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是九三人     
我是九三人林祖君我参加九三学社时间并不长,虽掐指一算已有十年时间,至今我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新社员。我年过花甲,但我对九三组织的热爱并不低于其他社员,因为九三组织就是我的家。我将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九三人",志为"民主与科学"奋斗终身。我是学自然科...  相似文献   

2.
为深化改革多作贡献孙曾一光阴荏苒,屈指算来我加入九三已逾37个年头。当时我母校上海第一医学院是颜福庆先生担任院长,他就是九三成员。由于颜老对九三的重视和兼任一医党委书记的陈同生部长的关心,50年代九三在一医蓬勃发展,因此在当时总共8名一级教授中,就有...  相似文献   

3.
爱我九三心系九三刘汝温1956年,当我进入河北农业大学求学时,就幸运地认识了"九三",因为,我们的导师毕恒武教授(现健在,已90高龄。)就是九三社员。毕教授治学严谨,追求民主与科学,待人诚厚,爱国爱党,受人敬佩,是我国贡献卓著的农业科学家。我受到毕老...  相似文献   

4.
九三精神永远鼓舞着我陈荣贤说起九三,一股自豪之情便涌上心头,那么真切,那么自然,那么实在!说真的,是"九三精神"鼓舞着我,是九三人鼓舞着我,鼓舞着我去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在平凡的工作中,去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对于九三,我感到我...  相似文献   

5.
时刻铭记我是一名九三人关源中虽然我年愈花甲,却只是一名才有8年社龄的"年轻九三人"。由于工作需要,我至今担任社白银市委会的专职主委,我为此而高兴和自豪。忆往事。五十年代初我在西北工学院读书时,得知院校几位国家知名教授是九三人时,在我年轻的心灵中,对九...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与新月派的论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论战的是非,已有定论。关于新月社的性质、地位和历史功过,本文不打算涉及,仅就闻一多先生对鲁迅的“忏悔”谈点看法。闻一多说:“我与鲁迅先生从未会见过”。是的,他们两人没有会见过,连文字上的交往也未曾有过。那么,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向鲁迅“忏悔”呢?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逝世一个月以后,《中流》半月刊,《作家》月刊,《译文》月刊,全出版了。这三个刊物不独是鲁迅先生生前所支持的,而且在本期全刊有鲁迅先生逝世时的各种照片和纪念文章。我把这三份刊物带到了万国公墓鲁迅先生坟前当场焚化了。尽管我这种感情是浅薄的‘、幼稚的,甚而至于“迷信”的,……但由于自己被当时悲痛的心情所激荡,竟是“明知故犯”地这样做了。在今天看起来,我认为也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g想不到当时竟被张春桥一伙中的什么人看见了,作为“材料”,接着就在他们所办的小报上刊载了一篇文…  相似文献   

8.
新的启迪     
新的启迪陈立人我与九三结缘,源于1978年初。那是在一次由莆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持的秘书长年会上,巧遇本市首批九三社员之一的吴国恩同志,通过他的介绍,使我对九三学社的认识由朦胧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随即,我向心仪已久的社组织表达了入社的意向,开始了我...  相似文献   

9.
许寿裳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也是研究鲁迅思想、作品。生平的第一人O先生是一位集文学、历史、教育于一身的学者,又是早年参加中山先生同盟会的一位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当“七·七”事变发生后,先生在国难当头之际,与国家共患难,由西安、武汉而人I;D,在抗日战线  相似文献   

10.
为做九三人,我盼了五年宋安玲从中国近代史书籍上,我知道了中国的民主党派中有一个九三学社。她,创建于半个世纪之前;她,高擎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她,容纳着一批中华民族的精华──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九三,一个令人崇敬的组织。我学的是图...  相似文献   

11.
九三缘     
九三缘赵艾叶我与九三结缘于八十年代初期。那时,我丈夫幸运的先我加入了九三学社,令我羡慕不已。我于是也开始关心并偶尔参与九三的活动,自称为是一名"九三家属"。也是从那时起,九三学社的社刊、社讯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每当刊物发到丈夫手里,我总是争着做第一个...  相似文献   

12.
九三精神葆青春黄义和五十年前,我在重庆读书,对当时的九三老前辈许德衍、茅以升等人就十分敬佩,"民主与科学"的宗旨是我所追求的理想。抗战胜利,九三学社正式成立,学社成员都是德高望重的科技界精英,我非常敬重仰慕。但对九三学社组织,深感自己才疏学浅,可望而...  相似文献   

13.
我为是九三人而自豪吴钒我认识九三是在我刚上大学读书时。1964年我考入北京航空学院,这年的11月29日首都举行声势浩大的"声援支持刚果(利)人民的爱国主义斗争"大会,会后百万人上街游行。当我随学校的队伍走到西单大街口附近时,突然发现迎面来了一队打着"...  相似文献   

14.
我爱九三     
我爱九三邬加金许德珩、梁希、周培源、王淦昌、邓稼先……这是多么光彩夺目的一串名字!而他们都是九三人。他们为民主与科学而献身,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为新中国的创立与建设奋斗终生。有谁不敬仰.有谁不热爱!我历经几十年,踏遍了绵阳的山山水水,深切感受到:在...  相似文献   

15.
鲁迅文论的认识限度——与刘再复、李泽厚二位先生商榷[澳大利亚」陆葆泰鲁迅文论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鲁迅文论的地位可以无限地推崇.为什么要谈论此问题呢?因为在我接触到刘再复、李泽原先生的论述时,感到实在难以苟同。鲁迅文论之历史...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真伪     
1928年春,鲁迅收到一 位女大学生马湘影的来信,说年初在杭州孤山承蒙先生允许,给我经常通讯并指导…。鲁迅当即回了一信,说我已十年没到杭州去了,孤山见面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鲁迅又托住在杭州的青年作家许钦文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姓周的人,在城外教书,自称“鲁迅”,他说作过一本《彷徨》,销行八万册云云。 这段冒充鲁迅的历史轶事,最近在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中播出了。情节有点变动:鲁迅和许广平站在假鲁迅院外土墙边,听他如何陶醉自吹。他俩淡淡苦笑,一走了之 这个骗子属于“小儿科”,鲁迅并没有愤怒揭发,而…  相似文献   

17.
心萦百草园     
一川 《天津人大》2006,(10):45-45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一课文,我能背得烂熟。从那时,就清楚地知道绍兴周家新台门后有一个百草园。作为鲁迅先生童年“乐园”的百草园,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块非常神圣的地方。百草园记载的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甜美的回忆,衬托出先生一颗天真的童心;百草园也承载着先生儿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新知识的追求的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我从十几岁就想:能亲自到百草园看一看,玩一玩是莫大的幸福、自豪。  相似文献   

18.
求真!求善!//刘尧1989年8月15日,当我在酒泉被批准入社时,还不到而立之年,是甘肃省九三社员中最年轻的一个。记得上大学时,读到关于许德珩先生的一些社会活动情况的资料,我的脑子里就深刻地印上了"民主与科学"的大字。大学毕业后,我就多方寻找九三学社...  相似文献   

19.
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郭飞我是1988年参加九三学社,从那以后就时刻想到自己是站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要无愧于这面旗帜的光彩。作为九三基层社员,要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九三人不容易,如何处理好业务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是经常碰到的问题。当业务与社会活动撞车时...  相似文献   

20.
山石 《天津人大》2006,(4):44-44
近日,有机会瞻仰鲁迅先生的故居,实现了积久的夙愿.站在先生的故居前,自然想到先生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之贡献.在大学念书时,就酷爱先生的作品,特别是鲁迅杂文.我的毕业论文也与鲁迅杂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