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16日,由台湾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一代宗师徐悲鸿画展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开幕,90幅作品全部由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提供,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这位杰出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在油画、国画、素描、水彩、色粉画等各方  相似文献   

2.
北京画家陈冰先生从事绘画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涂抹”水彩、临摹名作入手,经师从秦岭云、黄均先生,系统接受素描、速写、水彩、山水技法严格训练近20年后,才真正地走上了艺术之路。留心陈冰的作品和作品照片,其中“思想葱茏”,时见新意,人体构成了陈冰绘画的主旋律。蔡若虹先生在《看画人的独白》一文中说:“思想葱茏便是新”。又说“看画看多了,就有两种忌讳。一忌思想空虚,看来看去,看不出什么意思;二忌内容重复,翻来覆去老一套。”陈冰的创作从最先发表在《中国土地》杂志封底上的水彩小品,到现在林林总总的人物画、花鸟画,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3.
他是个小有 名气的画家。某 一天当他迎着清 晨的第一缕曙光 完成一幅新作品 时,突然想知道人们对它的评价。他把这幅 画送去了展览厅,并附上一张纸条: "请在 您认为处理欠佳之处作上记号。"几天后,他 收回画,失望地发现画上满是记号,他有些 泄气,但仍不甘心自己的努力就这样被全盘 否定。他把画再描摹了一遍放在同一个地方, 但这次附上的纸条是: "请在您喜欢的地方 作上记号。"后来,他惊讶地看到画上画满了 赞美的符号。同样一幅,结果为什么会如此 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驿路风铃     
医生和画家   一位眼科医生成功地治好一位著名的超现实派画家的眼病。收费的时候,医生说可以不收钱,但希望画家为他画一幅画,内容由画家自己选择。   画家很感激医生为他治好眼病,于是他画了个硕大无比的眼睛,每个细节都精细入微,并且在瞳孔的正中央为医生画了一幅肖像。眼科医生看了这幅画,一下子被画家过人的艺术表现力所震慑了。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半响才说:“谢天谢地,幸亏他不是来治痔疮的。” (俞世英作 )孩 子 他 爸   卫生所张大夫刚坐到诊桌前,邻居王嫂便来到他面前轻声说:“张大夫,我家肥猪两天不吃食了,请您…  相似文献   

5.
郑玉先生出生于中岳嵩山脚下,五十年代毕业于沈阳鲁迅艺术学院,已在艺术的天空(世界)遨游了四十余载。他早期从事水彩创作,吸收了西方的水彩技法,强调写实功夫,亦以光和色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将水彩这个画种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中国五六十年代杰出的水彩画家...  相似文献   

6.
吴冠中先生喜欢引用凡·高的话“苦难永远没有终结”来描述自己的创作人生。他说,画了一幅画,就像生了一个娃娃,当然很喜欢;但是没过几天,就遇到新的困难:下一张怎样画?我不愿重复自己,于是又开始痛苦。一幅幅作品,就是在不断出现的新痛苦中诞生的,“苦难永远没有终结”。创作的苦难、创作的快感,就这样循环往复,陪伴着杰出的创造者,不只是艺术家,还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在袁熙坤的作品陈列馆,我看到了画家的部分作品。袁熙坤擅长水墨画和油画,同时他还长于画动物中的狮、虎和人物肖像。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慢慢认识和了解这位大师的艺术成就。他的绘画创作让我们有机会走进他的故事之中。袁熙坤出生在云南省一个国画世家,父亲袁晓岑是中国著名的花鸟画大师,然而袁熙坤的绘画之路完全是靠他自己走出来的。 袁先生说,由于秉性所致,他从小就  相似文献   

8.
路中汉在画中保持着笔墨的趣味以夸张的手法造型几乎到了抽象的边缘你能感觉他在画什么如果再差一点就不是这个形象了他这种度掌握的很好由于他画的抽象才赋予了画的联想他很有才气很有未来的前景因为已经看到了他作品中所赋予的这种艺术的财富从他的作品中你能看到他敢于画他生活中感受到的东西因为他掌握了一种艺术技巧无所不能在画上能够表现出这个艺术家的感受及情趣看画其实就是看这个画家看他的性格看他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他的作品中能够把这些东西反映出来就是一个好画家路中汉做到了路中汉的画一看就是路中汉的他好就好在这一点好得到了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地步——【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陈延  相似文献   

9.
冯增木,今年三十七岁,是泰山脚下农民的儿子.这位山东大汉,现在是一位颇有成绩的中国书画装裱师.他成功地装裱过一万多幅字画,其中包括中国画坊和书法界不少巨匠的佳作.他还善画,他自画自裱的作品,常常被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和海外华侨.他的作品已流传到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
敦煌壁画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自古以来,不少中外学者和艺术家对那里心向往之。1940年,进入不惑之年的张大千,为探求中国画的源流,毅然决定到大西北去临摹敦煌壁画。后来,他毫无保留地把所临摹的全部敦煌壁画捐献给了国家,被传为佳话。 张大千早在30年代就已经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创作出万余幅作品,在美术界享有盛誉。这次去敦煌,既是为了实现他多年的夙愿,也是为了实现他在绘画艺术上的新突破。然而,在山河破碎的旧中国,交通不便,供应困难,一个赤手空拳的艺术家要到茫茫戈壁滩去探求艺术之路,其艰苦可想而知。好在张大千…  相似文献   

11.
认识刘野     
我是在北京的一个现代艺术的展览上认识刘野的,那是1994年。当时他刚从柏林艺术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准备在北京继续发展他的艺术。我当时对他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一个留学生学成回国了。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自信和坚定。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探访一个艺术家时偶然在其家中看见一本香港佳士得中国油画拍卖的目录.上面有一幅油画作品与其他参柏的作品在趣味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这幅油画描绘了一个在画室里带天使翅膀的裸体小男孩.清新并充满了无限的想象。我下意识地去看这幅画的作者名字.“刘野”这次以艺术家的身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2.
<正> 1957年,在浙江省举办的首届美展中,杜高杰就有三个画种的作品入选,其中的一幅水彩画被编入《浙江省第一届美展选集》。他已经在浙江大学美术讲坛上执教51年。他游历了中华大地无数的名山大川,他的写生稿数以万计。其实,杜高杰的绘画艺术,在早年就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1,(28)
正当你去看孩子们用心画的作品,不是这些作品有多么激动人心,而是你的心,是否真的有艺术感觉在跳跃和奔涌。带着我们自己的审美喜好,去尽情地欣赏和赞美吧!以前听画家朋友说,千万不要早早送孩子去学画,会走很多弯路的。我问,那不去学画画怎么就会画画了?他说,让孩子自由画啊。自由画,不给任何指导?有多少家长愿意尝试啊?  相似文献   

14.
很久以前,在英国的一所小学,有一个“捣蛋”的学生。有一天,他突然想看一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便和几个小伙伴一起逮住一条狗杀掉了。但没想到的是,这条狗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最宠爱的狗。校长知道后,非常着急,也非常生气。但处理结果却令人不可思议,罚学生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学生知道自己惹了大祸,便费力地画好了两张图交给校长,校长见学生认错态度较好,图形画得也不错,杀狗的事情就这样了结了。学生在画图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此发愤学习。那位杀狗的学生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解剖学家…  相似文献   

15.
在卢杰英布置简洁却随处可见《摄影作品赏析》、《艺术摄影的光与影》的办公室,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如此醉心于摄影,卢厂长有些激动地反问我说,生活如此美好,我为什么不用镜头把她拍下来呢?转而又说,其实,我也希望将我的思想反映在我的摄影作品之中。说着,他拿出他在2000年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的部分作品,并饶有兴味地向我讲述起这些作品的拍摄经过……从一幅幅精美相片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摄影家,卢杰英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读书     
《杜尚访谈录》他为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画上胡子,把小便池送到展览会当作品展出。他就是杜尚。一个蔑视艺术,把生活视为惟一艺术品的人。在本访谈录中,杜尚展现了他自己的一生,这一生是由热衷绘画,学习先进流派,后来却又放弃绘画,甚至放弃艺术构成的。当杜尚否定艺术,放弃艺术时,他却因此成为20世纪最了不起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7.
余洁 《观察与思考》2005,(12):58-61
<正> 我们说,创作一幅书画作品,如同创造一个世界;一幅画就是画家生活的片章,内中蕴含着无限生机。读柳村先生国画作品,苍劲朴茂,形神兼备,画幅中自有一种古拙奇峭,鲜活灵动的蓬勃之气,洋溢着强烈鲜明的时代气息。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其关键在于,他的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但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因为他的画源于生活。柳村先生在余杭工作多年,塘栖画枇杷、五常作红柿、超山点古梅、百丈写修竹,以及多次  相似文献   

18.
孙涛 《友声》2013,(3):10-11
<正>"春红、柳绿、奔马、溪鱼,一幅幅浓缩中国文化意象的扇面画作品被请进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座百年欧式建筑中,将这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展现在美国观众面前。此次画展特意以"美丽中国"为题,一幅幅扇面画通过中国山水、花鸟、人物等画面定格,呈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风格,有的朴拙雅致,有的诙谐有趣,在方寸之间展现巧妙构  相似文献   

19.
台湾摄影家吴绍同的“鹤”摄影作品展览,去年曾在台北金品艺廊展出,今年又在北京中国摄影家协会多功能厅拉开序幕。那鹤的不同姿态、不同组合、不同的神情,加上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辰、不同的光线,勾画出一幅幅美哉此鹤的仙鹤图……这使我久久注视,浮想联翩。 鹤,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长寿、优雅、温文而高洁的象征。古代文人雅士就有养鹤、画鹤、咏鹤的爱好。而如今鹤更受到摄影家们的青睐,尤其是台湾摄影家吴绍同先生,他调动摄影艺术的一切手段,把鹤的千姿百态留驻人间。他所拍摄的鹤的专题摄影作品,似乎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0.
肖巩 《今日上海》2010,(7):52-53
油画家田学森,从山东到上海定居,已十三年了。但繁华的大都市并不是画家贪求和留恋的地方。早期田学森的作品就有着与故土山东乡土油画不同的特点,1997年他到上海后,就感觉找到了适合表达自己气质的艺术语言。他画了大量城市女性、人体和城市风景,一反他从前作品中的强烈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