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太平之风”起于诏安。50年代末,诏安太平公社提出“靠山、养山、吃山”口号.发动和组织社员开发万宝山.一年实现“四个万”(万亩果、万亩竹、万亩林、万亩油茶),开发山地6.38万亩。中共诏安县委总结了太平公社的经验,在全县开展“学太平、赶太平、  相似文献   

2.
《前线》1983,(5)
我们顺义县南法信公社有十六个大队,三十个基本核算单位,一万一千多口人,近一万八千亩地,其中粮食作物面积一万四千亩。我们公社是一九七五年新建的,后进面大,基础差,底子薄。过去长期搞单一经营,经济落后,社员生活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3.
《前线》1959,(14)
今年上半年,北京郊区农业生产战线上的形势很好,小麦取得了大丰收。许多区、县都出现了一批大面积的丰产田。石景山人民公社八宝山大队一千五百三十四亩小麦,亩产五百四十九斤多,其中一百五十亩平均亩产七百斤。周口店区琉璃河公社兴里洼,过去是个低产地区,一九五八年小麦亩产一百零七斤,今年将近一万亩小麦亩产三百斤左  相似文献   

4.
我们沙河公社是昌平县的一个中等公社,有一万六千口人,二万三千多亩耕地。一九七八年以前,公社的经济水平在全县处于中等以下的地位,粮食总产量仅一千一百万斤,人均分配是一百一十元左右。一九七九年以来,在市委、县委的领导下,我们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开展多种经营,使公社的经济迅速发  相似文献   

5.
寇信 《前线》1963,(17)
九月一日是我们昌平镇人民公社成立五周年的大喜日子。五年来,我们公社,生产不断发展,收入逐年增加,用我们农民的话来说,有了人民公社,我们就有了靠山。我们公社地处燕山角下,由昌平县城附近二十八个自然村组成。有耕地一万七千多亩,其中:  相似文献   

6.
北市昌平县小湯山公社,是农、林、牧、副、漁全面发展的一个公社。全公社有8个大队,80个生产队。农业人口有的63,778人,耕地有181,304亩。 1958年公社化以后,工农业生产全面跃进。农业生产逐年增长。农业基本建設方面,成績更是惊人。工业由原来没有一个工厂发展到8个工厂。林、牧、漁业以及公社福利等事业也都大大  相似文献   

7.
昌平区十三陵人民公社昌平镇管理区第一大队。自从成立了公共食堂,不仅大大地解放了妇女劳动力,生产也获得很大的发展。这个大队共有422户,有土地1670亩,1957年有600亩菜田。全队有劳动力390人,其中只能出半勤的有172人,每天男女劳动力出勤人数最高的时候达330人(其中包括半劳动力)。因此,常常活多人少忙不过来。成立人氏公社后,这个队的社员积极要  相似文献   

8.
《前线》1962,(4)
通县北寺公社高各庄大队一九六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二百二十九万斤,比一九六○年增加百分之十九点四;亩产四百二十四斤,比一九六○年增加百分之十五点五。同丰收的一九五七年相比,一九六一年粮食作物面积减少一千五百多亩,但总产量仍增加百分之十,亩产增加百分之  相似文献   

9.
走进总支书记李雅亭同志办公室的门,里面总是空荡荡的,除开会以外,很少在这里找到他。1959年8月,党派他到南口人民公社南口镇大队担任党总支书记。南口镇大队,有44个村庄,方园40里,是个多山的地区,土质非常瘠薄,解放那一年平均亩产只有45斤。李雅亭同志来到这个大队以后,按照县委的指示,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不论是炎热的夏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07,(5)
1958年7月下旬,我正在老屯村家中度暑假,每天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有一天刚吃过早饭,大队长找到我说:"今天上午公社召开扫盲誓师大会,你就不要下地干活了,带几个学生去开会,回来咱们商量怎么扫盲。"当时我这个高二的学生在全村是最高学历,参加扫除文盲的活动是责无旁贷。于是我急忙找了四、五个中学生,一起赶到5里之外的公社驻地付庄。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七年我在农村蹲点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要不要种七亩花生。当时生产队干部根据群众的要求,为了吸取过去没有油吃的教训,决定拿出七亩水源较差,土质较瘦,肥力不足,适宜种花生的水田改种花生。我也同意了。可是在春插结束验收时被发现了,批评说是没有执行上级计划,没有坚持“以粮为纲”。到底该种不该种,当时我心里不踏实,但总觉得,一个一百四十多人的生产队种七亩花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群众辛辛苦苦劳动了一年连油都没有吃是不行的。可是种了又受到上级批评,真有点受冤枉气。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6,(2)
正1963年3月,胡耀邦来到湘潭县楠竹山公社办点。一到目的地,他就要求公社书记何太国画一张公社简略地图,指出全公社社员生活最穷最苦的地方。胡耀邦要去这些地方实地察看、访贫问苦。胡耀邦最先访问了安仁大队禾嘴冲生产队的一户李姓社员。当这位社员介绍说,每个劳动日只有7分钱,亩产粮食不足400斤,全队无住房、无农具、无饭吃、无棉衣的"四无"户有10多户时,胡耀邦说:"你们队困难不少。解决的办法,只有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13.
孟祥才 《新长征》2007,(3):64-64
1958年7月下旬,我正在老屯村家中度暑假,每天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有一天刚吃过早饭,大队长找到我说:“今天上午公社召开扫盲誓师大会,你就不要下地干活了,带几个学生去开会,回来咱们商量怎么扫盲。”当时我这个高二的学生在全村是最高学历,参加扫除文盲的活动是责无旁贷。于是我急忙找了四、五个中学生,一起赶到5里之外的公社驻地付庄。  相似文献   

14.
北京郊区在集中兵力大搞夏播扫尾和狠抓田间管理的同时,广泛开展了利用空闲地的运动。仅平谷、房山、门头沟三个县(区)到7月15日的统计,已有9867亩空闲地播上了萝卜、白菜等作物。平谷县华山人民公社已开了2416亩,他们准备搞15个大小不同的萝卜山,经过几天的奋战,全县现在已有4390亩空闲地播上了种,他们计划在这几天内把一万五  相似文献   

15.
正1978年12月25-27日莆田、仙游县委召开扩大会议,组织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979年2月6-12日莆田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着手拨乱反正工作。5月17-20日仙游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讨论研究全县的经济发展思路。6月仙游县盖尾公社莲井大队农民李金耀向所在大队承包1200多亩荒山,办起全国第一个家庭林场。1981年9月1日,李金耀事迹在《福建内参》刊出。1981年10月6日,人民  相似文献   

16.
1965年,我在福建省福安县溪潭公社廉村大队开展社教工作,曾与黄烽将军在一个村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工作”近一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杨善洲同志从不搞试吃、试用。1980年,小麦丰收,粮食局试验用小麦酿出第一批酒,送了一些给地委领导试喝。杨善洲说:“白送的一口不尝,付了钱的可以喝。”他从不利用职权揩国家的油、占公家的便宜。杨善洲家住在离地委110多公里远的姚关公社。有时因私事回家,都是买客车票。他跑农村回来晚了,不想麻烦炊事员.就吃点干粮或到街上去吃...  相似文献   

18.
《前线》1965,(20)
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南韩继大队,共有一百七十三户,九百零三口人,一千二百二十一亩耕地。解放前由于粮食产量低,人民生活相当贫苦。解放后直到一九五六年仍然缺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发现差距,学习和追赶先进,这是领导生产的一个好方法。房山县城关公社北市大队,充分运用了比较方法,学习和追赶南韩继,收到了良好效果。这个大队粮食亩产在一九六三年是六百零八斤,一九六四年猛增到八百二十六斤北市是个一百一十四戶的村庄,论土地,全村六百五十一亩耕地,五百四十二口人,平均每人合一亩二分地,跟南韩继差不多;论土质,除个別地块外,绝大部分都比南韩继好;论水利,  相似文献   

20.
《前线》1983,(4)
海淀区东升公社小营大队西小口生产队,在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中,勇于改革,打破老框框,走出新路子;从1981年以来,实行菜田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力地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增产增收。西小口生产队是个菜田专业队,104户人家,350人,119个劳动力;他们有菜田25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