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有过一次短短的令人难忘的经历。那是几个星期前的一天,我正在卧室里给我最小的孩子换尿布,我4岁的女儿艾丽莎跑了进来,扑通一下跳到床上,靠在我身边,很认真地问我:“妈妈,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我猜她正在玩什么富于想象力的游戏,于是假装很合作地回答说:“我想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好妈妈。”“你不能干那个,因为你已经是一个妈妈了。你还想干什么?”“那好,也许我会当老师。”“妈妈,不行,你已经是老师了。”“宝贝,那妈妈就不知道还能干些什么了。”“妈妈,你只要回答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就可以了,你可以干任何你想干的…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纵横》2001,(9):55-60
“您好,周伯伯” 怀和我焦急地等着去看我们的房子。每天我们都要问莎南,每次他总对我们说还要等几大,中央取暖系统还未建好,还有一些装修工作要做。我们古老的宫殿即将翻修一新,我以此安慰我自己。 “我们的房子用什么颜色来粉刷?”我问莎南。“让我们用淡绿色的涂料,” 不等他回答,我就这样建议,在曼谷那是一种助兴的颜色。 “在罗马得按罗马人那样做,”莎南回答说。 “罗马是什么?” 我问。 “在泰国,房子是用木头造的。你可用绿、蓝、金等,几乎每一种颜色来油漆木料。但在中国,我不能给你造木头房子。否则,在冬天你会冻…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急三火四地跑到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第一个是真实。你告诉我的消息,是真实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那个人踌躇着说“:不,正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果真很重要吗?“”并不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既不真实,也非善…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瞬间,发生在大二的课堂上。她与邻座的他聊得十分投机。他知道她是武汉人,快下课的时候,他问:“我以后到武汉去玩,去找你,好不好?”她说:“当然好。”顺手撕下一张笔记纸,草草画张地图给他。第二个瞬间,是在毕业的火车站。歌着、哭着、挥着手,送走一个又一个同学,最后的站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北方的后半夜,6月也是凉的,星都快黑的时分,他突然说:“你知道吗?我一直爱着你。”她惊愕地抬头,看见他的脸,霎时间恍然明白了,何以那些看见他的日子,连阳光也格外炽热。她几乎要狂呼:“我也是呀!”但火车呼啸而来…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2003,(8)
细雨你好!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如果你有耐心听完这个故事,我想,你也就明白我要向你求助什么事情了。我有两位从小就开始交往的好朋友,一个是男友,一个是女友。等我们都长大了以后,那个男友开始追我的女友。我本来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可是我慢慢被男友的那股执著劲儿给感动了,我竟喜欢上了那个男友。但我一直认为他们才是天作之合,我是不会有希望的。我的女友一直没有答应他,而他也没有彻底放弃。就这样过了一年,女友去了北京,走前告诉男孩,他们是不可能的。男友很伤心,我就一直陪着他,开解他。慢慢地,我们有了爱的…  相似文献   

6.
父亲     
澜涛 《新青年》2005,(4):11
我对父亲有着天生的嫌弃和厌恶。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夏天,因为突然下雨,我没有带雨具,放学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在校门口等我,就躲在收发室里不出来。透过收发室的窗玻璃,我看到父亲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抱着雨衣,目光在放学的学生中搜寻着,间或向校园里张望着。我在心底恨恨的想,父亲怎么来了呢?时间在一点点过去,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学生走出校园,雨也越下越大,我注意到父亲的裤子、胳膊都已经被淋湿了,他的身体似乎在发抖,我心里不禁窃喜起来,暗想,这下父亲要回去了吧!可是,我错了,学生已经几乎走尽了,校门外只剩下他一个接学生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7.
公车上     
她在车上看自带的口袋杂志,一篇文章介绍香港的一个叫黄灿然的诗人,他的诗《你没错,但你错了》:“由于他五年来/每天从铜锣湾坐巴士到中环上班,/下班后又从中环坐巴士回铜锣湾,/在车上翻来覆去看报纸,/两天换一套衣服,/一星期换三对皮鞋,/两个月理一次头发,/五年来表情没怎么变,/体态也没怎么变,”“你就以为他平平庸庸,/过着呆板而安稳的生活,/以为他用重复的日子浪费日子,/以为你比他幸运,毕竟你爱过恨过,/大起大落过,死里逃生过/你没错,但你错了:”……“你那些幸运的经历他全都经历过,/而他经历过的,正等待你去重复。”她在心里笑了一笑,诗里的“他”换成了“她”就是她自己了。  相似文献   

8.
他凭着近乎海明威笔下的那种处于危险境地和死亡边缘 ,但又坚强地同命运抗争的“硬汉性格”和“可以被消灭 ,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硬是在南美莽莽处女之地开拓出辉煌的事业 ,“从无中创造出有来” ;另一方面 ,他不苟言笑的外貌中却蕴藏着一副悲悯真挚的仁者心肠 ,心灵中涌动的深广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之情更时时牵动着他那颗炽热率真的赤子之心。他 ,就是来自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郭胜华先生。我想采访他 ,首先是被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迥异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父亲要把巴黎的小餐馆传给独养儿子 ,郭胜华却不领情 ,他要到更运的地方独自闯…  相似文献   

9.
肖峰 《新青年》2002,(9):42
“你真的是笨得没治了!”“这连衣裙多漂亮呀,可惜穿在了你身上。”“别再瞎耽误功夫了,你练也白练,我妹妹都比你弹得好。”……你遇到过这种损话的伤害吗? 有人嘲笑你,或是指责你,或是以言语侮辱你、打击你。你想找一句话把他顶回去,让他住口,但是偏偏想不出来。事后你把此事的前后回  相似文献   

10.
天涯咫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电话那端的一句话,才让我有了勇气和毅力投入枯燥的考研复习之中,报考了这所北京的名牌大学。因为这样离他最近。那天,是我和他分开后的第一个中秋节。白天当他打电话来时,被喜悦和失意缠绕的我调侃地说了一些怪话,诸如考不上就散伙之类。深夜11点半,我从睡梦中被铃声惊醒。拿起话筒,电话那一端的他说:“我今天想了一天,觉得早上你说的话不对。”“什么话?”迷迷糊糊的我莫名其妙。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反正我们能在一起,不管你考不考得上。”我反问:“如果考不上,怎么在一起呢?”呆了一会儿,他没回答,只说今…  相似文献   

11.
寡妇告子     
寡妇告子唐朝人李杰任河南尹时,有个寡妇上门状告儿子不孝顺。李杰仔细观察其子,觉得寡妇言之不实,便对她说;“你已守寡,仅有这么个孩儿了,现在控告他不孝,按你所说的罪好是要判死刑的。你难道将来不后悔吗?”妇人不听劝告,仍继续陈述其子种种不孝,表示就是处死他,也决不后悔李杰便判道:“既然如此,你速去买一副棺材来盛你孩子的尸i体。”说罢,又私下令人跟踪,暗中观察动向。那妇人出门后,即与一个道士说:“事情已经办妥了。”然后,又去买了一副棺材,抬了回来。李杰即下令逮捕那道士,进行审问,道士只得把认自己与妇人…  相似文献   

12.
正"您一生历经坎坷,为什么能够不失赤子之心,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呢?"我曾像很多人一样,好奇地问过启功先生。他答道:"人的一生主要是‘过去’和‘未来’,‘现在’很短暂,已经过去的事,还想它做什么?要多想未来。我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老年丧妻,没有子女,但很舒服,什么牵挂都没有了!当右派不许我教书,我因祸得福,写了许多文章……幸亏有那  相似文献   

13.
我附在他耳边对他说:哥,不要不好意思,她本来就是我们的妈妈。其实我还想对他说:你说过的,我原本就是你的妹妹啊。我看见有两行泪水顺着他的脸庞滑落下来,那句煽情的话哽咽在我的喉咙里。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2003,(8)
细雨:我是一个17岁的女孩,我想向你倾诉一件令我最烦恼的事。那已是一年前的事了。初三那年,我和另一学校的一个男生相处不错,我们很能谈得来,常常在一起玩,有一次我还和他一起玩过一个通宵。但是我是懂得自我保护的女孩,我和他一直没有什么越轨的行为发生过(细雨姐姐,我知道老师、同学和我的家长都不相信我,我也不知道你会不会像他们一样不相信我,但是我敢保证,那个通宵我们真的是在一起玩,虽然最后我是去他家住的,但我们真的没有发生过什么)。我把和他每一次出去玩的事都记在日记里,可是,那本只剩下两页空白纸的日记却…  相似文献   

15.
永兰 《新青年》2005,(7):28
细“腰决定成败”,A君把这几个字甩过来时,我惊呼“好句子!”他却又道:“论点不正确,几次提笔终不得。”说这一句话时,A君可能忘了他曾说过的那一句话:“豁出去了,爱咋咋地。”没错,此论点虽非公理,如“两点间直线最短”般,谁看了均无二话,可是,架不住俺有如山的论据支撑,不信说不服你。先登场的这位大美女是我同学,长得那叫弱柳扶风,最令人叫绝的是,一双大眼睛有事没事都水汪汪的,想不心疼都不行。其实就她那点计算机底子,我清楚,国二考了两年都没过去,可是凭着这副小模样,她在电脑城轻松谋了个差使,底薪一千五,不多是不是?提成多呀。别看…  相似文献   

16.
师恩浩瀚     
忆往昔,峥嵘岁月无限。走在大学校园,阵阵花香把我带回到高中时代,难忘我的语文老师。他是个爱花成痴的人,校园里的花多是他亲手栽培的,他是一个真正的园丁。我想,或许我们在他眼中也是花吧。他以自己高雅的情趣熏陶着我们,然而顽皮的我们忍不住美丽的诱惑,经常去做“采花大盗”。一次,正采得不亦乐乎,恰巧他经过,几个人便立刻蹲到花丛里。这时,不知是谁笑出声来,他听到转身回来,发现了满身是土和叶子的我们。而我们立身垂首地等待他的教训,他好气又好笑地说:“你们啊,蓦然回首……”我们立即回答:“我们却在丛中笑。”我…  相似文献   

17.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3,(1)
残酷人生两个人在餐馆吃饭,桌上放着一杯热芥末。其中一个人认为芥末是甜的,于是舀了满满一勺放进嘴里,立即泪如泉涌。不过他紧闭嘴巴,没说一句话。他的朋友迷惑不解:“怎么了?”“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就在2年前的今天,他上吊了。”他的朋友安慰了他一番,也舀了满满的一勺芥末放进嘴里骤然,泪水如泉。第一位佯装无事地问他:“你怎么也哭了?”“我在想,你父亲20年前上吊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上吊?”第二个答道迟钝有个农夫跌断了腿,去看医生。医生问他是怎么把腿跌断的,他说:“25年前,我在一个财主家当长工。有一天晚上,财…  相似文献   

18.
龙生     
潘国本 《新青年》2005,(5):33-34
龙生住在苏皖交界一个叫望牛墩的小村上。听到龙生住进县医院,英英马上找了过去,按病区寻到了躺在病床上的龙生,见他换了一个人似的,眼泪直滚了下来:“龙哥———你咋搞啦。”龙生见了英英,眼睛一亮:“哪个吃了五谷不生灾?没事,英英,我看你应该抓紧了重找一个,后边的日子长着呢。”龙生是刚晓得她那男人缠上了别的女人,他们离了。“你呢?”“我?你不比我,一人吃饱了全家吃饱了,你有家有母的,难!我就不信,论人品论德性,你碰不上一个称心男人。”英英在床头倒起一杯水,想端着给他喝,龙生接过手,抖抖地捱到嘴边:“你单位、家里都忙,去吧,医院也…  相似文献   

19.
也许并不是每一个男孩子都渴望当兵,尤其是现在,军人的职业已经不被年轻人青睐。在我少女的时代,绿军装是青年人最好的职业。那是70年代,不像现在,五光十色的职业像霓虹灯闪耀。但我敢说女孩子十有八九都是愿意当兵的,因为女兵十有八九不能如愿,所以女兵生活在人们眼中就有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很多当过女兵的朋友这样对我说过:如果再有一次青春的机会,我们还是会选择当兵。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真的,当兵前我就是这样,在大街上看见神气的女兵走过,就想那是我就好了。女孩们,难道你不羡慕她们吗?或许你突然有了一种要当女兵…  相似文献   

20.
老禹和老余     
老禹是本市文物馆的馆长,鉴别文物有些造诣,曾因为一件青铜器的考古研究,将本地区青铜”炼的历史推前了一千五百多年,获得了当年全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不过,馆长是个闲职,文物馆也是一个典型的“门前清”,就像春联一样,到过年了,才有人想起来,年一过完,谁也眼睛不瞧一下,为此老禹常有知遇难求的感叹,有时候还作孔明的隆中长啸之态。老禹毕业于一所响当当的大学考古系,同学多有出息,这给他的压力很大。前些年,他也想过穷则思变,苟且变通过,比如打打小报告,吹些小道消息,陪吃陪喝陪耍牌等等,但实在是不通官场三味,又抱着很强的名节思想,经常惹领导不痛快。“先进性教育”的时候,领导要述职,老禹的局长是“夜大”毕业的,原是给领导拎拎包、开开车门的,没弄过大材料,急得直闹心,想请老禹捉笔代劳。老禹爽快地说,小菜一碟,一夜就能弄它个两篇来,保证大家听后都很满意。局长眉头一跳:“你真行呀!”老禹没听出味道来,还自夸地说:“你真是找对了人,这火车难道真是推的?”为此,局长后来就说过,老禹这个人那,书生气。这几年,老禹的年岁大了,似有所悟,便不再在仕途上努力了。老禹的老婆是个没遮拦,气不顺时,就埋怨他两句,说他是窝囊废,连她的调动都没搞定。老禹就憨厚地笑,好歹是个馆长,技术含量高吧?老婆揶揄,真是一个大官呀,连我也没瞧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