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西早期著名的活动家。他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过南昌起义,和方志敏一起领导过著名的弋横暴动,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10军。他还是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黄道留在闽北,坚持和领导三年游击战争。全面抗战爆发后,黄道参与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工作,在奉调赴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途中,  相似文献   

2.
闽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0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建立的根据地之一。1931年7月,黄道从闽浙赣根据地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闽北根据地进入发展时期。在主力红军长征以后,他领导了闽北地区和闽赣省三年游击战争,树赶了“东南半壁江山”的旗帜。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团后,黄道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和统战部长,公开的职务是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苑》2010,(6):32-33
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新四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有“朱彭黄”,赣东北苏区有“方邵黄”。其中的“二黄”(黄公略、黄道)贡献殊多,却英年捐躯。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正如其名,黄道一生的思想和业绩,  相似文献   

5.
闽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0年5月。黄道于1931年7月,从闽浙赣根据地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从1935年2月之后,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导闽北和闽赣省三年游击战争,开创了闽赣省抗日救亡运动新局面,成为“东南半壁江山”一旗帜。黄道主持闽北和闽赣省革命斗争前后8个春秋,心里时刻装着闽北人民,闽北人民心里也时刻想着黄道。  相似文献   

6.
在创建闽淅赣革命根据地过程中,黄道是与方志敏、邵式平齐名的。人们通常称他们为方、黄、邵,原因是他们同出弋横,又同期参加革命。今年是黄道诞辰 100周年,特写此文,以示纪念。   黄道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早在青年时代,他就立下了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志向。那时他在南昌二中读书,同当时的进步青年袁孟冰、方志敏等一起组织了“江西改造社”,出版了《新江西》。以后到北京师范大学读书,又结识了李大钊、陈毅等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北师大党支部书记,是北京学联的负责人之一。在此期间,黄道还利用假期回乡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黄道同志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缔造者之一。他是江西省横峰县人,与方志敏、邵式平共同领导了著名的弋横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4月随红十军到闽北,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在闽北战斗了整整7个年头,为闽北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有朱彭黄,赣东北苏区有方邵黄。其中的二黄(黄公略、黄道)贡献殊多,却英年捐躯。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正如其名,黄道一生的思想和业绩,最大的亮点是一个道字。道,就是天道、大道、正道。黄道追求的是  相似文献   

9.
闽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0年5月.黄道于1931年7月,从闽浙赣根据地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从1935年2月之后,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导闽北和闽赣省三年游击战争,开创了闽赣省抗日救亡运动新局面,成为"东南半壁江山"一旗帜.黄道主持闽北和闽赣省革命斗争前后8个春秋,心里时刻装着闽北人民,闽北人民心里也时刻想着黄道.  相似文献   

10.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小名牛崽,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生,一九三九年五月遭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镇。曾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和方志敏一道,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长期领导闽北苏区的斗争,红军长征后,留在闽北坚持游击战争,抗战爆发后,主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工作。历任弋  相似文献   

11.
方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之一,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最早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中的一个。他1935年英勇就义时,只有36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却是巨大的。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方志敏同志就和其他同志一起,建立了江西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创建了江西党的组织。他领导和建立了赣东北第一个农民协会,为推动我党早期农民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革命失败以后,他领导了弋横暴动,成立苏维埃政权和红十军,创建了横跨闽、浙、皖、赣四省,…  相似文献   

12.
1927年,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先驱领导了震惊周围数省的弋横起义,为建立赣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31年初,中共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在横峰葛源镇成立。1932年底,经中央批准,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中共徽州工委(后改为皖南特委)及其所属组织划归闽浙赣省委领导。从而构成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纵横约50个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我军的杰出将领方志敏烈士殉难已60周年。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于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德兴怀玉山失利后,被国民党军队搜捕,同年8月6日在南昌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在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将马克思主义播种于赣江两岸,是江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他发动和领导了江西农民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军的进军。他组织领导了弋横农民暴动,创立了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模范省”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他以农民革命团为基础,创建了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他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英勇奋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4.
谢子长对创建陕甘边根据地有着独特贡献。他早年投笔从戎,是陕甘革命根据地最早的党员;他积极开展农民运动,被广大农民称为“谢青天”,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他领导的清涧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次武装起义,进入了创建西北工农红军的新时期;他先后在陕北、宁夏、甘肃等地秘密打入国民党部队,做策反工作,为建立、扩大红军,开展游击战争进行积极探索。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道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历任赣东北省委组织部长,闽北特委书记,闽赣省委书记等职。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江西省委书记。1939年5月23日遇害于铅山河口。抗战初期他作为中共在江西的负责代表,同时主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任务,在协助政府抗战动员,参加保卫大江西的工作,调停抗战内部的党派关系的功绩,仍为人们所怀念。  相似文献   

16.
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新四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黄道,原名端章,1900年4月出生于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秋考入南昌二中读书,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期间与袁玉冰等8人一道组织进步团体江西改造社,出版《新江西》杂志。1923年秋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不久即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由李大钊、陈  相似文献   

17.
黄道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历任赣东北省委组织部长.闽北特委书记.闽赣省委书记等职.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江西省委书记.1939年5月23日遇害于铅山河口.抗战初期他作为中共在江西的负责代表,同时主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任务,在协助政府抗战动员,参加保卫大江西的工作,调停抗战内部的党派关系的功绩,仍为人们所怀念.  相似文献   

18.
邓涛 《党史纵览》2015,(2):32-36
<正>1928年,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在领导弋阳、横峰起义后,依靠群众,积极扩大革命根据地,壮大武装力量,并于1930年打通了赣东北根据地与闽北根据地的联系,遵照中央指示,将两块根据地合并,成立赣东北省委和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以后改称闽浙赣省委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成立了革命政权后,方志敏意识到,建立了自己的苏维埃政府,这个世界已经是我们的了,现在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都归我们自己所有,吃的东西、穿的衣服、住的房屋,虽不能说是  相似文献   

19.
<正>方志敏,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1899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1924年3月,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并在之后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初,率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浴血奋战两月有余,被俘后牺牲于江西南昌。方志敏在狱中留下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光辉名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20.
正苏区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局部执政的实验田。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创建的闽浙皖赣苏区(又称赣东北或闽浙赣苏区),在中华苏维埃运动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先后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坚强的苏维埃阵地",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被誉称为"苏维埃模范省",并授予其"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指出:"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