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城乡人力资本的差别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的制约因素。但劳动力流动同样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幅度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增加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过程。现阶段消除影响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的各种制度因素是加快劳动力乡城流动、缓和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许梦博  寇依 《长白学刊》2024,(1):107-121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选取2005—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人力资本与高质量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比东、中部地区更加明显。传导机制分析发现,财政分权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高质量就业水平的提升。人力资本在财政分权对高质量就业作用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财政分权对就业质量的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规律。因此,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制度,实行多元化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多渠道提升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3.
进城农民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流动、就业、权益与社会融入均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就业方式三个维度对进城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行研究,并将三个视角进行了变量操作化,通过描述和交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进城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就业方式均不同程度影响进城农民收入水平,人力资本对劳动者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方式越趋于“稳定”,进城农民劳动力收入则可能越高,而本文所选取的社会资本指标未能显著影响进城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实现高质量和充分就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为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治理带来了挑战,促使财富积累方向由资本转向知识,加快了劳动力外部化趋势,改变了工作的技能需求。这进一步造成社会发展不均衡、既有社会保障功能弱化和外部性风险加大。本文探讨了税收与转移支付、基本收入保障、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和再培训账户等政策工具组合的综合治理功能,并提出调整社会财富分配格局、增强劳动者对新技术的适应性、打造多方参与的劳动力市场社会治理格局和促进社区就业并重的政策建议,为增强劳动力市场综合治理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试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制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劳动力市场明显地分割为农村就业部门、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城市正规就业部门。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原因 ,使农村居民难以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进入城市正规部门就业 ,同时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缓慢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低下 ,也直接降低了农村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力供给。因此,要以提高就业质量为核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改革教育培训;加强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与其劳动效率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李斌强 《求索》2005,(4):94-95
一 我国就业问题的现实障碍我国的就业体制虽然经历了 20多年的改革历程,初步形成了就业市场化,但还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影响着劳动力自由流动、平等竞争,阻碍了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一)市场管理障碍。目前我国还普遍存在劳动力就业机会不均等、竞争不公平、价格信号有偏差问题,已经对员工自由流动、自主择业,企业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构成障碍。农村劳动力存在自由流动、公平就业的障碍。由于农民工的工资、福利水平低,所以相对于城镇劳动者,雇佣农民工所需的人工成本低,城镇劳动者由于享受着较高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其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8.
王利清 《前沿》2011,(23):148-151
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目前内蒙古牧区又好又快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基于163份调查问卷分析,规避牧区转移劳动力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匮乏引发的就业风险,政府应强化就业职业培训,推行就业准入控制;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实时跟踪转移就业劳动力;实现转移劳动力失业保险与再就业的有机结合;建立牧区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制度。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就业的现实逻辑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是未来就业工作的核心目标。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背景入手,分析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对就业领域造成的新冲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来解决就业问题的现实逻辑和政策路径,包括尽快开展就业质量评价工作,形成就业质量指标体系;重视劳动力资源开发,制定有利于引导人力资本深化的新政策;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质量衔接,增强经济增长对高质量就业的带动;提高教育和培训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大军。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日益增长的灵活就业群体以及不断提升的就业服务需求,要以高质量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零工市场就业公共服务水平灵活就业是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对拓宽就业新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湖北省1990-2012年相关数据,对影响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城镇失业率对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高成本约束以及对城市就业的悲观预期使得农村劳动者即使在面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情况下仍然对选择转移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2003年和2008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不同行业下专用性人力资本对就业流动的影响可以发现:专用性人力资本会促进行业内的就业流动,抑制行业间的就业流动。同时,专用性人力资本对员工在企业内或企业间就业流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上述发现为Becker等提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会降低就业流动的经典理论提供了补充,说明了行业经验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民工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农民工就业集中地区、农民工就业行业、农民工人力资本劣势等途径影响农民工工资水平,具体表现为农民工工资增长幅度下降、沿海工业部门农民工收入下降、农民工工资整体水平下降和农民工精神收入下降。农民工劳动力市场重构是后危机时代的积极反应。执行最低工资保护、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和加强社会保障建设能提高农民工收入。  相似文献   

14.
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但现阶段劳动力总量严重过剩,长期隐性失业的显性化,就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调,人力资源开发的低水平等,都使得我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存在巨大压力。我们必须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13)
正吕梁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不仅培养了一支适应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劳动者大军,而且促进了各类劳动力通过人人考证,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收入水平提高,大大增强了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还没报上名,可把我急坏了!"临近中午,站在吕梁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操场上,市民杨大姐焦急地左顾右盼。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能鉴定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是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考核认证,促进社会成员知识的不断更新、技能的不断提升,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为劳动者职业生涯构建终身教育提升能力的服务平台?只有获取实现就业的智力和技能支持,劳动者拥有与社会相适应的劳动技能,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7.
张福明 《理论月刊》2000,(12):25-2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工资表现出了向劳动力价值加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转化的发展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工资是劳动力租金或劳动力价值加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理论付诸实践,对于促使劳动者增加对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增进整个社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速率和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私人资本主义阶段,只有少数劳动力转化为资本的劳动者是人力资本的载体,大多数劳动者不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不能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按要素分配还只是以按资分配为特征。当大多数劳动者成为人力资本载体的时候,市场经济就进入了社会资本主义阶段。西方国家习惯于把人  相似文献   

19.
李国和 《求索》2010,(6):78-79,29
人们一般容易接受劳动力是一种资源的观点,却往往很少意识到就业岗位其实也是一种资源,一种社会资源。本文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讨论,提出:就业岗位这种社会资源稀缺是社会主体(劳动者)与一系列经济社会要素共生关系的长期结果。经济波动与经济市场化固然是首要的原因,而人口增长、传统文化的"嵌入"、社会转型与就业失范、以及"人力资本"的"双刃"效应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传统就业制度与经济运行概括起来说,传统的就业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就业政策的选择和基本目标是“广就业”或“多就业”。国家要保证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就业,不允许有失业现象的存在。第二,劳动力资源配置采取“计划分配”的形式。国家通过劳动人事部门直接把劳动者分配给各生产部门或企业,企业只能吸纳劳动力,不能辞退和解雇劳动力,也不能根据自己对劳动力的需求,自行招收工人。第三,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从而劳动者缺乏择业的自由。就大多数劳动者而言,常常是一次分配定终身。个人能否改变职业,要不要改变职业,不是劳动者个人的事情,如果需要他一生只能在一个地方从事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