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丽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聪明才智共同营造出的一方灵山秀水。自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三江并流和东巴古籍文献诠释,也分别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丽江还先后获得了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个小城市之首、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城市之一、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和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等殊荣。丽江,这个历史上“被遗忘的王国”,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目前,丽江作为云南的唯一代表,正参与角逐CCTV2006中国十大魅力城市。  相似文献   

2.
1994年,云南省政府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会,丽江旅游业从此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发阶段。2006年2月,省政府又召开了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提出要“做大丽江旅游业”。经过12年的精心打造,丽江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个小城市之首、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和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等殊荣;继1997年古城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后,三江并流和东巴古籍文献也申报成功,分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丽江古城举世罕见,中国独有,声播海外,名震寰宇,已集诸多美称和三项世界级桂冠于一身。2005年与1994年相比,游客量翻了19倍,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共云南省丽江市委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打造文化硅谷的战略目标。笔者对此作了一些研究和思考,认为应依托一个论坛、打造五张名片、做实十大工程,并在财政和巧借外力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努力把丽江建设成为世界名市。  相似文献   

4.
始建于宋末元初的丽江古城,于1997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5年来,作为依法保护和管理古城的职能部门转变作风、认真履职,坚持依法治城、以德管城、管城先管人的方略,贯彻遗产保护方针,为提高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保护管理水平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11(4):F0002-F0002
峨眉山市地处四川西南,交通便利,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绚丽多姿,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市境内的峨眉山集“雄、秀、奇、险、幽”于一体,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是旅游和休闲度假胜地。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峨眉山市大力推进“六区、一带”建设,不断完善城区旅游休闲要素,倾力打造“适宜居住、适宜休养”的“双宜”城市。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除了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白沙古镇、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老君山、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古籍三项桂冠以外,还用智慧、情感和血汗造就了三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琉璃殿与大宝积宫、宝山石头城和金沙江岩画。这三家文物保护单位是深藏于梦幻丽江的三颗珍贵明珠,凝结着纳西儿女深深的寄托与期盼。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对把丽江建设为世界文化名市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是中西部地区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品牌,具有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优势的峨眉山市,面对良好机遇,必须牢牢抓住,加快“创世界旅游精品,建国际旅游城市”的步伐,从而实现全市社会经济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回眸丽江     
丽江,这个明珠一样熠熠夺目于西南边陲的历史名城,既有水乡之容,又有山城之貌,头顶“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旅游名片”、“2011最佳度假休闲城市”等多项桂冠和荣膺多项荣誉,可谓“天下奇观”、“人间难得几回闻”,让世人刮目相看。她是人间天堂,是桃源圣境,是香格里拉梦境,是心灵的栖息地,是情爱的伊甸园,是一个光彩绽放的魅力之词,是思想随意放逐的天意之都,让每一位丽江人引以为豪,更让每一位从四面八方莅临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喜不自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丽江旅游业已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旅游“热区”。站在新的起点上,丽江市提出:树立大旅游理念,实施大旅游战略,实现旅游精品与区域协作,从旅游目的地向集散地转变,建设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示范中心城市,实现丽江旅游业的“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1.
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位于滇西北玉龙雪山下,金沙江较真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创建于1995年,是云南省创办最早、享有盛誉的中学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全省大事记     
11月25日我省7个特大城市变为大城市。近日,我国大中小城市标准有了新划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将特大、大、中城市的门槛分别由以前的“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50万、20万提高为“城区常住人口”500万、100万、50万;且首设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将大城市按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100万-300万分为“I型”和“Ⅱ型”,将小城市以20万为界分为“I型”和“Ⅱ型”。按照新标准,我省济南、青岛成为I型大城市,淄博、烟台、潍坊、济宁、临沂为Ⅱ型大城市;枣庄、东营、泰安、威海、日照、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9市为中等城市;另有89个小城市,1086个小城镇。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省西北部,海拔2416米的高原上,有一座方圆1.4平方公里,住有4200户的小城,它就是丽江地区行署和纳西族自治县的首府——丽江。 丽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学者考证,丽江是从唐初设府建城的,到现在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丽江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文物古迹众多,民风独特的纳西古镇。1986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历史名城。1997年2月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座  相似文献   

14.
峨眉山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世界第18个、中国第3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核心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主峰金顶海拔3079米,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以“雄、秀、奇、险、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人类的瑰宝,享有“震旦第一山”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愈发严重的城市病,中国政府试图采取限制大城市和鼓励小城市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利用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城市规模与城市发展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城市规模的提高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此研究结论上,进一步地利用齐普夫(ZIPF)法则和城市提供就业能力指数对中国城市规模体系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发现中国城市体系总体规模偏小且小城市提供就业能力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论坛》2008,(7):F0002-F0002
在滇西北有一座充满神奇和独特魅力的古老城池,这就是云南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唯一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所在地、中国魅力城市——丽江古城。这座建于宋宋元初,盛于明清,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的古城,依山筑城,临水为街,家家流水、户户垂杨,花树掩映,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绚丽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增多以及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旅游业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应运而生。怒江旅游资源以其原始、生态、神秘、壮美、古朴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特别是2003年7月2日,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主席团特别会议上,宣布中国“三江并流”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它的申报成功,提高了怒江的知名度,为怒江旅游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名牌精品、大旅游开发三大战略,按照“做精大理、做大丽江、做优迪庆、开发怒江”的要求,全面提升滇西北地区旅游竞争力,把滇西北地区建成精品荟萃、精彩纷呈的中国一流、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精品旅游区、云南连接川藏的旅游集散中心,以此带动云南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开创滇西北旅游发展的新局面。大理白族自治州按照省委、省政府“做精大理、提升旅游产品的品牌质量”,把大理建成“集历史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以及滇西北主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集散地”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机制、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加速建设演西中心城市和打造大基地为载体,以启动和建成一批大项目、形成一批大而强的企业为突破口。以开发精品景区(点)、打造旅游品牌为核心,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休闲旅游是目前世界旅游发展的最新动向,休闲旅游已成为城市经济结构转换和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之一。中国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动城市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依赖于休闲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程度、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的健全程度,以及城市整体硬件环境的支撑,还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休闲旅游四大要素构成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将极大地提升旅游整体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常官 《人事天地》2011,(10):25-26
玉林是西江经济带的重要成员之一,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园林城市”。玉林商贸发达,全市已发展非公中小企业约2万家,被誉为“广西的温州”。“十一五”时期,玉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先后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浙商投资(中国)最佳城市”、“中国粤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