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亮子现在一定又见到了自己家里上上下下的忙碌,“春节要到了嘛,我们农村要欢欢喜喜地忙大半个月!”当我把这个山东同学送到潮湿的火车站时,看见他的身影潜入浩瀚人海,那人海上空腾起的回家梦,如今肯定悦然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2.
中秋琐忆     
陈刚 《党课》2012,(19):103-104
妈妈说今年中秋回来过节吧,家里添了个小人儿。我说“嗯”。 小人儿是弟弟的儿子,前几日回家见了,头发乌乌的。一人说像弟弟,另外的一人又说像弟妹,他俩听到都会乐呵呵的,爸妈也甚是开心……因而想到自己小的时候,想到了那些难忘的中秋节。  相似文献   

3.
一天,在走访群众的时候,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独自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目光呆滞,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洗得泛白,裤子膝盖处早已蹭破,鞋子开了口,鞋带散着。在交谈中得知,小男孩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里就只有他和上了年纪的奶奶。我问他想不想爸爸妈妈。孩子仰起头认真地告诉我:想!但他觉得爸妈不爱他,不然他们怎么都不回家呢?这一幕,深深震撼了我。回到镇上,我久久不能释怀,眼前总浮  相似文献   

4.
最近去拜访了朋友,当我们都坐在朋友家的后院吃东西聊天时,他们的大女儿回家了。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了。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各拿着一支烟,穿着很新潮,露着小肚子,后面露出腰的部分还有一个刺青。  相似文献   

5.
陆睿 《当代党员》2014,(1):40-41
我叫刘素碧,今年82岁。我老伴叫王铸鼎,今年已经87岁了。我们结婚59年,膝下育有两儿两女,今天已是孙辈成群。晚辈们很孝顺,周末和逢年过节就会回家陪我们——但平时大部分时间,家里只有我和老伴。身边没有年轻人照顾,加上我俩年纪又大,像这样“空巢”的日子,让我们有些寂寞,也有些忐忑。2013年8月的一天,我和老伴听说党和政府要办22件民生实事,其中就有关心老年人的内容——建设1000所社区养老院。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师     
贾平凹 《党课》2010,(24):126-127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时我见他只逞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孩为师,是我疯了,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的一个晚上,刘香家里来了一对新婚夫妻。一进门,这对夫妇就说:"刘香,我们夫妇人到中年才走到一起,真是多亏了你。今天上午,你没能参加我们的婚礼,晚上,我们特意来感谢你这个红娘。"说完,夫妇二人向刘香深深地鞠了一躬……  相似文献   

8.
金一南 《当代贵州》2014,(27):64-64
正1997年我在美国国防大学学习,参观西点军校,美国驻华陆军副武官胡伯中校陪同参观。此人是西点军校1978年毕业生。令我震动的是西点军校纪念馆内陈列的上甘岭537.7高地和597.9高地的模型。胡伯指着模型对我说,在西点上学时学过这个战例,我们知道这两个高地你们只有两个连守卫,我们七个营轮番进攻,就是攻不上去,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给我印象至深。战争年代,我们坚守住了高地。就两个连,美军七个营轮番进攻,就是攻不上去。和平时期的今天,思想战线也是这样争夺激烈的高地,我们  相似文献   

9.
1982年秋,我升入镇中学读初一。学校离家很远,我不得不住校。那时农村已经包产到户,我们那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虽然家家户户还是从土里刨食,但温饱已足新生报到的欢愉里,不少拘谨的农家孩子穿着新衣,虽然裁剪过时,但总归是新的。只有我家是个例外。那年父亲在山上采石时不小心一脚踏空,摔断了腿,刚刚有了起色的家境因为父亲的意外受伤又陷入贫困之中。家里的窘迫是显而易见的。我在学校住,一个星期回家一天,星期一从家里背上一个星期的口粮和咸菜。一个星期6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的孩子的米口袋里总  相似文献   

10.
    
彭学明 《学习导报》2012,(10):49-52
我呆在学校,参加学校的护校队,守校。一可以逃避家庭的郁闷和寨上的白眼,二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助,减轻家里的负担,三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看很多的书,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暑假不回家,也许还可以以学校有补助可以减轻家里负担为由,寒假过年都不回家,实在是大逆不道。  相似文献   

11.
周富兰 :我的丈夫我和万立春结婚时 ,他家里贫寒 ,当时是石板房 ,屋里没有粮食 ,捞一把吃一把 ,结婚也就很简单。他在小双、朱良、西营、仓上工作 ,每回都是他过生日我才去 ,给他做几个菜。其他干部不知道 ,他也不告诉人家 ,怕人家花钱送礼。我跟他结婚半辈子 ,他把屋里的活都甩给我了。他说 :“家里的事 ,你担八十斤 ,我担二十斤。”他工作好 ,晚上回家也写文章 ,一写就是半夜 ,白天又下村跑。他在西营区林特站当站长时 ,到朱良乡搞技术培训 ,讲了满满一个星期 ,每天都讲到晚上。人家奖励他1000元 ,他不要 ,给了乡上。他在朱良乡当党…  相似文献   

12.
    
彭学明 《新湘评论》2012,(10):49-52
我呆在学校,参加学校的护校队,守校。一可以逃避家庭的郁闷和寨上的白眼,二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助,减轻家里的负担,三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看很多的书,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暑假不回家,也许还可以以学校有补助可以减轻家里负担为由,寒假过年都不回家,实在是大逆不道。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你好!我叫刘钢强,是湘潭县麦子石乡的一个青年农民。去年8月到湘潭市一建筑工地做副工,建筑老板给我的工资报酬是每天工资25元,伙食费自己负担,按做满一个月结算。到了国庆节前一天我拿着2个月挣来的血汗钱,高高兴兴回家过节。在家里过节休息了两天后,于10月3日上午赶  相似文献   

14.
正我叫郑世远,今年70岁,是毕节市大方县人。我是个"老书虫",家里目前有2000多本藏书,很多书籍年份久远,包括已经绝版的1968年3月出版的《马恩列斯语录》。今年4月23日,我的藏书荣获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社区最美图书"称号。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读书使我快乐。小时候,我家里十分困难,有8个兄弟姐妹,父亲是聋哑人,生活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我在家里排行第  相似文献   

15.
铺路     
<正>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阴下午3点,我接到堂兄的电话,叫我回去杀过年猪。本不想去,回家的路太难走了,坑坑洼洼的,别说骑摩托车,就是步行也难,再加上昨晚下雨,路又不知泥泞成什么样子。可是年根儿底下,家里活儿多催得紧,没办法,我还是骑上摩托车回家了。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春节,不时有朋友到家里做客。"老宋,你不讲究啊,家里有事怎么不告诉我!"看到我家没贴对联,也没挂红灯笼,朋友们便向我"发难"。亲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不贴对联,是我们这里的习俗。正是看到了这些,前来做客的朋友们猜到了我家一定有"大事"。2015年3月12日,我正在上班,  相似文献   

17.
正没有一处地方比得上家的温暖、宁静、舒适和随意。家拒绝孤独和生疏,家总是让人感到亲切。我出门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不带,钥匙却一定得带上。因为家是我必须回来的地方。而钥匙叮当的细语也时常告诉我:别走远了,我有一个很舒心的家!家是一个小小的自由王国,没有一处地方比得上我在家里活得真实。同在一个屋顶下的人总是最知心最理解最可以放纵自己的情感的人。在家里我只需要扮演好一个人的角色——我是父母的儿女,我是儿女的  相似文献   

18.
止损     
<正>很偶然听一个搞金融工作的人谈到,这么多年来,我关于人生一个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无论赢了还是输了,都要学会一个字:认。学会止损是一种能力。我就见过很多不会止损的人。一位朋友听说一个地方搞促销,她大老远倒两趟车去买了一件毛衣,回家后又觉得品质不好,想去退。我说,你跑了这么远的路去买,再说是促销品,,你买了就认了吧。  相似文献   

19.
正来信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企业职工,在该企业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因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今年我向单位请了22天事假,单位也按规定扣除了我的事假工资。近期,我向单位请休10天带薪年假,单位却以我今年事假天数过多为由拒绝了我。我想咨询一下,我们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20.
正入党抗日1921年2月23日,我出生在北京市延庆县北张庄村,原名叫周德先。我家人口多,本来生活还能勉强过得下去,但遭遇荒年,爷爷、伯父和奶奶相继去世。九岁那年,长年闹病的母亲又离开了我,从此我们父子俩相依为命。父亲常年出去跑买卖,家里也就只剩我一人。后来父亲两次被冤枉入狱,为救父亲家里花了多少我也算不出来,只知道家里仅有的六亩好地卖了,还借了高利贷。从此,我家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