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是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它具有强大的政治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民主政治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省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中,与之相适应的主流社会和主流价值构建就应运而生。而我国由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向现代以橄榄型收入结构为基本特征的良性经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就必然要求不断克服在转型发展中来自经济领域和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阻力和障碍,因此对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考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构想,我国宏观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格局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格局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成为时代强音。着眼于政治生态的理论视野,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文明形态,随着生产力与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也必将实现其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新”组织的迅速发展,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5.
梁卓仁 《世纪桥》2006,(11):70-74
一、科学判断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破解四航科学发展新难题 当前,我国正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特定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面临大量复杂矛盾。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执政思想和治国方略,这也为我局破解自身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提出了坚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建设和谐四航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卫宪 《奋斗》2007,(5):43-4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促进各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卫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卫生事业的建设发展始终发挥着价值导向、精神支撑、思想保证、人心凝聚、道德规范、行为引领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而人们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心理基础,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因此,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积极面向社会心理领域,探索和发展新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徐向秀 《实践》2006,(11):22-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由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决定的,也是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执政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更是呼伦贝尔实现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构建与民族精神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包容镶嵌在一起,二者互有统摄且互动共生.意识形态的构建与民族精神的创新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一方面规制着民族精神的思想内容和培育状况,另一方面又受到具有新质的民族精神的充实和引领.民族精神的传统为特定场域中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精神渊源,其培育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内容,其创新也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把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培育创新结合起来,着力抓好二者的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10.
齐东平 《实践》2007,(6):25-26
劳动关系是维系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对保持企业和社会稳定,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玉彦 《新长征》2008,(6):34-35
地方立法作为我们国家立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已经走过了探索起步、加快步伐到规范发展的路程,为推动、保障各地的改革开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地方立法工作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自觉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良性互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一个理论的创新,也是新形势下党对宗教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标志着宗教工作在依法管理的基础上,正朝着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向发展。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是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治生活巾的必然体现。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提高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工作的本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建没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六个本领:一是要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场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协调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这一过程中,统一战线工作大有可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在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各种社会力量良性互动上下工夫,将统一战线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真正落到工作层面上。  相似文献   

15.
绿色管理,是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有机统一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倡导和实施绿色管理,对实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宏伟社会经济目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正经历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社会巨变。在这历史性变革进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培育地方特色、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 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重要作用。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17.
车义 《奋斗》2007,(3):11-12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共产党崇高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不开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改革完善,离不开对社会内部的管理。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探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规律、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规律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规律。  相似文献   

18.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变化需要的正确选择.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相似文献   

19.
唐龙 《求实》2007,(1):38-41
以“和谐的经济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背离科学发展观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指导地位“另立新灶”,而是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实践中的运用与创新。根据“和谐的经济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推动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并举;培育新的“增长极”与区域间的协调互动并重;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寻找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建设;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必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