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德 《新青年》2007,(10):34
这一天,校园里的迎春花开了,一串串的黄晕,让初春多了几分暖意。我拿着一沓作文,穿过办公楼前面的小花园,一个女生急急走过来.拦住了我。她说,马老师,这两天烦,想和你说说话。我笑,你说吧。就这样,一园子的花草,邂逅了这么一位心事重重的小女生。原来,一个和她相交甚深的朋友,大约有一个多月了,不搭理她,闹得她心神不宁.一直不能安心学下去。她说,马老师,你知道吗,我和她(朋友)从初中一直好到现在。说到这里,女生哭了,两行泪夺眶而出。看得出来,她是真的珍视这份友情。  相似文献   

2.
阿瞳 《新青年》2005,(5):48-49
和我在一起的朋友们都说,林姗姗爱上我或者我爱上林姗姗是个奇迹。他们觉得我们一高一矮很不般配,还说这和长颈鹿与小白兔相爱是一个道理。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后,林姗姗很生气,开导我说:让他们嫉妒吧,我们都是食草动物,食草动物要彼此相爱。林姗姗的个子不高,娃娃脸,长发清水挂面似的披在肩上,是我们那个街区里公认的美女。关于我追她的具体过程比较复杂,不想多说,反正我们在一起恋爱已经很久很久了。和她交朋友后,我叫她晓晓。她没有表示异议,温柔地接受了这个称谓。她说,感觉这个名字很新鲜,然后笑得像一朵雨后的水仙。她非常喜欢笑,大概是…  相似文献   

3.
记得德国著名的革命先驱罗萨·卢森堡女士说过:如果街头上只剩下一个人,那一定是女性革命家。1919年1月15目,她与李卜克内西一起遇害,至今逢到她的遇害日和"五一"节,仍有很多德国人到她的墓前敬献鲜花。这样一个受人敬仰的女性为何有如此预言?对她的信仰我固然钦佩,而对她的预言,我确一直存疑。以我的感觉: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那必定是男人——格瓦拉、白求恩,或者是抛弃富贵繁华的释迦牟尼、李叔同这样纯粹、高  相似文献   

4.
那时花开     
(1)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雨荷时候的情景:她爽朗笑起来的时候好看的眼角,微微上翘的眉毛,以及阳光照耀下额头上那毛茸茸的金黄的光晕,甚至衬托在她身后那水中的一朵朵白莲花,都让我的心里花枝乱颤、意乱情迷。那是在雨荷刚刚租来的店里。带我来的同学晓东说:这是刘雨荷,刚开了这个电脑公司,希望你能给她做助手。我就这样开始了给雨荷的打工生涯,我的任务是开发软件,实际上是给雨荷做助手,为她准备一些数据和资料。同龄人之间真的很容易相处,跟雨荷这样的人一起工作会觉得日子过得特别快,也非常愉快。当时郑少秋…  相似文献   

5.
爱莲说     
她是我的古琴老师。第一次被朋友引见去找她,她站在楼下等我们,穿着淡紫色衣衫,浅浅的笑,素白的手,雅致得让人想起绢画中的仕女。她不让我称呼她老师,而喊她,莲。莲——,轻声唤出来,即便我这样一个女子,也心生爱怜。学琴的地方在她家。房子很小,60平方米的两居室,简朴雅致。我们在一间小书房里练琴。墙上一幅扇面,两朵亭亭于碧波之上的莲花,上面一行草隶: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她对我说,是我家先生画的,字,也是他题的。  相似文献   

6.
宾枣 《新青年》2006,(2):21
明天就要开始工作了. 离开家时,妈妈很担忧地看着我,叫我要注意身体,末了还来上一句"要记得和博士保持联系."笑,我没有办法跟她说,我实在无法对博士有任何心动感觉.我不再期望激情四射的恋情,却也不想仅仅为了年龄或为了他的学历之类就这样妥协了.就像我跟杨老师说的,我不敢想如果有一天博士要拉我的手,我想我会很抗拒.  相似文献   

7.
肖峰 《新青年》2005,(6):40
我是个大二的学生,生活中遇到了关于男女感情方面的困扰。大一下学期,我认识了一个邻班的女孩。刚开始接触,就对她的感觉很好。觉得她性格开朗、健康,这种性格自己挺喜欢。后来,我们经常会选择晚上一起出来聊天,运动。大多时候,都是她主动约我。我是个没自信的人,可她从来没有看不起我,令我非常感动,觉得她就像我的知己一样。就这样,我们彼此把感情投入进去。在和她交往的日子里,虽然过得很开心,可自己一直也很压抑,觉得和她在一起有压力,因为她是个优秀的女孩,班上成绩不错,而且一直都是班上的班干,身边的朋友也很多。还有一点,我一直很在…  相似文献   

8.
烟火爱情     
她是个可人的女孩,他喜欢她.一天,她问他:如果我突然死了,你怎么办?他一听,就激动了起来,涨红了脸,很是气恼,不允许你这样说的,你怎么会这样说话呢?多晦气呀!没有你,这日子还怎么过呀?你必须和我一起活下去!她笑了,觉得自己很幸福,他把自己视为生命呢!把自己的一生交到这样的男人手里没错的!  相似文献   

9.
细雨 《新青年》2002,(2):36
我是一个迷恋上网络的男孩,我今年24岁。我网恋了,我爱上了“她”——“阿妹妹”。也许你会笑我,24岁了,还能迷恋上网络上虚幻的东西,可是,当我在网上第一次和“她”交谈的时候,我的心里就荡漾起了一种朦  相似文献   

10.
是一个挺有味道的女人。且不说她的长相如何耐看,就说她那别具一格的笑,就足以醉倒一大群男人。她笑起来,脸颊上会显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并发出脆脆的声音。还有呢,许多稍有姿色的女人都懒得翻书,可她一有空就扎进了书堆里。她的眼睛轻度近视,看书时若遇光线暗淡,她会将眼睛微微觑着,有人问她:“你咋不戴眼镜呢?”她说:“打死我也不戴,女人戴眼镜就像男人涂口红一样,难看!”可不,市里一家颇有名气的民营企业招聘女秘书,那么多靓女参加竞争,惟独她被选中。为此,亲朋好友向她表示祝贺,她却甩出一句:“本来就应该是我嘛。”…  相似文献   

11.
寂寞的母爱     
记不得母亲具体是几月生日,要么是这个即将来临的9月,也可能是10月。这么多年,我和母亲聚少离多,从来没给母亲过一次生日,买一份哪怕很小的礼物给她。作为她最小也是她最爱的一个女儿,我的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惭愧的感觉———我愧对母亲二十多年的养育。这个多雨的夏季,我格外想念我的母亲,我想她的时候,也是她想我的时候……没有人能理解我此刻内心的感受。我的母亲,她那么爱我,几乎是到了极致……每一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母亲在我身上付出的爱超过了很多母亲。她的眼里只有我,而没有她自己……而我,这些年,一直不在…  相似文献   

12.
一个电视游戏节目,主持人问了许多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最后胜出的几位都答对了,主持人说,最后进行一个测试各位记忆力和观察力的问题。问题很简单也很刁,主持人问的是从走廊上走进演播大厅的台阶有多少阶?前面3位都回答不出,最后一位是个小伙子,他说是3阶。主持人说回答正确,他问小伙子,是偶然发现的还是在生活中经常注意这样细小的事情。小伙子说:“我进演播室的时候,走在我前面的是一位老人,他没有看清演播室门前有台阶,差点摔跤,是我扶住了他,所以我留心了门口的台阶。”场上有掌声,鼓励的肯定不是小伙子的记忆力,而是…  相似文献   

13.
《新青年》2003,(8)
哈市税务学校的杨立萍,你的朋友立明给我写了封信,她在信中是这样说的:去年,我在《新青年》的一个交友栏目中交到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如今,和她相识也快一年了,我们时常用信和电话来交流,有时间我们还会在网上见见面、聊聊天。每当圣诞节来临之时,我都会为她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送上自己的祝福。就这样,长时间的联系使我们的友情日渐加深。现在她快要毕业了,并且马上要参加公务员的考试。我只听说这种考试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我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更不知该说些什么话来安慰她、鼓励她,我只想通过你来告诉她:立萍,加油吧,…  相似文献   

14.
美丽坏女人     
雪小禅 《新青年》2005,(1):16-17
我第一次见到海妮的时候,她穿6个洞的牛仔裤,上面挂着许多流苏,上面是紧身的小黑衫,头发长得到腰际,她正坐在一群男人中间和他们喷云吐雾地吸烟。然后她放肆地哈哈大笑,笑的时候露出两颗虎牙,有点像巩俐,但比巩俐年轻多了,眼角眉梢全是风情,这样的女子,一看就是大众情人,谁都会喜欢,因为很多时候她是个中性人,和男人女人都能玩到一块。那群人中有我的朋友,他叫我,嗨,名记(妓),快过来喝一杯。我过去,海妮抬起头来看我,是记(妓)啊!其他人哄地就笑了起来。我想这小女子真是大胆,什么话都敢说。她又说,不至于是娱记吧?我最怕娱记。你又不是明星,…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2007,(4)
不经意地瞥见静在 QQ 上的个性签名:"喜欢被山拥抱的感觉,清新、自然、纯净……"五·一大假早巳走远,我知道,她是在用这种方式怀念属于我们的日子,而我一直也想为此写点儿什么。我和静是音乐学院的同学。在我眼里,静可谓一个奇女子。她的奇在于其超出常人的独立、大胆和敏锐,有些我行我素,却不失原则。同学那会儿,我被她堂而皇之地叫做"老婆",而她自称"老公"的同时,还兼任了同寝室两个女生的"妈咪"。说到这儿,我得先澄清一个事实:静绝不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者,如今她已是  相似文献   

16.
红舞鞋     
上海,给了涔太多遗忘之旅,像梦重新开始的地方。浩曾问她,毕业要离开上海吗?涔笑,如果没有意外,不走。浩笑,也有你舍不下的?涔笑,为何不可?初夏的校园,反反复复放着一首罗大佑的《海上花》:是这般奇情的你,粉碎我的梦想,仿佛像水面泡沫的光亮,是我的一生……情歌浪子,就这样唱老,不老的只有这旋律。也是在这样的时刻,就在这毕业的离愁别绪中,涔看到站在树阴下的陈木。1432天。他们别离了这样久,此刻相见,却仿佛并不曾一刻分开。涔,低头看着手中的史努比,然后抬头,如当年的小妹,笑意盈盈,浅淡无波,叫了声,小哥。涔笑时,眉眼如弯弯新月,陈木的…  相似文献   

17.
诗人刘湛秋来信,说有位台湾女作家想到西藏一趟,问我何时来最好?我说,5至9月来均可,这段时间,西藏气候宜人,鸟语花香,是消闲避暑的最好时间。后来又收到刘湛秋的电报,说女作家即将抵达拉萨。就这样,张典婉追寻着文成公主的足迹,终于风尘仆仆从台湾取道青海到西藏来了。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疾风暴雨的傍晚,她和两个同伴急匆匆冒雨来到寒舍。我不相信面前这位小女子就是台湾知名青年女作家张典婉。她笑容满面,充满真诚和机智,她头发微黄,戴着眼镜,穿着朴素,透出一种东方女性美。她一见到我们,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滔滔不绝大谈第一次来西藏…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诗人黄殿琴以其清新隽永的诗歌崭露头角,步入诗坛。她赠与我的薄薄的诗集《多梦季节》,在我的阅读史上留下了很深印迹。她的诗作轻柔,细腻,透明。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她如鱼得水,倾情诠释内心的绵绵情感并辐射着身边的现实和生活;诗中充满源于生活的灵光闪现、对未来的希冀和无尽的幻想。之后,写诗之余,她转向散文体的写作。十余年下来,出版了十几本书,是一位创作精力旺盛的女作家。她永远是一个走在时间前面的女人。她这样说:“我时常为时间、空间、万物、宇宙而感动,它们是智慧的动力;我也时常为体悟到的‘诗歌之重’…  相似文献   

19.
《新青年》2004,(2)
细雨姐: 你好! 我以前认为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写信是件很蠢很笨的事,可是我没有想到,自己也会这样做,你不会笑我吧?也许是我太累太压抑了,我真的好想大哭一场,可是我做不到。我在我最好的朋友家打工,她对我好得不得了,可是她妈妈并不喜欢我。她家里很有钱,她妈想让她将来出国。可能  相似文献   

20.
第一个瞬间,发生在大二的课堂上。她与邻座的他聊得十分投机。他知道她是武汉人,快下课的时候,他问:“我以后到武汉去玩,去找你,好不好?”她说:“当然好。”顺手撕下一张笔记纸,草草画张地图给他。第二个瞬间,是在毕业的火车站。歌着、哭着、挥着手,送走一个又一个同学,最后的站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北方的后半夜,6月也是凉的,星都快黑的时分,他突然说:“你知道吗?我一直爱着你。”她惊愕地抬头,看见他的脸,霎时间恍然明白了,何以那些看见他的日子,连阳光也格外炽热。她几乎要狂呼:“我也是呀!”但火车呼啸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