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缩短权利到权力的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的最文明最进步的方式,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和要求,是防止权力走向异化和腐败的治本之举。以权利制约权力必须缩短权利到权力的距离,缩短权利到权力的距离首先必须保证权利是权力的唯一来源,必须形成一套权利监控权力的机制,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法哲学角度解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人本法律观,突出法律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权利观应当是权力与权利平衡观。通过赋权与控权阐述权力与权利的对立统一,进而探讨权力与权利平衡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提出实现权利保障和权力行使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权利和权力本质特征的差异,为二者错位提供了内在的可能性;主体的差异、内容的对立、客体对象的相同和稀缺,促使二者错位从内在的可能转化为外在的现实。在我国,权利和权力错位,还有着内在的社会根源。权力的合理定位是:权力是权利的让渡;权力为权利服务;权力止限于公共领域。权利的合理定位是:权利的价值取向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同时又要维护公共利益。实现权力和权利二者关系动态平衡的路径是:在公共领域中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使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权利与权力     
张镇强 《求贤》2008,(11):44-44
权利和权力是现代民主社会中两个性质不同的政治概念。虽然它们之间有某种必然联系,却不可混淆使用.更不能颠倒使用。也就是说.只有现代民主社会才讲权利和权力.专制独裁和集权制社会则不讲权利只讲权力。因为皇帝国王独裁统治者集权主义者是不承认被统治者有什么权利.权利和权力郁归统治者所有.老百姓只有听从统治的命。现代民主理论则相反.认为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天赋人权.不是任何个人或组织恩赐的.也不是任何个人或组织能随意剥夺的;权力则是由一国全体人民授予一小部分人来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国家权力的合法存在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权利为前提和目的的。国家权力的依法行使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动力和目标的。实施权力是维护权利的保证,保障权利是制约权力的基础,体现权威是行使权力的根本。权威只有建立在至高无上的国家法律基础之上,人民权利才有根本保障,国家权力才有合法权威,从而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过程同时是权利共同体的形成过程。而"权利"是指与权力相对的"正当"或"正义",从本质上看,城市化进程中的权利冲突基于正义供给的差异。一个不自由的城市归根到底会缔造一个充满压迫的社会,当城市最终成为社会权利的集合而非国家权力的单元时,城市个体的权利发展与城市的权利发展才能真正融为一体。从这样的角度看,城市化进程的权利冲突的化解不仅仅停留在私权的化解,更要着眼于权利冲突背后的公权保障;在城市与公民的双向权利发展中,逐步实现城市权利主体与内容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潘玉萍 《唯实》2013,(7):58-59
高校管理权是各国法律承认和保护的一项自治权利。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既有隶属型法律关系,又有平权型法律关系。高校管理权有权力和权利双重属性。作为权力,具有单方性、强制性等特点,容易与学生权利发生冲突;作为权利,被管理者滥用时,也会侵害学生权利。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政治本身应当具有的一种美德,是考量政治备法性的标准之一。政治合法性是指一种政治权力进行统治或治理的权利,这种权利能否或为什么获得公民认可、服从、忠诚和支持。政治合法性有很多衡量标准,一种政治权力能否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主要从政绩上来衡量,即政治权力能够给民众带来实惠。如果单单这样衡量。就无法判断通过玩弄权术、不讲信用等手段带来利益的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有些人认为政治就是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和施展权术,在政治领域没有诚信可言。  相似文献   

9.
政治合法性实质上体现了政治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当前中共政治合法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增强中共政治合法性,应重在实现权力制约权力与权利制约权力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10.
革命时代的政党的党建理论和实践都围绕阶级斗争而展开,因此党员权利的发展往往服从、服务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权利的发展依靠权力提供的制度空间和操作平台,权力与权利相互交织,4#-随于政治发展的整个过程。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的党内民主和党员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进入新时期,我们党在党员权利发展方面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1.
行政权力对相对人权利的正价值是内蕴的、实质意义的,行政权力对相对人权利具有确认、保障和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人权利对行政权力同样生产正价值,具有塑造、强化和拓展行政权力的积极意义;倡导两者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强化行政权力,发展相对人权利,可达致权力与权利的和谐与双赢;行政权力与相对人权利良性互动的实现,是一个既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又具有丰富理论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反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官方权力主体与民间权利主体的互动沟通贯穿始终。网络反腐的发展需要依靠官方权力反腐与民间权利反腐的有效互动沟通,但现实中,权力反腐与权利反腐还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因此,要建构网络权力反腐与权利反腐的制度化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行政关系中,行政权力既有权利特性,又有义务特性.行政权力的权利特性表现为执行性、管理性和领导性的规定;与之相对应的是,行政权力的义务特性表现为合法性、责任性和服务性的规定.其中,执行性、管理性和领导性的规定更加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力运作和渗透.从本质上看,这种权利特性就是"控制权",印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施影响与控制的手段.对于这种权利特性,我们需要研究它的两种倾向:权力的权利特性既有膨胀与扩张的倾向,也有特权化的倾向,即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寻租理论的现代表症、根源及其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唯实》2009,(8):104-107
权力寻租是把权力商品化,或者说是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它是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监控、法规、审核,从而寻求并获得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源于资源的稀缺性、监督和制约机制的不健全。解决权力寻租问题应该依赖制度创新和制度改革,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资源配置的功能。具体的做法有:减少政府管制的力量;加快改革步伐,缩短制度惯性的持续时间以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在政府可支配的范围内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严谨的规则。  相似文献   

15.
公共危机需要由政府使用包括紧急权力在内的紧急措施加以应对.对于现代社会的公民而言,在公共危机应对中需承担服从义务和协助义务,同时需要让渡部分权利以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消弭危机.但危机应对中权利限制并不意味着政府权力溢过全部权利边界.现代国家和国际社会都禀持一定的制度和原则以保障危机应对中某些权利不被克减或侵害.  相似文献   

16.
权利与权力之间存有二律背反,一方面,权利的实现,需要权力作后盾;另一方面,为了真正实现权利,又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本文拟对二者的本质及其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冯宇 《党史文苑》2006,4(4):62-63,69
权利与权力之间存有二律背反,一方面,权利的实现,需要权力作后盾;另一方面,为了真正实现权利,又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本文拟对二者的本质及其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是权力监控的主要形式。现阶段党内权力监控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党内以权力制约监督权力机制不完善;党员民主权利未得到真正保障使以权利制约监督权力流于形式;权力主体道德信念蜕化使以道德制约监督权力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加强党内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必须科学配置党内权力,扩大和保障党内民主,着力提高道德水平,从而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强势监控。  相似文献   

19.
李卫华 《新视野》2006,(4):65-67
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是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主体,其所享有的权利具有明显的公法色彩:法定性、不能自力实现性、不可让渡性、实现的不确定性等。行政法权利与行政权力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行政法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机制,其对行政权力的基本作用机制是参与与配合、监督与制约、抗辩与申诉。行政法权利的实现要求立法权建立制度性的前提保障,要求行政权确立现实的条件保障,要求司法权提供事后的救济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权利先于权力存在,权力源于权利让渡。权力运行须遵循一定界限和范围,遵守一定规则和程序,保持与权利的相对平衡。在现实社会中,权力对权利的侵犯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权力滥用与异化。鉴于此,廓清其边界,厘清其关系,探析其冲突原因,寻求其平衡路径,强化权利意识,破除权力崇拜,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