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4,(11):55-55
任伯年(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工人物、花鸟、山水。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  相似文献   

2.
《北京支部生活》2012,(7):F0003-F0003
缪体良,字滴石1949年生于沈阳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外书画专家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等缪体良早年师从著名国画人物山水画家曹永教授学习绘画二十多年后拜民间画动物大师周铁恒先生学习深度动物百姿技巧画法,拜花鸟大家郭西河为师专心研究花乌技法。  相似文献   

3.
人物画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的人在画在创作,和山水、花鸟画一样,是人们用来摹拟自然表现思想,自我陶醉的表现方法。画家或崇拜、或留恋、或欣赏、或向往这种境界,从而将美好的东西加以提炼,有机组合、高度概括,按照画家的意愿匠心独出,挥毫泼墨.将主观的东西客观地加以定格,就叫做画。于是和艺术两字沾上了边。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画幅     
正我去访问一位画家,他一向以"难产"著名,要很长时间才作出一幅画。他非常郑重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作画好像游戏一样,一天画好几张,我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我去访问另一位画家,他一向以"快手"著称,有时一天作好几幅画,他非常轻松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  相似文献   

5.
墨竹图     
《党课》2007,(7):F0002-F0002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出自苏东坡对宋代画家文同的一段评论。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善画墨竹,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文人画家之一。他在竹林中筑屋,与翠竹朝夕相对。长年累月,竹子的生长规律和万般情态已植根于文同的心胸之中,待到画竹时,则振笔直遂,一挥而就。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3,(27):59-59
王希孟(1096--1119),北宋晚期画家,工山水。此幅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之作,他创作此画时年仅18岁,被称为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做服装生意的陈先生在郊区租了李先生家的一间平房,用来存放货物。一天,李先生看见两个人从陈先生租的房子里往外搬货物,便上前盘问,听说是陈先生让把货物取走的,李先生就没阻拦。回屋后,他给陈先生打了个电话,陈先生说是有人冒领货物,急忙赶到现场。经过查点,丢了5箱货物,陈先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个画科,一个画家努力终身精于其中之一已属不易,精于两个画科则十分鲜见,山水、花鸟、人物都擅长者更是稀若晨星。民国时期贵州本土画家李紫光主攻的虽为山水画,但花鸟画、人物画亦出手不凡,造诣深醇,用"绘画全才"赞誉他实不为过。李紫光,名德晖,字紫光,号癯道人,别号窳翁、金竹庵主、晚晖亭主、麦北村农等,祖籍浙江绍兴,光绪十年(1884)生于贵阳一个官宦世家。自幼随父宦游滇、赣、豫、黔,潜心攻读文史,兼习日语。早年毕业于贵州优级师范选科;曾赴日本学习旅游并考察绘画。民国初任贵州护军使署科员、省政府秘书,1935年入贵州通志馆  相似文献   

10.
废纸三千     
正朵拉在4月26日的《羊城晚报》上介绍说,画一幅画要多长时间?我曾目睹画家挥毫,几片墨荷叶,两朵荷花,一只翠鸟,不到半小时,一幅"荷塘清趣"出来了。观众大力鼓掌过后,没人评价这幅画是好是坏。他们纷纷议论":三两下子,这么快的?"最后他们说出的心底话是":不用半小时,就要卖几千块,做什么行业也没当画家好赚。"这之前在网上看过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4,(16):61-61
正(水墨纸本局部)米友仁(1086-1165),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字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米芾长子,世称"小米"。工书善画,承继并发展米带的山水技法,奠定了"米氏云山"的特殊表现方式,就是以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变幻空灵而见称。此图是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典型的"米家山水"长卷式构图。全卷长近3米,画面峰峦起伏,云雾出没,层林被飘渺的烟霭笼罩,山石和树木都  相似文献   

12.
画面的精彩纷呈源于生活,更来源于人心对生活的感悟。杨荣忠先生平时好旅游,在闲余时间游山玩水,喜欢大自然的山水花鸟草木虫鱼,可以大胆畅想古人的"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这也是所有画家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正他的画简约、凝练。爱他画的人说:"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不以为然的人说:"这些画不中不西,难登大雅之堂。"然而不管怎样,画家画出了他人生的率真、儒雅、恬静和优美,也画出了他的悲悯与仁爱,蕴含了他人生的辛苦和坎坷,也映出了他高尚的人格与深远的思想。他就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创立"子恺漫画"开中国漫画先河1898年,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丰子恺出生时已是家中第七个孩子,却是第一个男孩,他的出生给丰家烟火得继带来了希  相似文献   

14.
人生要留白,一丝净土,却趣味横生。然此空白并非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就像文学,不着一字,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画多用"留白",即所谓的"计白当黑"、"以无为有"。通俗地说,就是匠心独运地在画面上留以空白。画家的神来之笔、画幅中最能引人冥思遐想、玩赏不止的地方,往往是由于"留白"。我们常说"有心恰恰无","留白"即是"无"的表现。哲理中"道以无为大,大而无所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5.
贵州山水神奇灵秀、清寂绮丽,相较于北方山水之雄伟巍峨,江南山水之明媚旖旎,自有一种"清水出芙蓉"般的韵味。然而贵州由于地处僻远,开发较晚,绘画的发展相对滞后,以至在明代以前竟没有一幅描绘贵州山水的画作流传下来,目前所知最早用画笔为贵州山水传神写照的画家,是清初因寻亲而途经贵州的黄向坚。黄向坚(1609—1673),字端木,号万里归人,苏州人。父亲黄孔昭,明末被任命为云南大姚知县,不久明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4,(22):61-61
正赵衷,元代画家。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元至正年间。字原初,号东吴野人,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一作吴江(今江苏吴江)人。世本业医,能篆、隶,善画白描人物。山水、花卉,无所不能。此图为《张观等五家集绘卷》之一。近岸画坡石高树,参差错落,一人坐平坡上隔江遥望烟云笼罩的远山。坡前湖面宽阔浩渺,意境清幽。  相似文献   

17.
傅抱石 《当代贵州》2013,(23):61-61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江西新余人。擅画山水,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此画空灵简洁,构图奇巧,一棵苍松占据了绝大半画面,一只小舟在画面左下角前行,使整个画面平衡而稳定。傅抱石用独特的抱石皴来表现风雨,好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从一位朋友处借得《冯骥才散文》一书,感慨良多。冯先生不但是当代的文学大家,且在绘画方面也是博大精深的。先生说:"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因为,唯有线条才是直抒心意的。"那么,他的文字应如同他画中的线条了,千姿百态,饱含充沛的情感。阅读先生的文章,又似乎不仅仅只有画,还有先生对音乐、对收藏、对民间文艺等诸多艺术、文化的深刻见解和描述。也许正是先生对各类艺术的糅合、融汇,才成为一代大家的吧。记得冯老先生曾经说过,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胡忠良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从教16年,从政17年。但不管工作多么忙,条件如何艰苦,他都“咬住丹青不放松”,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画画,专攻山水,并注重德行修养,终于成为德艺双馨的著名山水画家,被评为“2000年中国百杰画家”,人们誉称他为“画瓦屋山的画家。”在2002年新年前3天,他精心策划的“瓦屋山画院”在北京成立。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4,(19):61-61
正(绢本设色)陆探微(420-479),汉族,吴县(今苏州)人。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中国最早的画圣。在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的画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此图是依着陶渊明《归去来辞》一文所作的叙述性故事画。画家依"文"命笔,随着文辞的内容分段叙述。从画中情景,以及与其它本《归去来辞图》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