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充分发挥审判机关的职能,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繁重的审判任务的要求,促进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全国各地法院纷纷对民事审判方式进行了改革,并提出了种种新举措。如变过去法院取证为主为当事人举证为主;变过去庭前调查为主为庭审调查为主;变过去庭外个别询问为当庭听取当事人意见;变过去一次开庭定论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庭次数等等。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仅仅是法院内部在工作上的一种调整,更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背景,能够给我国审判制度带来重大进步的变革过程。然而我们还应当认识到,改…  相似文献   

2.
论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蔡忠杰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法院系统陆续进行了“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讨论和试点,由法院全面客观地收集和调查证据转向由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和当庭认证,引起了“庭审方式”的重大改革。特别是1996年7月全国法院审判方式改革会议以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审判方式改革在全国法院系统广泛展开,其中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强化庭审功能,要求当庭举证、质证、认证,避免庭审走过场。为此,许多法院推行了“直接到庭”的做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审判人员却感到,新的审判方式下当事人质证、辨论无序,没有针对性,庭审时间长,虽然提高了案件审理的透明度,但却达不到提高审判效率的目的,违反了诉讼经济的原则。针对这一问题,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探讨,笔者认为,建立庭前证据交换制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几点做法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强化改革意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推进以突出公开审判和强调当事人在庭审中的举证、质证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庭审方式的改革,同时采取法官对当事人举证、质证的证据效力实行当庭确认制度和合...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地方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来看,案件开庭审理后,当庭宣判的比例很低,这很容易让当事人误解。”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汉英等12人提交建议,呼吁法院提高当庭宣判率。建议称:“近几年社会反映强烈的‘暗箱操作’、审判不公等问题,多与不当庭宣判有关。”(《中国青年报》3月11日)  相似文献   

6.
现行审判运行机制中强化了合议庭的功能,并在法官的配置、审判流程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审判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虽然合议庭提高了办案效率,但由于需要庭长、院长层层把关,裁判文书不能及时签发。二是立案庭排期开庭,往往在开庭前几天才能将案卷送交承办人,不能确保合议庭成员庭前阅卷;另外,在案件较多时,立案庭转过来的案件,离立案时间有的相距甚长。三是当合议庭意见和庭长、院长意见不统一时,案件的审理陷入两难境地。四是强化庭审功能要求在当事人举证、质证后,法官应当当庭认证,缺少了这一环节,庭审功能就…  相似文献   

7.
“辩论式”民事审判方式的运作程序宋纯新“辩论式”民事审判方式是指以诉讼参加人为主体,围绕案件事实证据、是非责任、适用法律等问题,在法官指导下当庭陈述、当庭举证、当庭质证、当庭辩论、当庭裁判、当庭解决民事讼争的审判方式。其具体运作程序分三大阶段。审前准...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法院的判决书在一些特殊案件中经常被作为证据使用,那么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在证据种类中应当怎样定位,以及证据的效力如何,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试对此予以解析。一、法院刑事判决书可否作为证据使用有人认为,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如果开庭时作为证据当庭展示,并由控辩双方当庭质证,这种对法院判决书的质疑是属于司法监督权和当事人的申诉权,作为控方的公诉人在这一场合行使监督权属程序违法,作为辩护人也无权行使这一权能,而且如果庭审中对此出现争议,作为合议庭的审判人员也无权对法院…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曾在我国的审判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它逐渐暴露出一些明显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举证责任倒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了“谁主张,谁举证”,使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而传统的做法是由法院调查取证。相当一部分案件,本应由当事人举证的没有举证,而由审判人员四处奔波,收集调查证据,来证明当事人的主张。有的当事人不但不觉得自己有举证责任,甚至还责问审判人员“为什么还没有查清?”有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庭审中只是对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进行辩论,然后…  相似文献   

10.
温刚 《山东审判》2003,19(5):67-71
所谓民事诉讼的当庭裁判,是指在民事诉讼的庭审程序中,法庭在对当事人所争议的事实审理终结后,对案件当庭作出裁判的一项诉讼制度。随着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进行,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已由强化当事人举证、质证和当庭认证,向实行当庭裁判转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正从传统的模式步入到改革的洪流之中,全国各法院都在积极推进以突出公开审判和强调当事人在庭审中的举证、质证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庭审方式的改革。一言以蔽之,即实行直接开庭的审判方式。在此,笔者就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谈谈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所谓的审前准备程序是相对庭审程序而言的,是指人民法院在立案以后。至正式开庭审理之前,法院和当事人以开庭的方式.与案件当事人直接接触.审查案件材料,为正式开庭审理所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主要是由双方当事人交换主张、证据、整理争点,使案件能够达到直接当庭判决的程度。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快诉讼步伐,提高诉讼效率。确保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庭宣判视为送达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分别于1998年3月和2000年7月制订了《广东省法院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庭审规则(试行)》和《广东省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指导意见(试行)》,在全国率先实行当庭宣判视为当庭送达裁判文书,规定当庭宣判的案件,由各方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在宣判笔录上签名即视为送达;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拒绝签名的,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告知拒绝签名及逾期上诉的法律后果后,不影响送达。本文拟就当庭宣判视为当庭送达裁判文书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一、现行送达制度对当庭宣判的影响就民事诉讼而言,送达是人民…  相似文献   

14.
调解,是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案件的一种主要方式。对经济纠纷案件的解决,同样适用这一方式。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通常是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诉讼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在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一齐到庭的调解方式,我们称之为“当庭调解”。在审判实践中,还有一种调解方式:诉讼双方当事人不需要到庭,而由审判人员用书信向一方当事人转达对方当事人意见和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成双方达成协  相似文献   

15.
在办案实践中,有这样一种情况:申诉人在法院审理时有证不举,导致败诉,在向检察院申诉时才提交了有关的证据,根据这些证据能证明原裁判有误。对此,检察院能否向法院提出抗诉?笔者认为,这种申诉案件不具备抗诉条件,不宜提出抗诉,而应支持法院的生效裁判。主要理由是:(-)瓦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明确规定了举证的一般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第六十六条还规定了证据应当当庭出示、当庭质证。这就是说,当事人负有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法定义务,如果应该自己举证而未举证,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尽…  相似文献   

16.
浅谈强化民事诉讼的当庭认证朱孝池,许徽开庭审判是审判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法定形式。当前,各级法院正在进行民事、经济庭审方式的改革,其核心内容就是强化当事人当庭举证、质证和法官当庭认证。笔者仅从审判实践出发,试就认证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对商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法律监督,石家庄市新华区人名法院于1994年7月16日成立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庭。今年以来,新华区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工作中,坚持服务经济,方便群众,及时维护人民群人的合法权益。他们先后推出了“三个三”新措施。即“三就地”:审判人员走出机关,到基层巡司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执行;对“送”上门来案件实行“三当庭”:当庭立案、当庭审理、当庭九行;“‘三到家”:老、弱、病、残者必须到庭确实不能到庭的,开庭、调解、送达三到家。由于采取L述改革措施,提高了办…  相似文献   

18.
1994年3月3日《法制日报》版发表了本人题为《坐堂问案——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的文章后,另一家报纸刊登了《“坐堂问案”是审判方式上的倒退》的长文(以下简称“退文”),提出了与本人完全相反的意见.坐堂问案是改革还是倒退,本人愿再作评说.一、以名词来判定改革与倒退是幼稚的笔者在《法制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所说的坐堂问案是指:“当事人举证,人民法院开庭审查、判断证据、认定案情的做法”.不赞成人民法院代替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其实质是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主张人民法院当庭质证、准确认定案情,依法裁判的审判方式.这和“我国《尚书·吕刑》中说的‘两造具备,师听五辞’就是指由原告人告发,原被告具在的前提下,法官坐堂问  相似文献   

19.
法官庭审要讲“法言法语”最近,笔者旁听了某法院公开审理的一起经济纠纷案件。开庭时,审判人员不注意使用法律语言,显得很不严肃。如:把原告人、被告人叫成“某厂长、某同志”,把双方当事人的辩论说成“打嘴仗”等等。笔者认为,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注意语言的规...  相似文献   

20.
论现行民诉法框架下“辩论式”诉讼的非可行性吴军辉,刘杰一目前,全国各地法院都已开始响应最高人民法院的号召,将以公开审判为中心的审判方式的改革列入工作日程,绝大多数案件都做到了公开审判、公开举证、当庭质证,对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保证严肃执法起到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