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何平 《思想战线》2004,30(5):68-71
"孔人"是泰语对古代孟高棉语民族的泛称,泰国的一些文献中提到,古代有一些叫做"孔人"的民族曾经从湄公河口向泰国北部地区迁徙并建立国家。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孟高棉语民族起源于中南半岛南部。事实上,从现有较为可靠的资料来看,孟高棉语民族的发祥地应该是在中国南方地区。泰族文献中提到"孔人"从湄公河口往北迁徙的史实,应当是公元以后的事,不能用来说明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云南古代三大民族系统包括氐羌、百越和百濮.但对有关史籍和考古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云南孟高棉语族民族的先民世居于云南西南部地区,在历史上被称为"苞满"和"闽濮",此"濮"非江汉之南的"百濮",后以"苞满"和"闽濮"为主发展成为了今天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布朗、德昂等三个民族.而云南古代被称为"百濮"系统的民族实则是西周末年江汉之濮为楚所逼不断南迁的濮人,其后大部分与百越系统民族融合发展成为今天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何平 《贵州民族研究》2007,26(1):115-120
本文认为,孟高棉语民族的发源地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中国的西南地区。这些民族与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濮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是,应当说清楚的一点是,当中国史籍有了关于濮人的记载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早已经迁到了中南半岛去了。今天孟高棉语民族中只有分布在偏北地区的群体即所谓的北方孟高棉语诸民族才是从中国古书上后来提到的濮人群体中直接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何平  罗圣荣 《思想战线》2008,34(2):20-24
克木人是操孟高棉语族语言的一个跨国民族群体,过去我国一些学者在探讨这个群体的起源和形成的时候,多是从中国史书关于濮人的发展演变的记载中去寻找线索,而实际上.克木人这个群体的先民很有可能是在濮人之前就已经迁徙到东南亚地区,对此史书并未记载.克木人是古代孟高棉语民族的先民中后来分化形成的高棉人这一支在更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旁支.  相似文献   

5.
姚继德 《思想战线》2002,28(3):60-63
“秦和人”一词 ,是泰语对历史上形成并生活在泰国北部清迈、清莱一带祖籍云南的回汉两族侨胞的统称 ,19世纪后 ,被当时旅居东南亚地区的西方殖民官员、探险家和传教士按泰语北部方言拼写成Cin -Ho/Chin -Ho ,或简称为Ho/Haw/Hor,大量进入其日记、札记、信函和旅行报告中。但由于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前往泰北的时间最早 ,商贸活动最频繁 ,移居时间最早 ,所占人数最多 ,因此西方文献和今天泰语中惯称的所谓“秦和人” ,又主要专指云南籍回族穆斯林。清迈府县城乡共有 9个秦和穆斯林区 ,阿拉伯语和汉语是他们的主要语言 ,清迈府城的王和街浓缩了云南籍的秦和人移居泰国北部的历史 ,现已成为以云南籍回族穆斯林为主的秦和人在今日泰国社会存在的一种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6.
泰北山地民族是泰国非泰语少数民族的主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氏族或家族是泰北山地民族社会组织的重要单位。村寨是绝大多数山地民族的顶层社会组织。除泰国政府的基层管理体系外,山地民族村社通常还存在一套世俗管理系统,民族头人和宗教领袖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和一定行政管理权,传统社会规范和习惯法在各民族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泰北山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泰国政府对山地民族整合的初见成效,为泰国政府有效利用山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和社会运行机制中的正面因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柬埔寨     
《创造》2007,(6):92-92
柬埔寨王国(The Kingdom of Cambodia)位于中南半岛南部。东部和东南部同越南接壤,北部与老挝交界,西部和西北部与泰国毗邻,西南濒临暹罗湾。海岸线长约46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24℃。柬埔寨国土面积181035平方公里,人口约1340万,有20多个民族,高棉族是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80%。高棉语为通用语言,与英语、法语同为官方语言。佛教为国教,90%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全国分为20个省和4个直辖市。首都金边。  相似文献   

8.
泰国     
《当代广西》2009,(21):41-41
概况:泰国曾称“暹岁”。暹罗成为东南亚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泰周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始成员国。国土面积51.31万平方公里,人口6339万(2008年),有30多个民族,主要民族为泰族(占总人口的52%)、老族(占35%),主要信仰佛教,泰语为刚语,首都曼谷。  相似文献   

9.
克木人是我国未识别族群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和景洪市的勐腊、尚勇、勐捧、勐满、勐伴和嘎洒6个乡镇,共有19个村寨738户3291人,其中,勐腊县有12个村寨498户2270人。克木人是古代百濮族群的一支,有自己的语言,与佤语、布朗语、德昂语同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没有文字,少数克木人识傣文。  相似文献   

10.
佤族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和滇西南地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有布饶、阿佤、佤3种方言。上世纪30年代,进入阿佤山区的外国传教士,曾用拉丁字母设计了一套用来拼写佤语的文字,佤语群众管它叫“赖撒拉”,意即“传教士文字”,流传不广。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帮助下,设计了新的佤文方案,经过推广应用,现已成为我国佤族的通用文字。  相似文献   

11.
段召阳 《思想战线》2011,(Z2):348-350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自1997年开设泰语课程以来,泰语课程一直属于非专业教学,隶属于旅游管理专业下的泰语导游方向,在长达13年的非专业泰语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条属于独立学院非专业泰语教学的办学之路,在2010年云南省政府大力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目标的历史时期,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成功申报了省级重点建设小语种泰语教研室、省级小语种教师培养项目、十二·五规划教材和泰国语专业等,为其他独立院校非专业泰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壮语与越南侬语语法比较初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南北部靠近中国一侧民族种类繁多,语言丰富,除了越语还有数十种分属壮侗、藏缅、苗瑶、孟—高棉、汉等语族的少数民族语言,另外还有拉瓜、拉绨、拉哈等几个与壮侗语族较接近但系属未明的小语种。其中壮侗语族语言包括岱语、侬语、白泰语、黑泰语、高栏语、雅依语等,使用人口较多,约近300万。本世纪初以来越南北部的壮侗语陆续得到介绍,例如法国神甫萨维那(Savina,F.M)20—30年代编写了《法—侬—汉词典》、《岱—  相似文献   

13.
泰国华人人口众多,在血统和文化上融入泰国社会的程度都很深,是世界上与当地主体民族关系最和谐的华人群体。20世纪以来泰国华人的语言使用、族际通婚、族际交往情况反映了华泰族群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崩龙族     
崩龙族是我省边疆一个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有七千多人,绝大部分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其余分布在保山地区潞江坝以及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等县,与景颇、傣、佤、傈僳、汉等民族交错杂居,仅在德宏州潞西县三台山公社和镇康县军弄公社有小片集中聚居。崩龙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崩语支,没有文字。因长期与傣、汉、景颇族相处,不少人能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少数人还能使用傣文。族称统一为“崩龙”。但也有“昂”(红崩龙)、“冷”(花崩龙)、“梁”(白崩龙)、“汝买”(黑崩龙)以及“布雷”、“纳安诺买”等自称或他称。  相似文献   

15.
泰国是中国近邻,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面积51.3万平方公里,人口674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人。泰语为国浯,经济上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局外人"与"在者"立场划分是语言学与语言哲学的划分,从局外人视角来理解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工具性特征容易割裂语言与事物的内在联系,语言哲学视域的转向则促使语言返回到对少数民族人身存在的显露。在此,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对民族生活秩序的控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模拟以及对民族智能发展的导向作用,旨在突破语言的工具性外壳抵达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世界观,揭示少数民族语言构建自身传统性与发展能力的本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印象中,泰国的文化有很多"矛盾",比如说,他们很富裕,生活方式也很现代,但看上去他们的民族传统也并没丢失。在全球化让世界变"平",也愈发纷乱的背景下,能让各种异质文化和平相处的泰国,似乎是很值得研究的样本。对文化接触的问题,艺术家显然更为敏感。下文中,泰国这位叫瓦塔纳的艺术家通过他的创作,间接地传递出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显然,不同文化的相遇,在泰国,既不是你死我活,也不全是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中国56民族以外,还有一些具有独特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的其他待识别的民族。夏尔巴人分布在西藏靠近尼泊尔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区。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1月27日至1994年2月9日,我们随由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组成的《澜沧江——湄公河》摄制组到湄公河流域的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进行了釆访、拍摄。位于泰国清迈府以南的素可泰,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王朝的首都。“素可泰”的泰语意思为“快乐的黎明”。1993年12月21日的黎明,摄制组开始了对素可泰古城的拍摄。初升的艳阳,为古城  相似文献   

20.
哈尼/阿卡是跨境而居的一个民族,今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历史名称、语言形态、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虽然其有所差异,但是神话传说、历史名称、父子连名谱系等还保存着一致,其中的父子连名谱系是在哈尼/阿卡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