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夏雨 《今日广西》2010,(10):28-29
“2010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在中国和印度的带领下,预计增长幅度将达7%。中国经济增幅有望达9.5%。印度预计达8.3%。”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ESCAP)今年5月6日在全球22个城市同步发布了《2010年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概览》,该报告分析了亚太地区经济复苏状况,并向该地区政府提供了具体的经济社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是在亚太地区大国关系互动的格局中展开的.冷战后,亚太安全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出于建立世界“新秩序”和增强在亚太地区霸权地位的需要,开始全面评估和调整美国与亚太各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以重新确定美国亚太政策中的利益选择.美国亚太政策的调整使它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关系中出现了种种麻烦和冲突,  相似文献   

3.
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发表一份新军事战略报告。报告一出,便引起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因为它宣称,美国的军事战略重心将转向亚太地区。这是迄今为止,美国“重返”亚太最直白的宣示。不过,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在决定“东张”的同时,却不得不继续“西望”,为维护自己在全球的利益而忙得“团团转”。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威胁论”的邪风在美国又卷土重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声称“中国军费仅次于美国”,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仅“威胁”到台海局势,而且还“威胁”到亚太国家,“威胁”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等等。究竟谁在威胁世界安全?透过种种迹象,人们不难看出,这股邪风背后掩盖的是美国军费无限膨胀、单边主义盛行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学者认为美国“重返”①亚太的动因主要有促进美国经济复苏、遏制中国、保持经济领导地位、平衡亚太力量对比、履行对盟友责任、在亚太保持主导地位等方面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为维护既得利益与旧的世界秩序,而对新兴国家进行的围堵.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重返”亚太触犯了俄罗斯利益,对俄美关系、中美关系都有损害,加深俄美、俄中之间的“战略互疑”,使亚太局势更加复杂和不稳定.为应对美国攻势,俄罗斯积极调整亚太战略与政策,加强与中国等亚太新兴国家的战略协作,以合作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开始调整的亚太大国关系近年来出现了加快发展的趋势。人们看到,亚太地区的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四大国频繁展开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首脑互访,各种协议或声明随之接连签署,许多长期未能解决的双边关系“难题”似乎在一夜之间已迎刃而解,一种弱化相互敌对与对抗、加强相互合作与协调、致力于彼此借重与受益的新型大国关系已日渐显现。亚太地区新型大国关系的出现必将推动亚太地区格局向多极化方向深人发展,同时对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亚太地区大国关系的调整及新特点在亚太地区,中国、美国、…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多边主义作为美国规划世界秩序和地区秩序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似乎在环境复杂的亚太地区①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因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与亚太国家签订的一系列双边协定,似乎表明其在该地区更乐意奉行双边主义.然而事实上,由于冷战战略的需要,美国在亚太并没有放弃多边主义,并在20世纪50、60年代积极进行多边主义的实践.从东南亚条约组织到亚洲开发银行的多边主义实践是一条从亚太地区安全结盟到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尝试过程.这一过程对美国以后的亚太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形成了安全双边主义与经济多边主义相结合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8.
近一年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部署全面启动.这是在亚洲崛起、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的背景下,美国为维护独超霸权地位和确立对亚太地区独家主导而进行的重大战略调整,其主旨之一在于强化对华遏制,对中国构成新的严重威胁与挑战.由于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美国欲以此阻挠中国的复兴进程和独主亚太沉浮的图谋是不会得逞的.  相似文献   

9.
环球视点     
美国对外新政策“小心翼翼” 1月17日,美国新任国务卿鲍威尔将军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 全面阐述了美国新外交政策。他说,美国将防止退却到孤立主义的任何行动, 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都必须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小心翼翼地加以研究;国家导 弹防御系统(NMD)并不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美国愿意与中、俄就此问题举行会谈,但不会因反对意见而动摇,美国应尽快继续加强技术研究,只要威胁出现并且是实际的,布什总统就将着手进行部署。在对华政策方面,他强调将按中国应得的待遇对待中国;中国不是战略伙伴,但也不是美国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王永志 《前沿》2007,(6):201-203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东亚国家经济的腾飞,亚太地区作为世界新的经济中心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冷战后,亚太地区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出现了中、美、日、俄、东盟“五极力量”相互制衡的局面。其中,中美两国对亚太地区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主导作用,而中美日三角关系是该地区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因素,三国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冷战后亚太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中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其选择和制定自己的“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4,(5):68-68
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出席俄亥俄州的退伍军人大会时宣布.今后10年中将逐步调整大约7万名驻扎在西欧和亚太地区的美军地面部队,以适应21世纪战争的需要。这是冷战结束后美国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海外军力部署调整。美国为什么进行这次军力调整.本次调整对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安全将产生什么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亚洲太平洋地区是世界多极化格局下大国角力的主竞技场之一,美国二战后十分重视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通过均衡战略防止苏联和日本等大国对于美国主导下的亚太格局的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有意利用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矛盾,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已达到延缓中国发展和防止中国崛起对美国亚太地区主导权造成根本性冲击之目的,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环境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本文拟在回顾美国战后亚太战略的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就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广为 《人民论坛》2012,(27):16-17
中国--美国:美国重返亚太搅局事件经过: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出炉,美国在军事、经济、政治、外交上多管齐下,力图打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位。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过程中,不断崛起的中国是美国不得不正视的  相似文献   

14.
要闻简报     
△江泽民主席10月22日至25日访问美国,26日至27日出席了在墨西哥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对推进中美、亚太的经济合作起了积极的作用。△朱基总理11月4日在金边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权威经济部门最近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7%的预定目标,经济总量有望首次突破10万亿元。△长江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于11月6日胜利合龙。这段长达3.7公里的导流明渠是开挖出来的“人造长江”,截流后将建起用于挡水…  相似文献   

15.
牛新春 《半月谈》2001,(16):84-85
7月30日召开的美国——澳大利亚部长级安全磋商会议抛出了一个新构想,即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捆在一起,组建亚太“四国安全磋商机制”,以对付所谓的“地区潜在威胁”。舆论普遍认为,这将是美国针对中国构筑的一个新的战略包围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世纪的日益临近,人们将更加关注未来的安全环境。今年以来,科索沃战争、美日强化军事联盟并极力推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全球核安全环境在美国的纵容下屡遭破坏,使人们对周边安全环境的担忧明显增多。作为世界范围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亚太地区,其安全环境的变化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本地区的一个大国,中国的稳定与发展与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变化息息相关。一个良好的和平的亚太安全环境,将是中国在下个世纪保持国内稳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一、目前亚太安全环境总体形势较好…  相似文献   

17.
徐焰 《同舟共进》2012,(8):21-24
当今中国的崛起引起世界瞩目,美国一面实施打压,一面竭力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2011年1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澳大利亚,签汀了美军在澳驻军的协定,同时准备以军事力量重返菲律宾,以加强亚太地区对华军事部署。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国内也滋长了某种偏激的民族情绪,认为应彻底改变邓小平时代确定的“韬光养晦”的方针而对美采取强硬对抗,并以为已有了相应实力。  相似文献   

18.
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和 9·11事件促使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新战略将本土防御、反恐怖和反扩散作为优先考虑方面 ,提出了“前沿威慑”战略 ,并对“核威慑”战略进行了根本性调整。欧洲和亚太依然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地区 ,但重心有逐渐向亚太地区倾斜的趋势。美国调整后的战略对中美缓和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短时期内有利于台海紧张局势的缓解。但美国依旧将台湾问题作为遏制和围堵中国的一张牌 ,加大了中国和平统一的难度。美国的干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今后引发台海军事冲突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唐天日当前,亚太地区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但是,这个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和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亚太安全格局的变化在冷战期间,对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影响最大的五种主要力量,是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和东盟。苏联被公...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会众议院4月27日在国民们的一片强烈抗议声中通过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相关法案中的“周边事态法案”规定,日本政府、自卫队及民间企业在美军介人亚太地区军事冲突时向美军提供运输武器弹药和兵员、燃料补给、征用民用设施等后方支援。并且,日本政府把“周边事态”定义为“飞日本的和平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态”,不确切指联“周边”的地理范围,而是以日美的“自主判断”将发生在亚太地区范围的纷争定义为“周边事态”,从而出兵干涉。众所周知,美国在亚太地区驻军10万,其中约半数驻扎在日本。美国要在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