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是指故意对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名胜古迹加以破坏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1.犯罪的对象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和名胜古迹。所谓珍贵文物,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重要文物。根据前政务院公布的《禁止珍贵文物图书资料出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其范围包括:革命文献及实物、古生物、史前遗物、建筑物、绘画、雕塑、铭刻、图书、货币、舆服、器具等。至于在具体案件中的文物,是否属于珍贵文物,应作具体分析,并应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对不属于珍贵文物的一般  相似文献   

2.
出卖珍贵文物的行为,根据刑法和《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构成不同的罪名。非业务的出卖珍贵文物类型的犯罪,可以构成非法向外国人出售珍贵文物罪、非法出售文物藏品罪,作为业务的出卖珍贵文物,可以构成倒卖文物罪和非法经营罪。  相似文献   

3.
寻赃     
小宜 《江淮法治》2012,(14):38-39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前年秋天。一伙盗窃集团劫走了一批世界级的珍贵文物。尼斯参加了侦破组。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沉寂之后,警方得到消息,盗窃集团决定抛售这批文物了。  相似文献   

4.
尹巍 《天津检察》2009,(1):35-35
笔者认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盗窃罪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三:一是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二是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三是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之所以将上述三种情形的盗窃犯罪作为相对刑事责任的追诉范畴,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相似文献   

5.
来信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的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应如何理解?请问什么叫珍贵文物?什么叫盗运?盼望指教。杨州读者顾民地复信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的规定,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是指违反保护文物法规,盗运珍贵文物出国(边)境的行为。构成这种犯罪,必须  相似文献   

6.
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是指违反文物保护法规,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的行为。这里讲的“盗运”,就是将珍贵文物秘密输运出国(边)境,并非是先盗窃后偷运。盗运珍贵文物的行为实际上就是走私行为,它与其他走私行为的区别仅仅在于走私的对象不同。立法者也正是为了突出对珍贵文物的特殊保护,才将其独立规定为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并相应规定了比走私罪要重得多的法定刑,以从严惩治走私珍贵文物的犯罪分于。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之为“法条竞合”,规定走私罪的条文叫普  相似文献   

7.
敲诈勒索、诈骗等犯罪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犯罪,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历来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它们同盗窃罪一样,都属于侵犯财产罪的范畴。为了体现法冶精神和公平正义原则,对敲诈勒索、诈骗等犯罪,未遂状态构成犯罪的,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关于这个问题,在司法解释中对盗窃罪规定的比较详细具体。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3月17日施行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盗窃未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而对敲诈勒索、诈骗等其他侵犯财产型犯罪,未遂状态何种情况下构成犯罪。相关的司法解释中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实际操作中,各地掌握不一。笔者认为,对一般侵犯财产型犯罪,未遂状态构成犯罪的应当参照关于盗窃罪的司法解释执行。理由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走私、盗窃、损毁、倒卖、非法转让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严重违法行为,司法机关对于这些行为是否应当适用刑法有关文物犯罪的规定,出现了不同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化石和文物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物品。化石是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经过自然界  相似文献   

9.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 ,主观方面 ,本罪表现为故意 ,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 ,即同时侵犯了国家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管理秩序和所有权 ;客观方面 ,盗掘行为原则上是单一的危害行为 ,行为人在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后 ,又把从中窃取的珍贵文物出售给外国人牟利的 ,应实行数罪并罚。窃取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中埋藏的可移动文物 ,不应定盗窃罪而应以本罪论处。文物鉴定专家应来自中介机构或与文物行政部门无隶属关系的教学科研机构 ,以保证鉴定意见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文物走私,是指违犯海关法规和文物保护法规,非法运输、携带或邮寄文物进出国边境,逃避海关监督、检查,破坏国家文物管理制度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的对象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所以,历来为国家法律所不容。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和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a文物法则都规定:走私一般文物的以走私罪论处,走社珍贵文物的,以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论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87年11月2…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一九八七年下发的《关于办理盗窃、盗掘、非法经营和走私文物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对盗窃馆藏文物、盗掘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文物的案件按盗窃罪论处。该《解释》在司法实践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惩治了一批犯罪分子。但是,由于妨碍文物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有多种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社会危害程度,故简单地大都按盗窃罪处罚,在定罪量刑上明显产生一些不适当之处。目前,修改和完善我国刑法的问题已被提上日程,从立法上对妨害文物管理秩序的若干犯罪作通盘考虑、分门别类地在定罪量刑上作出针对性的规定,是必要的。笔者不揣冒昧,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第188条规定,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对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作了补充。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否司法人员,利用职务包庇、窝藏走私、套汇、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盗窃、贩毒、盗运珍贵文物出口和索取、收受贿赂的犯罪分子(以下简称“八种犯罪”)隐瞒、掩饰他们的犯罪事实的,都依照《刑法》第188条徇私舞弊罪的规定处罚。从此,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由司法工作人员扩大到国家工作人员,但是,仅限于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之便,隐瞒、掩饰上述八种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藏品具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同时其背后巨大的经济价值成为文物盗窃案屡禁不止的直接原因。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物在海外的价格不断大幅上涨,导致海内外犯罪分子把盗窃我国文物作为获取巨额财富的捷径。而且据公安部门统计,从近些年发案的情况来看,犯罪的形式已由随机性的个人行为向有预谋、有组织性集团犯罪方向发展。文物被盗,大多与保护措施存在漏洞有关。因而如何针对文博安防的具体需求,制定切实有效的安防体系就成为文物保护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盗窃犯罪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犯罪,也是当前刑事犯罪主要类型之一,盗窃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扰乱社会治安秩序。近年来,司法机关虽然加大了对盗窃犯罪打击力度,但盗窃犯罪数量仍然居高不下。笔者对2011年锦州市太和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盗窃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对盗窃犯罪主要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如何认定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盗窃数额,是指行为人实施盗窃行为已窃取的公私财物数额。 (二)已经着手实行盗窃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造成公私财物损失的,是盗窃未遂。盗窃未遂,情节严重的,如明确以巨额现款、国家珍贵文物或者贵重物品等为盗窃  相似文献   

16.
窝赃、销赃罪是与各种经济犯罪都有密切联系的一种犯罪,它伴随着那些经济犯罪的产生而产生。没有经济犯罪,也就自然没有窝赃、销赃犯罪的发生。因为经济犯罪都是贪图物质利益方面的犯罪,一定数额的金钱财物是这种物质利益的体现。不论是走私、投机倒把、贪污、盗窃、抢劫、诈骗、抢夺、伪造货币、贩卖毒品,以及盗运珍贵文物等,这些犯罪发生之后,都往往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产生赃款赃物如何处置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第二项条规定:"盗窃未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明确盗窃罪可以处罚未遂.但对盗窃未遂的处罚范围,实践中对上述解释则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对于入户盗窃型盗窃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理论界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以案例为依托,从未遂犯的基本特征、入户盗窃的可罚性、盗窃罪既遂通说几个方面对入户盗窃型盗窃犯罪的停止形态进行研究,认为入户盗窃存在盗窃未遂的犯罪形态。  相似文献   

19.
自从去年一月中央发出《紧急通知》以后,一场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来。这场斗争打击的范围,主要是走私、投机倒把、贪污、受贿、贩毒、盗运珍贵文物出口和盗窃公共财物等犯罪。  相似文献   

20.
盗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不仅使人们遭受物质的损失 ,更严重地损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虽然各地政府部门、社会科学家、法学家和犯罪学专家都很重视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抑制盗窃 ,致力于研究盗窃犯罪的防治 ,但盗窃犯罪仍为最难以解决的社会病症。大量统计数据和触目惊心的事实表明 ,盗窃是威胁人类社会正常秩序的一种严重的犯罪。近几年来 ,由于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 ,各种各样的盗窃犯罪有所抬头 ,尤其是办公场所的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 ,严重危害了国家、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