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中国共产党使中国现代化的探索由被动推向主动,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人类文明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促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实现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的深刻转变,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历史必然;从现代化的理论特性来看,中国共产党构建了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西方国家的、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创造了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现代化的实践图景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关键在党,必将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用民生情怀书写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东将把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群众中寻找发展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推进现代化新如东建设,不断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火热的现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如东绚丽篇章。 相似文献
4.
人与劳动相斥产生以资本为逻辑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人与劳动相同产生人民至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见人民特质成为中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涵的人民特质,主要体现在其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当中。一方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从人民性、民族性和世界历史性三重维度出发,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另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价值导向,以人民成为最终的评判者,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5.
资本虽然带来了社会异化问题,但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社会主义国家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具有利用资本正面作用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在借助资本力量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限制着资本逐利本性的肆意膨胀。坚持人民至上,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够超越资本逻辑的根本原因,也是新时代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制胜法宝,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必将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必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它践行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各领域,也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的重要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表明,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和实践,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创造。人民至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成果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真正坚持人民至上,实现我们党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界定本质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力量;以“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为实践要求,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路径;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贡献。从属性维度、主体维度、实践维度、世界维度四重维度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丰富内涵,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显著的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已经引起我国学界的极大兴趣,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已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即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时代。现代化早就有之,我们的现代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是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中国式包含有马克思主义解读的方法论,现代化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发展逻辑的理解。我们的研究着重从思维逻辑方面来进行,探寻它的历史逻辑与发展规迹,以便科学地认识它、遵循它。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它不只是哲学的问题,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将从一个新的观点——“从后思索”逻辑方法开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在政治价值理念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的价值性超越;在政治制度伦理上,中国式现代化将正义作为建构和完善政治制度的根本标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在政治组织伦理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加强执政正当性和有效性建设,锻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政治主体伦理上,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全面理解和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伦理意蕴,有助于揭示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内在机理和根本锁钥,有助于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确保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是应运而生的。它脱胎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酝酿并绽放于新时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唯一性、客观性、科学性、群众性。践行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需要党员时刻牢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三大基本原则。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贯通于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既观照中国之治,也引领全球之治,由此被赋予了中国与世界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核心密码,其发展理念凸显为以人民为中心。从传统民本思想到现代民主观念的历史变奏,成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论先声。人民至上最基本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以及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的“人民至上”弹奏出“主人、主体、主考”三重交响:“主人”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至上的政治表征;“主体”强调人民是力量之源,是人民至上的实践表征;“主考”强调人民是最终评判者,是人民至上的权利表征。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警察协会课题组 《公安研究》2023,(7):57-63
坚持人民至上,是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的宗旨理念。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及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的,在实践上符合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道路,适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该文主要阐述公安机关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历史演绎,梳理公安机关的历史实践和时代要求,提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人民至上理念的对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左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1):136-146
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现代化尽管促进了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然而资本逻辑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主导不仅造成难以遏制的两极分化,而且导致财富创造与人的发展相背离。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反思与超越性,是在致力于摒弃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端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新道路。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社会主义的制度规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在制度、价值和文明三个层面形成了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及其两极分化困境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发展战略和精神力量,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现实优势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历史脉络呈现出政党主导的特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中国的政党主导型现代化国家建设话语叙事,旨在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根本属性与正确认知的合理阐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总结提升与实践引领的有效认同,进行中国式现代化他者论调事实澄明与独特模式的叙事引导。叙述好这一重大命题,要在一般与特殊的比较中论证“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在自主与自觉的意识中把握“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在使命与责任的实践中进行“现代化”的体制创新,在本土与世界的指向中展现“现代化”的价值指引。政党主导型现代化国家建设话语叙事具有丰富的延展空间和旺盛的生机活力,要在坚守话语导向、进行话语整合、提升话语阐释、打造话语标识等方面着力,不断创造创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提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是团结和引领群众的行动指南,是推进国家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自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在于历经无数次思想交锋后,将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上,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区别于西方式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在于遭遇时代变革与现实挑战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强,在于进行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后,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