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是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受其基本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的制约和影响,西方市场经济形成了重市场轻政府的特点,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弊端,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经济发展滞缓、实体经济萎缩、两极分化不断加剧、国家竞争力衰落。中国应当吸取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教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补正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改变了我们与政府,我们与企业的关系。当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让位于市场,由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成了市场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我们现在不得不面临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我们不得不逐渐适应下岗、再就业这些市场概念。那么,市场经济是不是意味着政府不再管经济了?政府不管劳动者了?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监管宋君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政府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运行和市场有序协调的重要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担负起这一重大社会职责,真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4.
第三部门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新视野》2005,(5):37-38
第三部门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开始形成并流行的,如今已影响到非常广泛的社会领域。第三部门之所以得到广泛发展,一个普遍认可的解释是,出现了第二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内容;没有第三部门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是难以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更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比较中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越性,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好“看不见”和“看得见”“两只手”,在市场更加有效、政府更加有为、党领导更加有力三个方面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雒,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是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坚定推进以市场为取向改革的深刻认识,体现出我们党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杨宜勇 《前线》2023,(4):16-20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壮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充分”;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更好”。  相似文献   

8.
宗寒 《探索》2012,(2):48-53
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基本关系,尤其是其"脑"与"手"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脑"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就是集中体现这些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大脑"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发展方向以及效率,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的手段和杠杆。这些"手"不仅有"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还有法制和精神文明这两支"手"。四支"手"各司其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支配指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9.
政府职能具有生态性.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时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进而形成不同的模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地方政府职能应该是一种什么模式?对此.理论界各种提法很多.如“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有效政府”等。本文认为.有为政府应是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模式.大多数地区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的基本目标是建设有为政府。  相似文献   

10.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必须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政府和市场的定位上作出了重大理论推进,反映了党对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认识的深化。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习近平对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目标、社会体制建设的目标都作了具体阐述。这些目标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是一个随改革进程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时,不仅政府和市场两手都要用好,也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手同向发力,还要根据经济和社会运行情况具体分析,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前无古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在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应密切结合在一起。如果把两者割裂开来,只讲市场经济的共性,忽视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必须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和要求,改革就会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走到邪路上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可以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相结合,从经济上说,最主要的就是要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公有制基础上运用市场经济这种手段。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私有制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唯一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市场经济既可以与私有制相结合,也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如何反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需要的、与资本主义条件下不相同的市场经济具体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需要注意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干预经济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宏观调控。在自由经济时代 ,政府(或国家)与市场是根本对立的 ,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越小越好。按照斯密的说法 ,国家的功能在于安全、强制合同履行等方面。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不需要政府对市场的基本运行加以干预。“把上帝的归上帝 ,把凯撒的归凯撒” ,政府与市场两分 ,各自具有明确界线。政府参与经济是变异的、暂时的、非正常的现象。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看法的转变缘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已经成为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瓶颈”。本文就如何培育我国劳动力市场,建构劳动力“大市场”作一些初略探索。 劳动力市场机制发育的模式选择问题,笔者主张以“大市场”作为其目标模式。理由在于,从我国基础条件和环境角度看,一方面,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靠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对市场取向  相似文献   

14.
王骏 《探索》2004,(6):112-116
"十一五"期间"是重庆巩固和发展过去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基本消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残余的制约和影响,把基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到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是集中力量解决、消除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无法解决的一些深层次体制障碍,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以及对外开放的变化进行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在"十一五"期间,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市思想,以重庆现实为依据,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建设性、规范性、协调性、系统性、创新性为出发点,充分借鉴和吸纳成功经验和前期研究成果,从国企改革、所有制结构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市场体系改革、人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进一步完善重庆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5.
市场失灵是指由内在功能性缺陷导致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从19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就开始把它作为政府干预微观经济、制订微观经济政策的依据。可是近几年,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了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往往有人把市场失灵的存在看作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对此,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一、市场失灵主要是国家制定微观经济政策或全面干预经济的依据,不应把它作为宏观调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刚 《理论研究》2013,(2):74-80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这一经验的取得是以科学理解"计划与市场"这对基本范畴为前提的,以此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魏枫 《奋斗》2021,(2):20-2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会这一论述,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从而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计划与市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属于社会运行机制范畴的辩证认识,是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制度的辩证统一,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市场与计划的辩证统一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尚建 《唯实》2000,(5):59-61
高等教育是一种产业,必须承认其产业化运行的方式。据此,高等教育市场体系应具备平等的竞争主体、完善的法制环境和畅通的价格信号等基本条件。同时,还应能有效地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这就要求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由传统体制下具体的全过程直接控制,转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的、间接的调控,并遵循这种调控方式所要求的原则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