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2,(19):68-69
我希望所呈现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架时光机,多年之后观众再看,还能感受到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个导演眼中的变化中国。我是一个在山西汾阳县城长大的孩子,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被称为"一位来自民间的导演"。我的父亲原来在县城里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回老家,在农村教了很长时间的语文。很多亲戚到现在都还住在乡下——这样一种农业社会的背景,带给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一直愿意承认并珍视这一点。后来很多人问我,是怎样的机缘,让我这样一个来自"基层"的人,想要去当一名导演?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复杂。如果非要有一个直接的契机,那就是1990年,20岁的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黄土地》。  相似文献   

2.
边缘文学     
向阳 《法制博览》2009,(12):16-16
在城市呆久了,就会怀念县城。县城不承认“距离产生美”这一美学法则。县城给人的感觉永远是亲切熟悉、朴实宁静。回到县城,便感到县城的好,县城的天空是这般空阔、县城的道路是这般舒畅、县城的人们是这般从容。走在县城的大街上,很容易碰上亲戚朋友。即使喊不上名字,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到菜市场,我不认识摊主,  相似文献   

3.
读到唐小兵先生的《胡适:伟大先知还是一介书生?》一文,才知今年是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90年代初,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关于胡适的改良政治思想,从这一意义上说,胡适,是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对象"、"第一人"。我竟然忘记了"第一人"诞辰120周年纪念,感觉有点惭愧。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了解"而趋"同情",我也是如此。初读时,胡适改良思想是被放在正确革命之对立面来看待的,读着读着,便开始同情胡适之改良了。可是,这又与因受教育而对革命持肯定的态度发生冲突。"革命"与"改良",便在一个"半梦半醒"的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中纠结、斗争起来。求解不得,还写过一封信求教国内胡适研究一专家。专家回信说:这个问题太复杂,  相似文献   

4.
正她出生在哈尔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68岁那年连连获奖。今天的她已经成为让人羡慕的浪漫老太近些年,随着《空镜子》、《东北一家人》、《谁来伺候妈》、《我和老妈一起嫁》等电视剧的热播,演员彭玉也被不少观众称为"国民母亲"。彭玉是个很有观众缘的演员,也许是因为她塑造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而和她合作过的导演、演员,对她的评价都是"认真、开朗",今年已经80岁的彭玉说:"只要一演戏,我什么病都没有了,年轻得都忘了自己多大的年龄。"倾情演绎成就大众母亲彭玉1934年出生在哈尔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彭玉是班上的文艺委员,经常自编自导自演一些节目。父亲非常反对彭玉演戏,一次父亲在回家路上,碰巧看到彭玉在公园里演戏,她回家后,父亲二话没说就踹了她一脚。师范毕业后,彭玉先当了一年教师。后来由于在话剧  相似文献   

5.
苏乐 《南风窗》2011,(26):14-14
读到唐小兵先生的《胡适:伟大先知还是一介书生?》一文,才知今年是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90年代初,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关于胡适的改良政治思想,从这一意义上说,胡适,是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对象"、"第一人"。我竟然忘记了"第一人"诞辰120周年纪念,感觉有点惭愧。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了解"而趋"同情",我也是如此。初读时,胡适改良思想是被放在正确革命之对立面来看待的,读着读着,便开始同情胡适之改良了。可是,这又与因受教育而对革命持肯定的态度发生冲突。"革命"与"改良",便在一个"半梦半醒"的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中纠结、斗争起来。求解不得,还写过一封信求教国内胡适研究一专家。专家回信说:这个问题太复杂,  相似文献   

6.
正那天,我读到村上春树说的一句话:"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有的时候真怕,再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就变老了,更怕在这日复一日地推诿中,自己那颗本该跳动的心也变老了。我一直觉得父母还是很年轻的,直到有一天,我忙了一个月的工作,趁着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买些蔬菜、水果等,从县城骑车一小时到家。正是午后一两点钟的时候,家里的大门半掩着,我轻轻地推开,走进院子,透过  相似文献   

7.
正一辆"老坦克"(破旧的自行车)、一个"全天候"报修箱、十几年随叫随到、风雨无阻提供服务,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这就是他多年来的工作写照。他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晚上十九点钟的太阳","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是他永恒的信条,他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活雷锋徐虎。不想锦上添花只愿雪中送炭中学毕业后,徐虎务农几年。1975年他被分配到上海市普陀区房管系统工作,做了个水电修理工。然而,在这个平凡得看不出任何波澜的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24)
正我对过去的乡村生活从无任何浪漫化的想象,恰恰相反,我认为那是中国社会最具丛林属性的一面,不值得去怀念。从两个傻子的故事开始说吧。第一个故事我隐约知道,但最近才听到完整版。1990年代初,南方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傻子。傻子长到了十几岁,一直照顾他的母亲终于去世了,于是他成了两个哥哥明显的累赘。这个累赘必须甩脱,否则两个哥哥将长期陷溺于乡村社会的价值底层,无法翻身。他们曾把这个傻弟弟带到县城扔下,但连基本的语言能力都不具备的傻子居然自己摸回了家。这说明遗弃的半径太短,于是,下一站是省城,离家300公里,而且那里的人都说不同的方言。很快,傻子在车水马龙的省城道路上被车撞死了,哥哥们看到了电视新闻,急吼吼地再次赶了过去,准备要求赔偿。由于在回答"他是怎么来到省城的"这个问  相似文献   

9.
苏联集体化中富农是怎样被消灭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苏联20年代末30年代进行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富农被认为是"集体农庄运动的死敌"而被消灭,这场消灭富农运动的扩大化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富农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是与斯大林的整个社会主义观念和阶级斗争尖巍化的理论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0.
近日,过士行编剧、林兆华导演的话剧《厕所》在北京大受争议,据有关媒体称,原因之一不为别的,乃在于剧中的"粗口"太多,颇令道德君子产生"破坏首都精神文明"之虑。由于我自认为是个君子,因此便带着十二万分的愤慨步入剧场,准备加入谴责该剧的行列,但是看完之后,我却改变了主意,毕竟一个成年人的虚荣心占了上风:我实在不好意思置一部佳构如此明显的苦心于不顾,而融入一个智力幼稚园不明所以的纯情大合唱之中--那个样子着实令人难堪,相反,我还想要借助这点残存的良知,探究一下它到底苦心何在。  相似文献   

11.
北川陨没     
李北方 《南风窗》2008,(12):60-61
四川省的地质专家曾经不只一次建议北川县城迁址。1980年代中后期,北川县制定了完整的搬迁方案并上报。最终,报告没有批下来,具体卡在哪一个环节,县一级领导也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小亚的词性     
土耳其让我想到一个名词,一个动词,一个形容词。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官方英译名是Chairman Mao Memorial Hall,但在非正式场合它一般被称为Maosoleum—由Mausoleum变来。Maosoleum这个名词不知道谁造的,似乎是70年代末的驻京记者或外交官,我觉得  相似文献   

13.
李北方 《南风窗》2014,(8):46-49
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回首百年前,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回答应该是,统治这个世界的精英们如果还不能放下"致命的自负",仍可能再次遭受致命的失败。在《昨日的世界》一书的开头,斯蒂芬·茨威格这样写道:"倘若要我今天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我长大成人的那个时代作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那么我希望我这样说:那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那个黄金时代正是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百年和平"的晚期。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享受富足,迷信进步,以  相似文献   

14.
<正>4月4日,是马丁·路德·金的去世周年纪念日;1968年的这一天,他被刺身亡。对于中国公众而言,马丁·路德·金可谓家喻户晓,成年人知道他是美国黑人解放运动的领袖,与被压迫民族在同一条战线上;90后则从"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晓得他——般的英语听力教材上都有收录,金博士成了他们的励志导师;最近的新闻是3月21日,以7票优势通过的美国医改方案,被赞同者认为是对1960年代民权运动的深  相似文献   

15.
"先锋"导演张艺谋说《英雄》是一个武侠片。但我怎么也看不到"侠"的影子,其中没有半点豪迈气息,只有几个赵国贵族与泰国皇帝之间的恩怨。片中充满了酸腐的"天下"、"圣贤"观念,分明是美化暴政,向权势示好。张在片中将游侠(自由)和刺客(勇猛)两种成分搅和在一起,为精心准备的艺术贡品("天  相似文献   

16.
陆晓光 《南风窗》2008,(11):34-37
王元化先生去世了。去世前一个月,先生在病床上与人聊天:"如果说我的一生有什么一贯的东西.那么这就是反思。"先生的"反思",首先是指对自己思想进行反省检讨。在《我的三次反思》中,先生自述这三次反思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40年代,新中国的50年代,以及上世纪末90年代以来。其时先生分别是20岁青年,三四十岁壮年,七八十岁老年。  相似文献   

17.
正1971年初,正是花季少年的我,从徐州入伍来到云南建水,驻扎在离县城数十公里的群山叠嶂的山沟里。当兵第二年,我总感腹部疼痛,后来实在是扛不住了。大队卫生队军医初诊是阑尾炎,急需住院治疗。于是,我入住了位居县城的122医院。主刀的陈主任对我嘘寒问暖,关心备至,让我受宠若惊。两天后,我逐渐摸清了陈主任的"潜台词"。原来那时候,我国医疗领域开展针刺麻醉术,即继承"医圣"张仲景人体穴位的理论,用针灸刺激穴位,在针上加直流电源,加大穴位刺激,至人进入昏迷状态后实施手术。其特点是不用麻醉药,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8.
汪志 《工会博览》2023,(8):52-53
<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由唐朝诗人李绅(一说是夷中才)作的悯农诗,可谓妇孺皆知,令人难忘。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那个年代我国农业经济落后,粮食紧缺。记得我刚上学不久,语文老师就教会了我们这首古诗,要求人人都会背诵,其用意不言而喻,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古诗词。上三年级暑假时,我去县城的大伯家,在省城读大学的堂姐知道我喜爱古诗词,  相似文献   

19.
郭净 《南风窗》2008,(15):87-89
土本典昭借助一个持续其一生的纪录行动,完成了外在与内在世界从污染到净化的生命转化历程。2008年6月25日,我得知日本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土本典昭因肺癌于前一天凌晨逝世。脑子里即刻出现去年底与他会面的情形。2007年10月间,我跟云南的两个朋友到日本参加"山形国际纪录电影节"。节后,日本朋友又在东京明治大学组织了"云之东:  相似文献   

20.
张慧瑜 《南风窗》2012,(24):92-94
在娄烨作品中,从长大却无法成人的故事,到无法在一起或一同进入社会秩序的都市男女,成为这代人的精神自画像。第六代导演们也许未必受乐于观众,但仍在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个时代。北京人,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1965年3月出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代表作品有《春风沉醉的夜晚》、《紫蝴蝶》等。娄烨浮城:中产家庭的脆弱借用《浮城谜事》的片名,可以说,娄烨电影大多讲述当下中国都市青年男女"谜"一般的"秘事",很少有大陆导演如此痴迷于城市、爱情、暴力、性爱与身体的书写。娄烨电影让人想起香港的王家卫和西班牙的阿尔莫多瓦等小资经典,他们都是1990年代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