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默科齐     
《时事报告》2012,(2):68-69
在拯救欧债危机的过程中,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两国领导人默克尔和萨科齐甚至被欧洲媒体称为“默科齐”。  相似文献   

2.
胡琨 《时事报告》2013,(11):47-47
2013年9月22日,德国大选结果揭晓,联盟党赢得大选,默克尔成功连任总理。大选的结果,不仅是默克尔本人的执政魅力以及简单的民意表达,更是德国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作用使然。  相似文献   

3.
人物     
《小康》2016,(21)
正表态者默克尔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首次承认难民政策中有不当之处。9月19日,一直坚持其所推行的难民政策正确性的默克尔破天荒地承认,过去的难民政策中存在许多错误。德国舆论关注到,这是自从去年夏天爆发难民危机、德国宣布大门敞开以来,默克尔首次在难民问题表态上出现重大转变。今年以来,受难民政策冲击,基民盟已接连在数州选举中尽显颓势,默克尔表示自己愿意承担起责任。她所领导的执政党基民盟在本  相似文献   

4.
男人爱作秀,这个夏天,人们足足见识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图总统巍萨科齐光着膀子,向众人展示了他们强健的肌肉。爱炫耀者不只普京和萨科齐,君不见4年前美国总统布什曾经搞了一次驾机秀吗?更有趣的是,巾帼不让须眉,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在一次视察军舰时,手握舵轮,来了把驾舰秀。政治家们为什么要充分显摆自己,有何目的?总之他们这样做是有成果的。  相似文献   

5.
法国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在5月6日的大选第二轮投票中,以超过51%的得票率击败了谋求连任的萨科齐,当选为法国新一任总统。奥朗德是继密特朗之后的第二位社会党总统,是时隔17年之后法国左翼社会党再一次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左翼色彩的奥朗德出任总统,其对华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影响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12,(10):88-90
埃及总统穆尔西访华8月28日至30日,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国家主席胡锦涛2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为穆尔西访华举行欢迎仪式并举行会谈。——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穆尔西把中国作为就职后出访的首个西亚北非地区以外的国家,凸显了埃方高度重视发展埃中关系。这次访问是中埃关系发展中新的里程碑,标志中埃关系将迈上新台阶。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8月30日上午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访问。温家宝与默克尔会谈并共同主持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国家主席胡锦涛等领导人会见了默克尔。——上海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义桅:默克尔此行有三方面重大收获。首先,德国进一步确立了其世界大国地位;其次,中国订单有助提振德国外贸出口,带动其经济发展;最后,默克尔中国行进一步加强了两国沟通,符合两国利益。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小康》2014,(4):8-11
“表情帝”默克尔 荷兰海牙当地时间2014年3月25日.核安全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与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举行非正式会晤时大笑。从物理学家到德国总理,从“蘑菇头”到新潮的发型.不论是强硬还是温柔,默克尔始终是媒体追逐的目标。谨慎、务实、理性的默克尔总给人如“邻家大妈”般的朴实感,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默克尔风暴”。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8,(1):35-37
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 2007年11月25日~2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对我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11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法国总统萨科齐举行会谈。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全面、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9.
2012年的法国总统选举,对于心高气傲的萨科齐而言,不啻于一场政坛“滑铁卢”。惜败于弗朗索瓦·奥朗德后,他便消失在公众视线外。不过,貌似平静的生活并未维持多久。当年6月,萨科齐的司法豁免权一终止,巴黎金融犯罪调查组的法官和其他调查人员便介入,对萨科齐住所和办公室展开搜查。  相似文献   

10.
看点     
《中国人大》2012,(3):4-4
吴邦国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德国总理默克尔。吴邦国对默克尔访华表示欢迎,强调此访不仅拉开了中德建交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更重要的是规划中德关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薛磊 《时事报告》2010,(12):63-66
2010年7月,法国总统萨科齐陷入政治献金的丑闻漩涡。据其前会计师透露,2007年,欧莱雅集团总裁、法国女首富贝当古出资15万欧元作为萨科齐的总统竞选经费。虽然当事人均对此予以否认,但法国检方表示已展开调查。消息一出,萨科齐的支持率一路狂跌。公众的目光也被引向政治献金——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制度?它和权钱交易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08,(2):12-12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13日抵达沙特阿拉伯,开始访问海湾三国,女友卡拉·布吕尼没有随行。但在萨科齐领导的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内,不少人担心他的感情生活会影响3月份的地方选举。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7月9日,柏林)尊敬的默克尔总理,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同默克尔总理一道,出席第九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闭幕式。中德两国新一届政府组建后不到半年,我与总理女士就实现互访,充分反映出两国的良好关系和加强合作的愿望。本次论坛以"保持和增强创新力与竞争力"为主题,把握了时代脉搏,契合双方需求,很有意义。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支持和关心中德友好合作的各界人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5日至18日展开了其上任后的首次中国行。在此次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谈的诸多议题中,台湾问题并未成为双方的聚焦点,但是奥巴马在这个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的表态,仍然是各方关切和解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陈波 《现代领导》2009,(5):46-46
2007年5月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第六任总统”的尼古拉·萨科齐.因其相貌、执政风格与拿破仑·波拿巴有些相似,故被人们誉为“穿着西装的波拿巴”。在当代国际政坛.特别是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自由资本主义”为多方诟病的情形下,萨科齐却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向右转”的改革旋风。在对外政策上,萨科齐一改法国原有的强调国家相对“独立”的外交原则,积极谋求重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萨科齐究竟要把法国引向哪里?  相似文献   

16.
速读     
《人民公安》2007,(10):7-7
“抵制中国,想什么呢,想让中国变成朝鲜?没见过比这更愚蠢的言论了。”——2007年法国大选萨科齐获胜,成为法国新总统。在萨科齐和竞争对手罗雅尔辩论时,罗雅尔声称要抵制北京奥运会。对此萨科齐以此反驳。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3)
正1月20日晚到21日中午,挪威和瑞典两国的驻华大使馆,突然纷纷在微博上表态:我们支持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为什么这两国的大使馆会选在这个时候密集表态支持"一个中国"呢?这还要从1月20日晚7时左右一件很"燃"的事情说起……1月20日晚7时,在境外的社交网站Facebook(以下简称FB)上,"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德国关系史上最近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事件:温家宝总理6月下旬访德期间,与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了两国首轮政府磋商。这是中国第一次同外国建立类似的机制,而德国同意与之举行这样的“政府间磋商”的国家也仅有8个,中国是其中之一。这无疑是两国关系和中欧关系史上的新创举。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     
《小康》2014,(1):8-11
轻伤不下火线 德国柏林当地时间2014年1月9日,总统府举行新年招待会,德国总理默克尔拄拐出席。这个冬天,西欧人所热爱的滑雪运动算是跟德国杠上了.当大家还在为传奇运动员舒马赫安危伤神的同时,传出女总理默克尔在瑞士也出了滑雪事故.导致髋骨骨裂。  相似文献   

20.
猪年已逝,鼠年伊始。刚刚离婚三个月的法国总统萨科齐2008年1月8目对着数百位媒体记者,情深道出跟女友超级名模兼歌手卡拉·布吕尼的海誓山盟,直认二人感情一日千里,好事将近。与此同时,关于萨科齐总统的女友是否已入“宫”?是否为她私开“总统专线”?是否未婚怀有“龙”种?等绯闻已是满天飞。与萨科齐的“花边新闻”代表浪漫不同的是,2007年欧洲承继了前些年的趋势,再现整体性的政局动荡,以及在动荡中少不了政党的相互攻轩掀起的种种丑闻。尽管如此,理性的欧洲人还是在彷徨中坚持一体化,百折而不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