刷患部,同时刮除痂皮及污物,至皮肤呈小点状出血,干燥后涂以临时配制的5%敌百虫水溶液(每头折合精制敌百虫粉4~25克)。敌百虫遇碱后生成敌敌畏,毒性较原敌百虫增大10倍左右,以致引起中毒。该县用上述办法共治疗黄牛155头,涂药后20分钟至两天发生中毒30头,占总涂药数的19.4%。从中毒事故中,我们观察和体会到黄牛有机磷经皮肤中毒症状和治疗等方面有一些特殊性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经调查及病理学观察,新疆部分地区土种驴皮肤纤维瘤的发生有地区局限性,公驴多发,以耳下、阴筒、龟头等处多见,呈外生性生长,多见结节状、球状或蕈状,未见瘤用在不同部位同时生长。瘤体表面有毛或无毛、龟裂、出血,呈肉芽组织样,切面平整灰白,部分呈囊状并有桔黄色液体流出。组织学观察可分单纯杜纤维瘤、坏死性纤维瘤、炎性纤维瘤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冕宁县复兴公社水城五队公水牛一头,年龄二岁半,体重150公斤,营养中下。一年多来,全身陆续长出大小不等(2×3~10×12厘米)的肿块和疙瘩约二十余处,分布于颈部、颌下、背腰、臀部、腹侧,除腹底区及胸下外,几乎遍及全身。有的脓肿成团块,柔软,不发烧,切开流出豆渣样并混有结缔组织纤维的脓汁(灰白色,恶臭);有的团块发硬突出于体表  相似文献   

6.
病例一 红光乡一村王某饲养本地黑母猪1头,因乳头有一块状肿胀,于1984年4月求医。经检查腹下肿块如排球大小,下垂几乎触地。肿块与腹壁间界限清楚,表面呈结节状凸凹不平,结节如拇指大。由于肿块的重量致使肿块与腹壁间皮肤拉长形成细颈。鼠溪淋巴结肿胀。其余相连的5个乳房也有如鸽蛋大小的肿块。手术连同皮肤切除大的肿块,常规缝合创口。肿块重量4.1公斤,切面有腔、窦,其中有浓汁或与乳汁相混,腥臭难嗅。术后肌注青霉素200万单位、链霉素150万单位。每日一次,连续5天,痊愈。肿块送四川农业大学病理室切片诊断为放线菌肿。 病例二 付安乡王某饲养的1头母猪,1983年5月,发现脐部旁开3cm处有一肿块,乳房随即肿大,该肿胀物生长极快,下垂于腹中部,大如排球,其外形如细颈囊状,患猪食欲未见明显变化。1984年7月中旬,肿物大如篮球托在地上。肿物质坚硬,表面呈结节状,凹凸不平,后因体质下降、心力衰竭而死亡。死  相似文献   

7.
1983年2~3月我们手术切除了二例军犬毛上皮瘤(trichoepitheloma),其中一例发生在臁部,另一例发生在肩胛、腰、背等三处。经一年观察,二例军犬毛上皮瘤经手术治疗痊愈后至今未再复发。并对毛上皮瘤形态学进行了观察和探讨。 (一)临床观察与治疗 1.病例一:军犬(母),3岁,狼种,因右臁部皮肤有一肿块,于1983年2月前来就诊。军犬主人诉说在1982年11月份已发现有豌豆大的硬性结节。现检查肿块为4.5×2×3.5厘米大的卵园形肿块凸出,质硬,表面粗糙,无被毛,似菜花状,灰黑色,初步诊断为肿瘤,  相似文献   

8.
过去阉割三个月以上体重30斤以上的母猪,多采用肷部髋结节下方5~10厘米处切开法进行卵巢摘除术(大挑花)。在肷部三角区施术的不足之处:第一,需要剃毛或剪毛和洗涤皮肤,且术后分腹膜、肌肉、皮肤三层缝合,费时较多,操作烦琐;第二,皮肤、肌肉损伤面大(淘汰大母猪时往往切到10厘米长的创口),有时还可能切断髂下腹神经,伤口愈合慢;第三,伤口暴露腹侧,  相似文献   

9.
本县回车乡一母牛于1985年8月27日产—6条腿畸型犊牛,因走路不稳来站求治,笔者以手术法治愈。患犊体格较大,一切正常,唯生有6条腿和2个尾巴。四条腿着地,发育正常,另外两条腿不着地,上端长在一起,靠皮肤、肌肉系于左侧臀部,能转圈运动,这两条腿一长一短,长的约是短的二倍。两个尾巴一大一小,大的长在肛门上方,小的长在不着地的两腿中间。因有两条腿不着地不起作用反而影响走路。笔者决定将其切除。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64~1978年间手术治疗牛、马眼皮样瘤五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一)肿瘤形态和患畜症状 家畜眼皮样瘤发生于上(下)眼结膜及其穹窿部。也有的在巩膜缘向瞳孔延展或生长于眼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等处。瘤体表面颜色与皮肤一致,上有被毛。呈钝圆形。触之中等硬度,切面淡红色。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眼皮样瘤。  相似文献   

11.
牛皮肤乳头瘤是由牛乳头状病毒(BPV)属乳多空病毒群引起的以多发性皮肤疣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传染病。欧洲、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均报告有此病发生。1984年5月、笔者在四川大邑县发现两黄牛全身密布疣样赘生物,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皮肤乳头瘤病,并给予了不同方法的治疗,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2.
牛皮肤乳头瘤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以多发性皮肤疣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传染病,许多产牛国家都有发生。本病可直接影响皮张质量,并可间接影响生长发育或继发感染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贵州省历史上无本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4月,我们在绥阳县发现一头1岁黄牛全身皮肤密布疣样赘生物,经临床及病理学检查为皮肤乳头瘤病,在贵州为首次病例报道。现述于后,以引起有关兽医业务部门对本病必要的重视。 临床检查 此例为绥阳县红旗公社龙泉大队黄鱼生产队一位社员喂养的1岁本地公黄牛,1982年初畜主发现该牛皮肤上出现疣样赘生物,并逐渐缓慢地增大和增多。同年4月到县畜牧兽医站诊治。检查发现该牛体况中等,反刍、精神、食欲无明显异常。体温(38.7℃)、呼吸(38次/分)、脉搏(70次/分)均在正  相似文献   

13.
黄牛瓣胃阻塞是一种常见且较难治疗的消化道疾病 ,笔者于 1992— 1998年共治疗该病 2 1例 ,治愈 19例 ,其中 1例由畜主出售、1例死亡。病因和症状 由于当地在冬季多以干稻草为牛的主要饲草 ,加之饮水不足和缺少运动 ,常导致牛胃功能紊乱而发病。在发病初期 ,病牛精神不振 ,食欲不佳 ,反刍减少 ,鼻镜干燥 ,排粪量少、色黑、干燥呈球状 ;随着病程延长 ,病牛鼻镜呈干裂状 ,无反刍 ,被毛粗糙无光或呈卷曲状 ,行走无力 ,触诊瓣胃区有痛感 ,听诊瓣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治疗 瓣胃注入法 :在牛右侧倒数 4— 5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上的下 2— 3cm处…  相似文献   

14.
牛恶性黑色素巨瘤为少见疾病,国内很少报道。1981年10月我站遇到一例,瘤体重达4.8公斤,经手术摘除,一周后痊愈。据同年12月4日和1982年4月10日专程随访观察,近期效果满意,未见转移和复发。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摘要 患畜系达旗解放滩公社天义长大队社员户养的一岁母牛,购于包头市黄河牛奶厂。据畜主诉:患畜出生后就见右上额部有一似核桃大的黑色瘤状物,以后随着牛的生长该瘤状物亦显著增大,逐渐呈球状,并下垂覆盖右眼全部,严重影响视力及活动(图1,见封三,下同)。1981年10月18日来我站就诊。经临床检查,患畜发育中等,精神尚好,食欲正常,瘤体长于右眼眶上,大如小盆,形似馒头,遮盖于右侧面部。瘤体附着部较平整,底面4×50厘米~2,瘤底椭圆形,其横径21厘米,纵径22.5厘米,瘤体高16厘米,表面呈黑色,被包皮肤完整无破溃,顶端皮肤明显角化,质地坚硬,穿刺瘤体后流出棕黑色粘液。临床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10月 13日至 11月中旬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乡 6个村和靖远县大芦乡、高湾乡 5个村的部分驴发生一种以皮肤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疫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 ,至 2 0 0 3年 11月 9日 ,这11个村的 936 1头驴中 ,共发病 75 6头 ,发病率为8% ;死亡 2 3头 ,病死率为 3% ;病重淘汰 8头。1 临床症状初期病驴的四肢、头部、颈、胸侧、腹侧等处出现串珠状蚕豆大小的硬结节 ,由于被毛覆盖 ,用手触摸才能发现 ;随后结节逐渐增大 ,突出于皮肤表面 ,形成脓肿 ,数日后破溃 ,流出黄色黏稠脓汁 ,形成溃疡 ;以后由于肉芽增生 ,多呈蘑菇状高于皮肤表…  相似文献   

16.
1头4岁黄母牛,妊娠290天,于1990年11月8日出现分娩动作,并很快破水,从阴道排出一部分胎儿内脏,但不见胎儿产出,遂来院就诊。经查,母牛体温38.5℃,心跳每分钟60次。患牛精神沉郁,喜卧,有时出现努责现象,从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液及粘液。手伸入产道检查,发现产道已开张,胎儿畸形,胎位不正。胎儿及胎位 ①胎儿:胎头较正常的大,颈粗短;胸部于胸下正中线处裂开,无胸骨,两侧肋骨外展,除裂开处肋骨稍向内弯曲外,肋骨间有肌肉,肋骨外肌肉很少,无皮肤。胸椎上有少量肌肉,被有皮肤,胸椎两侧的皮肤呈游离状,每侧皮肤游离出约10cm,皮下无肌肉。开放的胸腔中有心脏和肺脏;无腹腔,腰椎上面的皮肤前连胸椎上面  相似文献   

17.
种牛阴茎纤维瘤病,临床上虽属少见,但治疗意义颇大。我站一头4岁鲁西黄牛,曾于1982年3月患阴茎纤维瘤病,用手术和烧烙结合摘除获得成功。术后月余即投入配种,近两年来未再复发。现将诊治情况简介如下: 临床症状 经临床检查,该种牛其他生理指标均属正常,唯在阴茎头后方约2厘米处的背侧部生一纤维瘤。瘤体略呈椭圆形,似大枣,呈灰白色,质硬。病初,每当交配,种牛表情痛苦,射精量日趋下降;随着瘤体的增大,种牛每逢交配,迟迟不愿爬跨,交配后常见瘤体出血,性欲减退,乃至最后拒绝交配。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87年11月在一头黄牛体施行胆屡术,引流胆汁获得成功。 术前准备 市购黄牛1头,体重约180kg。饲养观察15天,健康无病,术前1天停喂草料。常规外科手术器械,导管(特制T形硅胶管,T形横端长4cm,竖端长2m,直径1cm)、胆液瓶、局部麻醉药品和消炎药品等均按要求进行准备。  相似文献   

19.
症状 患畜关节出现热痛不明显、界限不清的坚硬肿胀,关节粗大,运步强拘,肿胀部皮肤增厚,伸展不充分,屈曲不灵活,以支跛为主的混合跛行,不耐使役,易于疲劳。 治疗 准备食醋500毫升、酒精500毫升、樟脑粉15~50克,双层粗白布宽1.2尺、长1.5尺,冷水半盆。术者一人,助手4~5人。患畜侧卧保定,三条健肢合拢拴绳,内插木杠协助保定,牛头、臀部各需一人保  相似文献   

20.
尿道结石是尿道被尿路中形成的盐类结晶物阻塞造成的排尿障碍,严重者可以造成膀胱破裂,常见于牛,马、驴十分稀少。我们在几年的临床治疗中,遇到马、驴尿道结石4例,结石多发生在尿生殖道坐骨弓处,用手可触摸到。这4例中,3例的结石呈圆形,如鸡蛋大,1例椭圆形,如鸽蛋大;其中2例呈蜂窝状,属不完全阻塞。我们均采用尿道切开术治愈3例,1例因膀胱破裂而死亡。 (一)临床症状 当尿道不完全阻塞时,病畜排尿痛苦且排尿时间延长,尿液呈断续或点滴状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