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音乐是人性的表现,如果你在我的音乐中听见人性,你就看到我的心意,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当陌生人相遇会发生什么事呢?“丝路”就是答案。 ——马友友  相似文献   

2.
陈静辑 《乡音》2014,(10):44-44
明末的一天,崇祯皇帝做服走在街上,看到有人拆字算命,于是想预卜一下国运。崇祯随意写了一个“友”字,拆字先生看后,皱着眉头说:“这‘友’字不好,它就是‘反’字出了头。如今李自成进了洛阳,杀了皇叔,不就是造反出了头吗?”崇祯自然不高兴,强压住怒火解释道:“我搞错了,其实我想拆的是‘有无’的‘有’。”  相似文献   

3.
张纯良 《春秋》2009,(4):54-54
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发表意见,寻找中华思想文化之核心和灵魂。有的说是“和”,有的说是“仁”、“仁爱”,还有的说是“礼”、“中庸”。但是,“根”的含义更准确些。从公元前21世纪的中华圣贤之人大舜身上,明显看到了这个根—和、善,我认为这就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4.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一次,他写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觉得不满意,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朱子语类辑略》)欧阳修的这种“怕”显然与我们平常说的“怕”含义不同。坏人面前心虚胆怯、竞争之中畏缩不前……这类“怕”令人不敢恭维。而欧阳修怕的却是文章达不到水准,怕因此贻误后人,留下话柄。他这种“怕”显然不是胆小,而是对自己的文才有清醒…  相似文献   

5.
去年纪念“五四”八十周年时,我写了一篇文章《老话不能不说,新话也不能不说》发表在《随笔》上。现在我想只用那篇文章题目的一半──“老话不能不说”再做一篇文章。这里所谓的“老话”就是贵刊名称《民主与科学》。要把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经过不懈地斗争请到我们国家来。而这八十年中德赛两先生在我国的状况如何呢?这是值得深思和讨论的问题。 我手边有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一九二二年休刊的九卷《新青年》。在创刊时陈独秀开宗名义六点:一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曰“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曰“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相似文献   

6.
乡语偶叙     
三个“戏称” 我家乡的人对文化人的三个“戏称”有点意思。其一,对搞绘画的人、画家有一个戏称,称之为“画安仔的”。“安仔”是方言,不太好理解和翻译,意思是“小人”,不是“卑鄙的人”那个意思,也不是尚未成人的“小孩”的意思,是“小小的人”的意思,比真人“小”得多的人的意思,画出来的“小小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搞绘画的人、画家就是画“人”的,就是画“小小的人”的人的。  相似文献   

7.
吴克泰 《台声》2002,(2):40-43
1947年台湾人民爆发“二·二八”起义。事件发生时,我是台湾《中外日报》记者,恰在台北,第一篇关于“二·二八”事件的详细报道,就是我和周青先生合写的。事件后,我们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并被迫离乡。作为当年参加起义的一分子,我有责任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感受、认识写出来,以正视听。并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就是“真理”二字,从政治上讲,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宗教上讲,佛祖释迦牟尼提倡“真理与大真理”为他人加持。因此,人人都要讲真理,我本人也是信奉真理之人。以前我出国时有记者问我:“你现在被认为是爱汉人者,你对此有什么评论?”我答:“我是一个爱真理的人。”  相似文献   

9.
金石  高杰 《群众》2008,(3):7-8,15
“太湖蓝藻暴发,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本质是产业结构‘太重’”。我们采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无锡市存在的“病症”。杨卫泽又说,无锡市发生了水危机,使我们深感“切肤之痛”,痛定思痛,在“铁腕治污、科学治太”上,我们要既挂帅,又出征。如今,在无锡市已催生出一批“环保”书记、环保市、县(市)、区长。杨卫泽坚定地说,我就是要甘心当好“环保”书记。  相似文献   

10.
茶道     
和云 《人民公安》2011,(8):61-61
茶道之所以称之为“道”,我不甚理解.但在一次观看茶道时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所谓“道”.我想是一种享受,一份艺术吧。但后来我知道了“茶道”的深层意义.“道”与佛教的“禅”一样.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是一种大彻大悟。之前对茶道的理解虽没有达到七寸.但也不算是肤浅的。  相似文献   

11.
每逢佳节亦思友。壬辰年的春节来,临,这几天我忙着写贺卡、打电话,发“伊妹几”,向多年来结交的台湾好友致以最良好的祝福。每当听到电话那头的欢声笑语,每当收到来自海峡彼岸的邮件,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是“三通”造福了两岸民众。  相似文献   

12.
刘兴雨 《同舟共进》2013,(11):82-82
电视剧《大宅门》有一个细节,人们未必留意,那就是少年白景琦的父亲让他好好练字,他抬出自己的老师季先生,季先生说字是为了“用”的,不是为了“看”的。言外之意,就是字不用写得像字帖似的,一句话把父亲的嘴堵住了。也就是说,他用自己的精神之父,战胜了自己的生身之父。亲不过父母。父亲也可以指导自己的子女在精神上成人,但能让子女完全信服的往往不多。人们常常是在儿童时觉得自己的父亲什么都对,很了不起,甚至很伟大,可到少年、青年时又觉得父亲落伍或者什么都不对。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什么叫领导?简单地说,“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自己满脸脏东西,怎么号召人家讲卫生? 李瑞环谈到领导干部要作表率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八千里路云和月——行走在西气东输的大地上》的作者虞敏华在与浙江省作协签下重点作品协议时,我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先前曾经看过她的一些散文,文笔清淡,至情至性,她给自己的写作定位是,“闲暇时日,一杯清茶,三文两字,自娱自乐”。现在她要去写“西气东输”这么一个纯粹的大题材,并且还与“三峡工程”、“嫦娥工程”、“青藏铁路”、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工作。”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还是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都离不开“解决问题”这个关键,否则什么都会成为一句空话。而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就是要树立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管理,管理,“管”后要“理”,“管”后不“理”,会出问题。只“管”不“理”古已有之,“大禹治水”就是一例。鲧用堵截之法.未平水患。被舜处死于羽山。禹用疏导之法。治水成功,深得百姓感激。父子二人同是治水,但结果迥异。鲧被处死就是因为只“堵”不“疏”,即有“管”无“理”。而现如今,有些管理者没有吸取历史教训,还犯此类错误,当部属犯有过失时,往往暴跳如雷,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不讲理,不梳理,严厉批评一顿就不管不问.这势必会给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管理受阻,甚至事故频发。  相似文献   

17.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18.
阎崑 《台声》2010,(10):62-64
陈季楠是我自第二届海峡论坛结束以来一直想写的另一位“大天使”,但是,待我真的要动笔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陈季楠找不到了。  相似文献   

19.
张桂林  王金涛 《半月谈》2004,(19):70-70
第一眼见到廖建时.他正从破旧的办公室里走出来,穿着短裤、T恤衫。“高速公路上出了一点小摩擦,我正在帮助调解。”廖建白净的脸上露出一丝歉意的微笑.“在乡镇,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县建议提案办理处写工作总结,电脑录入时弄错一字,把“实”字误录为“空”字,于是,表意截然相反——“建议提案全部办理落空”。这一关键性错误,还上了红头文件,全县发布,后来发现,才予以收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